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天津滨海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功能区和天津“一基地三区”城市定位的核心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滨海新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单泽峰接受采访时表示,滨海新区正在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为里程碑,进一步提高战略站位,把握战略重点,强化战略担当,积极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近年来,滨海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论述,牢牢牵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优化发展环境,完善承接载体,提升市场化方式引聚资源能力,2023年,海油发展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中电科蓝天产业园等89个重大项目落地,总投资规模达到610.8亿元,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还持续加强京津冀产业协作,实施产业链共建行动,建立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共绘产业图谱、共同招商引资、共抓成龙配套,联合打造的京津冀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已经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动、区域联动,围绕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统筹推动补链强联和集群培育,有效贯通区域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单泽峰说。
据介绍,滨海新区将推进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升级上将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上勇争先善作为,紧盯科技创新协同和产业体系融合,主动吸纳北京科创资源,共建一批技术创新中心、打造一批重点产业链,形成“北京研发、天津制造”的生动局面。第二方面,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整合用好全国重点实验室、海河实验室、重大创新平台等创新资源,聚焦集成电路、创新药物等重点产业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更多滨海造“国之重器”。第三个方面,在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勇争先善作为,大力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大做强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自主信创、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助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第四个方面,在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上勇争先善作为,持续深化开发区法定机构、国有企业、要素市场化以及金融服务体系等重点领域改革,高质量实施自贸区提升行动,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不断塑造“五型”开放新优势。
单泽峰介绍,滨海新区正在牢牢把握新质生产力这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以产业升级为方向,在培育新质生产力上勇争先、善作为。
一是下好科技创新引领先手棋。坚持向“新”而行、以“新”促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强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年内力争全国重点实验室达到4家,新增市级研发机构10家以上,突破10项产业链“卡脖子”技术。高标准建设滨城科创区,推进经开区制创、保税区贸创、高新区科创、东疆金创、生态城绿创“五创”协同,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重要载体和天开园溢出成果重要承载地。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年内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1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20家,全面增强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的硬核实力。
二是打好产业焕新升级主动仗。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突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全面实施数字智能赋能、绿色发展示范等9大攻坚行动,加快绿色石化产业向精细化转型,重点抓好渤海海域油气勘探与开发、北燃LNG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汽车产业持续转型,推动三大整车新车型下线,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工厂投产,加快打造综合型汽车产业集聚区。坚持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打造20个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场景、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
三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坚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推动天智信息、长城服务器等一批项目投达产。加速细胞基因治疗产品成果转化,推进中国医学科学院细胞产业转化基地等平台建设。大力发展空天利用产业,加快空客上下游配套,抓好空客二线等项目建设。瞄准国际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发展方向,聚焦生物制造、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领域,实施“8151”工程,加快建设10个未来产业集聚区,构建50个未来技术典型应用场景,培育100个未来产业发展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