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欧盟商会发布《2021年商业信心调查》报告,显示60%受访企业计划于2021年扩大在华业务,较去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对此,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有关数据充分体现中欧经贸合作的强劲韧性、旺盛活力和光明前景,中方将继续为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
报告指出:“中国市场的韧性为欧洲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风暴中提供了急需的庇护”,73%的受访企业表示去年实现了盈利,另有14%的受访企业表示实现了收支平衡,约68%的受访企业对所在行业未来两年的商业前景持乐观态度。报告还指出,1/4的企业表示正在或即将加强在华供应链建设,约一半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在中国的利润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一比例远高于去年的水平。在新冠肺炎疫情仍持续蔓延、世界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的背景下,报告有关数据充分体现中欧经贸合作的强劲韧性、旺盛活力和光明前景。
“一段时间以来,多个国际权威机构发布报告,认为中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为各国企业在华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汪文斌说,世界银行发布的最新一期报告将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8.5%,再次证明国际社会对中国抗疫成果的肯定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
对于报告中提到欧洲在华企业的一些关切,汪文斌强调,当前中国正在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推动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将为包括欧洲国家在内的各国企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机遇,为中欧经贸合作开辟新的空间。“中方将继续为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外国在华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汪文斌说。
无独有偶,来自上海的数据也证明了同一个结论。全球疫情下,上海依然是外企们纷至沓来的热土。近日,上海市市长龚正为新认定的3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10家研发中心颁发证书。相隔仅一天,上海自贸区全球营运商计划发布了最新的“成绩单”,实施半年来,累计梳理企业提出的192个实际问题,其中130条已协调解决,另有62条正在持续推进中。如何打通这些“堵点”,有望成为营商环境的制度创新“源点”。
针对企业的发展需求,上海政府部门专门建立了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营运商计划服务专班,不仅解决了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更坚定了企业在上海自贸区发展的信心。
在疫情下上海吸引外资依然能“逆势飞扬”,关键是更大力度强化全面赋能、精准服务、法治保障,让外资企业看好上海的未来。上海自贸区推出的“全球营运商计划”,力争用3~5年时间,培育一批在贸易、投资、供应链及研发等方面可以汇聚和配置全球资源的优质企业;用5~10年时间,培育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营运“头部”企业,在细分领域内占据全球统筹领导地位,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形成引领示范效应。
要实现这样的愿景,需要直面阻碍市场活力的瓶颈,并寻求制度性的“破题”。在全球营运商计划中,已经解决的问题令人欣慰,更令人关注的是62条仍在持续推进中的难题。上海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针对企业在全球资源配置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难题,加以研究和突破,这种战略服务是更高的目标。尽管这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涉及贸易便利化、特殊人才落户、税制改革等领域,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但为下一步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