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财经7月5日讯 (记者 谭梦桐)为向世界讲述中国绿色发展故事,反映中国低碳转型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在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下,人民网策划“你好,碳中和”主题调研活动。中国网财经记者跟随活动,赴上海、杭州、苏州等地调研节能减排项目、低碳生活方式配套产业发展情况等。
经济技术开发区如何成为零碳示范园区的“领跑者”“践行者”?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绿”在何处?碳普惠体系本质是什么?企业如何从碳普惠体系中获益?
上海闵行开发区:零碳示范园区的“领跑者”“践行者”
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多年来,闵行开发区始终践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先后获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上海市质量与环境双优园区、上海市品牌示范园区、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上海市四星级绿色园区、上海市首批零碳创建园区等荣誉称号。
2021年,闵行开发区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进一步深化园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率先创建零碳示范园区。2023年1月,闵行开发区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零碳创建园区。
在零碳目标的指引下,闵行开发区先后发布了《闵行开发区零碳示范园区创建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闵行开发区企业(项目)环境准入指导意见(试行)》、《闵行开发区绿色低碳“领跑者”实施方案(试行)》,各方案政策的发布,不仅让闵行开发区开启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也有效激发园区企业共同推动零碳园区创建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为推动《行动方案》落实落地,闵行开发区和企业携手开展了一系列绿色低碳项目。2021年11月,园区水生园升级改造顺利完成,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碳汇能力;2022年10月,集中供热项目热网主线全线贯通,满足了园区内企业供热替代需求,减少企业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绿色低碳应用场景方面,除了加码布局光伏发电项目外,园区企业还积极开展废水减排、设备升级改造、余热回收、能源管理系统、节能诊断、能源审计、清洁生产等项目。
在调研会上,上海地产闵虹(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秦勇介绍,《行动方案》的发布与推进,引领带动了一批优秀企业加入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行列。如三菱电梯、西门子开关、吉田拉链和西门子高压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米其林轮胎、申美饮料获评上海市四星级绿色工厂;亨斯迈聚氨酯产品的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案例荣登首届“在上海,为全球”IP SHANGHAI全球传播企业案例最佳实践榜;西门子开关、ABB电机和ABB高压电机成功入选上海市第一批零碳创建标杆企业名单。
杭州:首届碳中和亚运会,绿在何处?
杭州亚运会博物馆坐落于钱塘江畔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内,是亚运史上首家在比赛开幕之前向公众开放的亚运主题博物馆。展陈面积约5400平方米,配套用房约700平方米,共计6100平方米,为长期展馆,共设置3间展厅,分别为“亚运与杭州”“亚运与亚洲”“亚运与未来”。
其中“亚运与杭州”展厅分为追梦、筑梦、圆梦、同梦四个单元,展现杭州从申办、筹办到办成亚运的历程,并展示了亚运美学的设计理念及赛事场馆的设计规划。
9月23日,第19届亚运会将在浙江杭州开幕,赛事将在杭州及浙江省内5个协办城市精彩展开。
中国网财经记者获悉,6月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本届亚运会印发了《杭州亚运会绿色行动方案》,实施绿色能源供应在内的八个专项行动,并提出力争实现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绿色,是杭州亚运的鲜明底色。从点亮运动员餐厅的光伏屋顶,到来自西北源源不断的绿电输送,亚运村处处洋溢着节能、低碳的“绿色智慧”。据相关部门介绍,自杭州亚运会绿电交易开展以来,累计交易电量达6.21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7.6万吨,浙江省65家亚运场馆及办公场所自今年3月至年底将使用绿色电能。
在杭州亚运“大莲花”主体育馆,国网杭州供电公司在这里实施场馆节能降碳改造,将打造亚运主体育馆节能降碳绿网,实时监测室内温湿度、光照度、人群密度等信息,智能制定智慧柔性用能策略。
此外,记者了解到,国网杭州供电公司联合杭州市建委,积极打造亚运区域0.9公里充电圈,推进杭州47座亚运会竞赛场馆充电设施全覆盖,建成全国单期最大石塘公交智慧充电站、全国交通枢纽规模最大的萧山机场充电站。同时,通过因地制宜制定充电服务保障体系。对场馆周边3公里范围内亚运重点保障区域的102座国家电网建设运营的充电站、1730台充电桩进行全量体检。
苏州工业园区:让碳交易更自主普惠,“谁减排,谁获益”
在“双碳”目标引导下,经济发达地区率先探索市场化节能减排机制。近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合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以分布式光伏为切入点,围绕碳普惠减排量的认证、交易与碳中和抵消,打造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体系。
记者了解到,碳普惠体系本质是为自愿参与减碳行为的企业与个人建立一套减排账户,通过将用户减排行为量化、记录、核发为有价的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实现“谁减排,谁获益”。
苏州工业园区为何率先建立碳普惠体系?
调研会上,园区碳普惠运营中心负责人朱玮珂介绍,区内现有世界500强企业101家,上市企业60家,跨国公司总部近100家,占全省20%。园区优质企业云集减碳需求日益提升,而国内高端制造业暂未纳入碳交易体系,企业面临缺少交易途径;交易过程复杂;减排量核证、碳排核查与碳中和认证成本较高三大痛点。
朱玮珂从碳关税、绿色产业链、碳金融三方面进一步介绍。碳关税方面,园区外向型企业面临欧盟的CBAM体系与美国的CCA体系,企业在产地实施碳中和将尽可能将减排成本留在本地。绿色产业链方面,苹果、宝马等各领域的大型跨国企业正在向供应商提出越来越严格的低碳要求,企业需要实施碳中和才能进入供应名单。碳金融方面,除生产企业外,银行、基金等金融机构也逐步将企业的碳表现纳入贷款、投资评估中,实施碳中和的企业将更容易获取资金。
据悉,围绕碳普惠减排量开发、交易和使用搭建碳普惠智能服务平台,提供集“数字核证、场外交易、在线核销、核查协助以及碳中和服务”等一站式数字服务,实现高效便捷服务。
截至目前,苏州工业园区碳普惠体系的注册用户64家,审定核发减排量超过3.3万吨,完成减排量交易6020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