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新增302个主产县 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4-01-19 13:51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次阅读
 
新增302个主产县 2023年我国粮食生产交出亮眼成绩单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了2023年中国经济主要数据。2023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万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

  面对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天气影响,我国粮食生产依然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其中,增产贡献率超过73%都来自300个重点县的单产提升。

  这几天,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正在开展区域技术方案制定、技术培训,为今年玉米单产提升高质量实施提供技术支持。专家组组长李少昆告诉记者,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增加粮食产量,主要靠科技提高单产。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 李少昆:以往我们的产量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等偏上,但是与发达国家单产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也看到我们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村,甚至户与户之间产量差异都非常大,那么怎么能够缩小这种差距,这是我们提高产量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3年之前,全国水稻、小麦、玉米的平均亩产比区域试验时分别低了260、80和460斤,如果能把这个差距补上或补上相当一部分,增产的量就不小。

  为了补上这种差距,2023年,农业农村部统筹整合200多亿元,重点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主产县整建制推进单产提升,主推了玉米大豆密植技术。

  与以往不同,在300个重点县推进单产提升,是从耕种管收、地种肥药全领域全环节查找短板弱项,针对性地实施良田、良种、良法、良制、良机“五良”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所研究员 农业农村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专家组组长 李少昆:它不像以往更多的可能是单向,你比如说品种,你比如说施肥技术、植保技术、农机技术、土壤的耕作营养等等,很多是单项技术,这项技术它是一个综合的,是一个整体的方案。

  李少昆告诉记者,2023年,单产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全国粮食平均亩产达779.4斤,比上年提高5.8斤,单产提高对增产的贡献达到58.7%。其中,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增产的贡献达到73%以上,在局部地方受灾较重的情况下,有效对冲了灾害影响。

  密植滴灌技术 提高产量的秘诀

  2023年,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突出,特别是玉米,在西北、东北、黄淮海主产区,单产均实现突破。其中黄淮海主产区的最高产量出现在山东滕州,亩产达到2437.6斤。

  滕州种粮大户孙海洋告诉记者,他今年要在自己的一块小麦高产田里全部使用滴灌技术,这是因为去年他在这块地里使用滴灌技术种玉米尝到了大甜头。

  隆冬时节,孙海洋正忙着从外地购买滴灌用的主管道和毛细管,只等过段时间小麦一长高,他就会在这块地里全部铺设可以随时浇水施肥的滴灌系统。

  山东省滕州市种粮大户 孙海洋:我们以前只有大水漫灌,用了这滴灌之后,可以控制水量。能保苗,使这个苗出得非常整齐。

  由于铺设滴灌系统有一定的成本,所以把滴灌技术用到小麦的生长管理上并不多见。孙海洋告诉记者,他对自己今年小麦增产增收信心十足。因为去年也是在这块高产田里,他首次采用了玉米密植滴灌技术,结果玉米单产比上年增加了1000多斤,创了黄淮海玉米单产的新纪录,虽然种植成本比原来增加了一点,但每亩玉米的收入却是上年的两倍多。

  这是四个月前我们在孙海洋的这块高产田里拍摄的画面,当时这里种的正是夺了高产新纪录的玉米,采用了农业农村部首次在200个重点县主推的玉米单产提升集成技术。

  采用普通方式种植它的株距通常是在25厘米左右,我们来看这里的是多少,用尺子来量一下,它的距离大概是在18厘米。株距减小,就意味着同样的面积下,我们可以种植更多的玉米。

  孙海洋告诉记者,他的玉米夺高产,第一个要诀就是使用精量播种机密植玉米。以前这里的一亩地,也就种4000多株玉米,使用的是普通播种机,出苗率也就80%,株数少、出苗率又低,想增产很难。去年他按照农业农村部发布的玉米单产提升集成技术来做,每亩地播种6000株玉米,使用的是精量播种机,尽管价格贵了些,但政府补贴多,更重要的是播种质量好,不仅出苗率达到了99%,出的苗既整齐又均匀。

  山东省滕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孔令强:农业农村部为了推广这项技术,专门做了这个挂图,各项的操作规程都非常明确,老百姓只要按照这个挂图来操作,就行了。

  虽然有明确技术指导,但头一年尝试搞玉米密植滴灌技术的孙海洋心里还是有些打鼓的,凭着十几年种地的经验,他担心玉米密植之后可能出问题。

  山东省滕州市种粮大户 孙海洋:最担心的,密植它(玉米)容易糠,容易倒伏。密植它的通风效果就不好了,容易不抗倒。

  孙海洋的顾虑,也是当地其他种粮大户的顾虑。作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重点县,当地农业农村部门其实早就留了一手,选用另一块新复垦的地块,使用密植滴灌技术先种了一片玉米,在玉米播种的关键环节,带着大伙儿去看这里已经长高且长势很好的玉米,并指导大伙儿在玉米密植之后,应该使用滴灌技术,随时点对点浇水施肥,让玉米营养充足,后期再使用生长调节剂,控制玉米旺长。这样玉米不仅不会倒伏,而且将大幅增产。

  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孙海洋按照农业农村部门指导的去做了,结果长势还真不错,让他一想起来就激动的,是去年10月24日,专家组来到他这片高产地块测产,亩产竟然达到2437.6斤,比采用新技术之前足足增加1000多斤,这是他之前完全没想到的。

  山东省滕州市种粮大户 孙海洋:以后就得按照新模式去种植,首先是提高产量,增加我们的收入。再按照以前的老模式种植,不久就会被淘汰。

  今年新增302个主产县 大面积提单产

  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能力,单产提升今后将如何着力?来看总台记者对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的专访。

  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启动实施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今年,新增100个玉米、100个小麦和102个油菜整建制推进县,大面积提单产。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与之前的高产创建相比,这一轮大面积单产提升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所不同,由过去的抓点到现在的抓面、由抓单一要素到全要素统筹、由抓单一环节到全环节谋划。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 吕修涛:就是要挖掘地种肥药各要素、耕种管收各环节的增产潜力,加快把先进适用的高质高效品种技术由点及线到面推广开来,促进全要素补齐短板、全环节融合打造、全领域推动提升,千方百计将科技潜力转化为现实产量、专家产量转化为农民产量、典型产量转化为大田产量,辐射带动大面积均衡增产。

  吕修涛介绍说,今年,大面积单产提升将着力在“三主”和“三大”上下功夫。

  “三主”是把高产的主导品种选出来,大豆选育推广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玉米选育推广耐密植、抗倒伏、宜机收高产品种;把高产的主推技术推起来,有了品种,再集成组装适用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加速把单产提上来;把先进的主力机具用起来,加快气力式高性能播种机升级换代,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三大”则是抓大县、抓大片、抓大户,通过对主产县予以倾斜支持,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示范,并在主产县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高产片”,集中开展技术集成配套、模式展示示范。同时挖掘一批种植能手和高产典型。

  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确定推进大面积单产提升路线图,即急抓1年、紧抓3年、续抓5年、长抓10年。围绕良种、良法、良机、良田、良制“五良融合”,既立足当前,也着眼长远。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 吕修涛:强化现有品种技术组装配套和集成创新,加快展示示范和推广应用,全面提高良种良法覆盖率和到位率;加强协作攻关,做好技术储备,加快转化应用,促进单产稳定可持续提升,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接近主产国高产水平。

点赞()
上一条:各地晒"隐藏款"特产 "农业大摸底"引发多少惊叹2024-01-16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稿件

天津武清开发区招商引资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1-08-03
获评五星级示范基地“中国药谷”高质量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3-11-01
我国确定2024年粮食生产总体目标 2023-12-25
多领域齐头并进 同安新城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2023-06-29
造车新势力2023年成绩单出炉 “理蔚零”表现亮眼 2024-01-03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