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日前发布《2022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称,我国信贷结构呈现出“制造业筑底企稳、普惠小微稳步提升、基建高位缓落、房地产冲高趋降”的变化特征,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
信贷结构演变是经济结构变迁的映射,同时也发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报告显示,2019年以来我国信贷结构明显改善。一是制造业贷款比重触底回升,制造业贷款比重从2010年17%趋势性下行至2020年9%的势头得到遏制,2022年6月末回升至9.4%。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自2020年6月以来持续保持20%以上的高增速。
二是普惠小微贷款发力,助企惠民成效显著。2022年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是2018年末的2.7倍,占全部贷款的比重提升至10.6%;普惠小微授信主体达5239万户,是2018年末的2.9倍。
三是基建投资和房地产等资金密集型领域信贷需求趋势性转弱。基建投资结构向城市更新、社会事业等民生领域倾斜,传统“铁公基”贷款需求转弱,贷款比重由2010年的25%降至2019年以来的19%左右,房地产贷款比重也由2019年峰值的29%回落至2022年6月末的25.7%。
报告还称,展望未来,信贷增长将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相适应,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
实际上,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一直在引导银行信贷资源进一步向制造业、普惠小微等领域倾斜。以制造业为例,银保监会日前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完善制造业金融服务;人民银行设立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纳入支持范围。在普惠小微贷款方面,人民银行出台《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尽职免责、不良容忍度、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政策安排,强化科技赋能和产品创新,提升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意愿、能力和可持续性。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同时强调,随着城镇化进程边际趋缓和房地产长周期趋势演变,过去量级较大的基建贷款和房地产贷款需求减弱,而普惠小微、高技术制造业等贷款体量仍相对较小,加上直接融资呈上升趋势,信贷增速在新旧动能换挡和融资结构调整过程中可能会有所回落,但这是适配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反映,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基本匹配。中长期看,我国信贷增长将更加重视总量稳、结构优,绿色投资、“两新一重”等新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为信贷增长提供支撑,加上信贷资源继续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金融对实体经济新增长点的支持质量和适配性将稳步提升。
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适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促进信贷结构调整优化,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构建和不断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货币信贷总量稳、结构优的动态平衡。一方面,把握好传统驱动力和新兴结构性潜能间的关系,“破立并举、慢破快立”,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为新兴增长点的培育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抓紧有利时间窗口“立”,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投入实体经济转型重点领域,挖掘绿色投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高技术制造业、科技创新等结构性潜能,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记者 张莫 北京报道)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