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内容,是基本经济制度体系中的重要制度,是基本经济制度微观层面的具体实现形式。构建、健全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以及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可以从经济、管理、社会和文化等不同维度进行综合考量,权利与责任的边界,资源与能力的配置,组织与运行的效率,关系与利益的协调,文化与理念的融合,等等,都可以囊括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内涵与外延之中。更好地理解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科学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的三个主要特点。
一是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产物,表明现代企业制度具有鲜明历史性。人类社会经历三次大的社会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从畜牧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业从手工业中分离出来。伴随着分工内容及其形式的丰富与深化,以及市场配置资源方式的运用与深入,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也在不断发生改变与调整,先后经历了家庭手工业——手工作坊——包买商——手工工场——机器工厂——现代公司等发展阶段。正如《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管理的革命》一书中所指:“现代企业是由一组支薪的中高层经理人员所管理的多单位企业”。
作为一系列契约关系的连接点与一系列制度安排的聚合点,现代企业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应用与发展,有效地发挥了降低交易费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提高资本有机构成等作用。因此,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及其制度安排,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又在其出现后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
二是现代企业制度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表明现代企业制度具有一般规律性。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主要手段的制度安排,不同国家、同一国家不同发展时期,市场经济各要素相互联接方式、市场参与各方相互作用形式都会有所不同,但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大体都是相同的,这是由市场经济自身的内在规定性所决定的。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成分可以分为消费者、企业、政府三个基本部分。其中:消费者是首要层次,社会中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求构成了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起点;企业是基本层次,人的社会性在于需要结合起来形成组织从事生产和生活,企业就是这样的组织,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配置生产要素制造产品、提供服务、满足需求;政府是不可缺少的层次,市场不是万能的,解决市场失灵和负外部性需要政府之手加以干预、调控和引导。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始终遵循市场经济要求及其一般规律的指引,进而构建一套适应外部市场需求并能高效开展自我组织的制度体系。因此,一方面,市场经济规律决定与影响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演进过程、基本形式和主要内容;另一方面,现代企业制度又在传导、回应和体现着市场经济规律的各项要求。
三是现代企业制度始终处于不断改革与完善过程,表明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时代变迁性。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脱离运动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由于外部环境、市场要素与企业主体都处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之中,适应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在随之进行调整改变。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治理经历了股东至上、董事会治理和利益相关者治理等为中心的调整,就可以说明这一点。回顾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随着对市场经济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企业的性质、地位、作用与功能认识的强化,现代企业制度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具有标志性和里程碑意义。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公司制、股份制、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在探索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和完善,需要进一步明确坚持什么、完善什么、改进什么,这对下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同样具有方向性和指引性意义。
现代企业制度也许并没有优劣之分,也难以存在最优的、统一化、标准化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取决于一国国情、特定历史、政治体制、经济模式、法律体系及文化特质等诸多因素。现代企业制度丛林之中,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理性选择、创新创造、各具特色应是时代变迁进程中的共同基调。
现代企业制度的体系框架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其重要性在于:性质功能的制度规定,组织管理的行为准则,有序运转的机制保障,持续发展的契约安排。作为制度体系,现代企业制度应当具备制度体系的一般要求。即系统完整性,现代企业制度体系要涵盖产权、经营、管理和运行等各个方面,其中:产权是前提,组织是基础,管理是保障,运行是支撑;外部适配性,现代企业制度要能够充分适应外部环境、市场经济要求以及满足利益相关者诉求;内部协同性,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同内容之间应当层次分明、相互配合,共同服务于企业组织的使命与任务。
一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产权是法定主体对财产所拥有各项权能的总和,可以分解为所有权、使用权、分配权、收益权、处分权和监督权等。公司财产权能以公司法人为中介进行两次分离,第一次是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分离,即出资人与公司法人的分离,原始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相分离,使得企业组织具有受法律保护的独立法人地位成为可能;第二次分离是具有经济意义上的分离,即公司法人产权内部的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使得企业组织作为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成为可能。
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建立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之上,对财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类产权的法律地位、行为权利、责任义务及相互关系加以规范约束的制度安排。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中,现代企业产权制度是根本前提,既是企业组织形成、存在和进化的起点,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中其他方面制度的基本支撑。没有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就会变成空中楼阁。
二是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组织是指依据既定目标,对组织成员的行为活动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安排,形成明确清晰的权责结构;对组织资源能力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形成上下贯通的组织结构。现代企业需要有一套完整规范的组织制度,使得企业组织能够运行有效、运转畅通。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是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背景下,由此派生出来的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等权能相互协调运转的制度规则,并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股东大会、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组织机构框架。
股东大会作为权力机构,出资人或股东是公司的最终所有者,股东大会所形成的决议是最终决议,具有法律效力。党委会是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也是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执行股东大会的决议,制定公司的大政方针、战略决策、投资方向、分配方案等。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构,其主要职能是对董事会和经理人员履职行权活动进行监督,审核公司的财务和经营状况,提请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等。经理人员组成企业的管理机构,包括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和部门经理等,对董事会负责,负责公司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依照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议行使职权。
因此,股东大会、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需要形成有效制衡、协调运转的现代企业组织制度,既赋予经营者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又切实保障所有者的权利权益,并能充分激发和调动各类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现代企业需要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经营管理各个方面的制度规定和综合安排,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保障,是更好实现企业定位与功能,完成自身宗旨和使命的必然选择;是应对内外部复杂环境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抓手;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培育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步骤。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科学性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准确把握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有机结合发展战略与具体战术,通过一系列制度规定科学组织产供销、高效配置人财物。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艺术性需要善于从时间积累与空间拓展中实现成长,善于通过内部管理与外部市场良性互动获得平衡,善于通过专长塑造与能力培养获得增长。
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应当围绕战略规划管理、投资决策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科技创新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产权管理、法律管理、采购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管理信息化、社会责任管理、党建管理和反腐倡廉管理等方面和环节,全面、完整、系统约束和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实现管理方式的制度化、集约化、精细化、数字化和流程化。
四是现代企业运行制度。现代企业运行制度是企业存在、成长和发展的内在机能及其运行机理,是引导、规范、激励和约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运转方式,是企业内部各主体、各要素、各环节、各层面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机制的制度性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运动过程中需要充分进行自我组织、自我调节、自我适应,以保持最佳协调关系、实现最佳运行状态、获得最高运行效率。
现代企业运行制度是着眼点和落脚点,是现代企业制度得以真正落地的支撑,更是现代企业制度功能与作用实现的内在需要。现代企业运行制度主要包括决策、产出、激励、约束和发展等五个基本方面,每一个方面都需要对运作的主体、运作的对象、运作的方式以及运作的结果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和安排。
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进原则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站在新的历史和现实起点,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对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国资国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做出重要部署和安排。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既需要深刻认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也需要准确把握现代企业制度的框架体系,还需要在探索实践中运用好五个方面的重要原则。
一是统筹兼顾系统和个体。现代企业制度是一套制度体系,不仅是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市场化经营机制,而是涵盖着产权、组织、管理和运行等诸多方面。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是复杂性系统工程,产权制度层面的集团层面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组织制度层面的党的领导融入法人治理结构和各治理主体权责界面清晰,管理制度层面的提升管理能力水平和实现科学现代管理,运行制度层面的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和形成健康良性发展机制,等等,每一个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每个层面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各个层面之间能够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进而形成系统整体层面的良好效能。
二是统筹兼顾所有和控制。所有不一定控制,控制不一定所有,所有的关键在于能否实现真正的控制,控制的关键在于能否达到所有的效果。改革开放四十年,国有企业改革更多是从所有的角度出发并展开的,而所有者或出资人参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更是希望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确保所有权得到有效保护和保值增值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和时期,控制的作用及影响日益凸显出来,同时兼顾所有与控制或者从所有向控制转变,是改革思路、发展理念和经营视野的调整与拓展。股权多元化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配置管理社会资本,拓宽经营发展空间,分散化解各类风险,等等,都需要有控制的思维。有了控制的思维,还要有控制的举措,那就是如何从控制角度出发,对产权、组织、管理和运行等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规定或契约安排。
三是统筹兼顾主体和其他。现代企业制度一定程度上就是公司制度,由于分工导入、权力法定、责任有限、制度保障等特点,使得公司制度先天优势明显、作用影响显著。在坚持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其他企业制度形式的运用与实践。特别是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的应用与普及,使得企业自身的以及企业之间的组织边界日益模糊,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形式也日益多样。业主制、合伙制等企业制度形式,以及战略联盟、虚拟组织、无边界组织和跨界联合等企业组织形式,在科技开发、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及构建良好生态格局等方面,同样可以发挥独特的、差异化的、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如何选择、设计和运用相应的、适宜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亟待加大力度。
四是统筹兼顾稳定和权变。现代企业制度是诸多关系与行为的制度性安排,一经确定就需要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随意变更。但随着变化已经成为时代最大的特征,如何根据主客观因素变化以及企业发展实际做出调整和完善,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细节决定成败,现代企业制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得到严格贯彻执行,要靠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用制度管人,确保各项制度规定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落地;另一方面,因事因地因时因需,根据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着眼长远、立足当前,持续对已有的制度规定加以优化和细化,对新的情况及时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
五是统筹兼顾一般和特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遵循现代企业制度一般规律和要求的基础上,还需要着力在中国特色上下功夫。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以下几个方面尤其需要关注:根据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实际,进一步对《公司法》做出修订和完善;适应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需要,明确国有股东参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党组织融合嵌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明确党委会发挥作用的制度规定和事项清单;理清党委会和董事会的决策界面,提高决策效率和明确履职责任;深入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健全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等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历史脉络要做到继承创新,理论逻辑要做到相互支撑,实践应用要做到循序渐进,目标导向要做到一以贯之,改革重点要做到系统集成,部署举措要做到精准发力,在新时代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征程中,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生动局面。
(作者系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