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青年,站在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对话,既没有出于对“后生可畏”的追捧,也没有居高临下的俯视。青年需要的不仅是致敬,更是尊重。
5月4日,腾讯公关总监张军发微博写道:“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青年正在睡觉。”此语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瞬间群起而攻之:“难道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不是青年做的吗?”“对青年最大的敬意就是让青年好好睡个觉。”去年B站在五四青年节前夕推出的演讲视频《后浪》,亦有批评者认为是资本对青年的“谄媚”。为什么在时代变革面前,关于青年的话题屡屡掀起争议?
青年一词的含义在全世界是不同的,其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变迁而变化。联合国于1985年首次将青年定义为15岁至24岁的人。现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新的年龄分段,青年的年龄上限提高到了44岁。且社会对青年的期待,各个时代也都不尽相同。
如果说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青年被寄予“青年者,国之魂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的厚望,那么在如今“内卷”的应试教育与激烈的竞争压力下,青年俨然成为被高度“规训”的一代。腾讯、阿里等公司用各种奖励来激励青年减少睡眠,从形形色色的加班补助到免费早餐和深夜晚餐,无不在强化一个讯息:放弃的睡眠越多,你得到的补偿就会越多。“年轻人不要老熬夜”,这样简单的愿望似乎都成了奢侈。
马斯洛需求学说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如今这位公关总监的发言,正是典型的倒三角马斯洛需求理论,仿佛青年只有没日没夜工作才不算枉费青春。实际上,如若把“睡觉”改为“补觉”,一字之差,意义却千差万别,也体现了对青年更多的尊重。
时间之河川流不息,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机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尊重青年,站在平等的位置与他们对话,既没有出于对“后生可畏”的追捧,也没有居高临下的俯视,整个社会若能以这样的视角看待青年,才是广大青年最想要的。毕竟,青年需要的不仅是致敬,更是尊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