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这也是继2019年8月《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后,央行印发的第二轮金融科技发展规划。这反映了国家以金融科技为着力点,全面推动金融行业深化改革的决心;可见高质量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已成为金融业必须破解的一道“必答题”。
金融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颠覆、合作、融合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立业之本。
早在2016年起,世界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普华永道前瞻布局,在全球范围对金融科技行业展开调研,相继发布了多个关于金融科技领域的调研报告。
不难看出,金融科技的关键是“金融”与“科技”的碰撞。结合多年调研经验,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主管合伙人王建平将金融科技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即颠覆阶段,金融机构认为这股力量即将颠覆传统金融业,普遍感觉到茫然与不安;合作阶段,金融机构随着对金融科技认识的深入,开始利用科技手段进行改变,让传统金融的效率更高;融合阶段,金融机构深刻认识到科技和金融要深度融合,这样才能赋能模式升级,更好的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民生大众。
“从颠覆、合作到融合这三个阶段,大家对金融科技的作用与定位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也是我在整个调研过程中的体会。”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王建平认为,如何利用好数字化手段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大众,是金融行业的巨大趋势。
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有专家指出,数字化转型是企业走出疫情影响,实现降本增效、激活内生动力的最佳路径之一。“疫情,只是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催化剂。”王建平认为,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数字化转型对金融机构而言,不只是简单的“发展问题”,有时候更是“生存问题”。王建平直指问题所在,他从政策、经济、社会和技术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一,政策驱动。如银保监会制定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央行印发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年)》等,均驱动着金融机构求存思变。
二,经济驱动。如“Z世代”客户成了不可忽视的消费主体,如何了解他们的特征和行为,从而向该群体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数字化是重点。
三,社会驱动。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由于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全球供应链受到波及……中小微企业生存得面临挑战。如何为他们纾困解难,数字化转型是金融机构的一大抓手。
四,技术驱动。随着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如人脸识别技术、最新研发的“黑科技”猪脸识别技术等,为金融机构带来了创新点。只有技术创新,才能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融资服务。
赋能,让“痛点”变成“亮点”
如何更好赋能数字经济,让金融科技行稳致远?
“我们一直依托金融科技,帮助金融机构如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保险公司、信托、金融控股公司等进行全方位的创新与赋能。”
以股份制银行数字化转型为例,王建平指出,该银行面临诸多痛点问题,包括:如何抓住客户差异化特征,提供针对性的产品;银行的组织架构为传统金字塔型,如何敏捷响应市场变化;银行考核偏财务,如何从结果导向考核向过程性导向考核转变;科技建设与业务脱节,“两张皮”没有融合等。
“我们通过针对性服务,帮助他们顺利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除了一把手重视、理念转变、业务模式转型、打造样板工程等,王建平认为,在转型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将客户与普华永道凝聚成一个团队,共同直面问题、解决问题。
当好“教练”与“外援”两大角色
为了让金融机构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实体经济,普华永道初心不忘,在服务中提升,在探索中创新,将1.0版本的“咨询服务”升级为2.0版本的“陪伴式服务”。
深耕金融行业二十余年,王建平道出了普华永道作为百年“老店”的独到之处,即充当好“教练”与“外援”两大角色,陪伴客户积极转型,一起成长。
“第一角色是教练,我们要带着客户一起跑,为客户作示范,帮助客户踢好球,能够拿冠军;第二角色是外援,派专家加入客户团队,帮助球队一起来踢球。”王建平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近期,普华永道从“心”出发,聚焦全球化新思路、未来战略重点、国企改革发展、金融行业纵深、实体产业聚焦、企业运营方略、管理职能精进、交易价值提升、湾区市场瞭望等行业关注的九大主题,邀请100位普华永道转型力专家,全新打造了“转型力共创会”频道,开启了38场大型网络直播活动,深入探索企业数字化转型。
“此次活动,不管是普华永道方还是媒体合作方,我们准备的材料、内容的彩排都花了很多的心思;我们的专家也都拿出了看家本领,全情投入。”王建平直言,用心、专业、聚焦,是整场直播活动给他最大的感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