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毛主席佳作《沁园春·雪》所描写的景象便展现在眼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时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毛主席写这首词的时间是1936年2月初。2月5日那天,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率领红军抗日先锋队到达陕西清涧县袁家沟,准备取道山西,开赴河北及察哈尔抗日前线。到达那天晚上,下了场大雪,第二天,毛主席等人踏雪到毗邻黄河的高家洼察看地形,站在白雪覆盖的黄土高原,极目远望,千山披雪、万里层云,一片苍茫,毛主席诗兴油然而生。2月7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红灯映雪,瞬间点燃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挚爱激情和对民族救亡大业的希望之光。就在窑洞的小炕桌上,浮想联翩,奋笔疾书,写就了《沁园春·雪》及《东征宣言》、《关于东征作战的命令》,至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先后乘木船渡过黄河,踏上了抗日东征的路程。
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每年公历12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径255度为大雪。今年大雪节气时间:12月7日11:46:04,农历十一月十四日。大雪节气与小雪节气一样,是反映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大雪节气的特点是气温显著下降,降水量增多,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大雪”结束之时,是“冬至”开始之日,人们将数着“九九”过隆冬。大雪时节的到来,我国除华南、西南和云南部分区域外,绝大多数地域都会披上冬天的盛装,呈现出“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景象。大地寒冷,江河封冻,飞鸟减少,增加了许多凄凉。唐代诗人柳宗元在《江雪》中这样描写:“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正反映出“繁华早消散,枯枝朝蓝天”的大雪节气特点。
大雪有三候。一候鹖鴠不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鹖鴠,音曷旦,夜鸣求旦之鸟,亦名寒号虫,乃阴类而求阳者,兹得一阳之生,故不鸣矣。”意思是说,大雪时节,天气日趋严寒,一向喜欢夜间鸣叫的寒号鸟,因寒冷的天气不再鸣叫,只在等待日出温暖时刻的到来。二候虎始交。高诱《吕氏注》曰:“虎如交者,虎乃阳中之阴,故交于冬至一阳将发之前。”大雪时节是阴气最盛的时期,而盛极必衰。此时阳气已有所萌动,老虎开始出现求偶行为。这一现象多指东北虎。三候荔挻出。“荔,《本草》谓之蠡实,即马薤也。”“荔挻”为兰草的一种,大雪时节,尽管会有大雪降下,寒冷无比,但这种植物会感到阳光的萌动而抽出新芽,有梅花傲雪的气度。
大雪时节,野鹤连霞、万物覆雪、呵气成霜、大雪封河、闻香寻梅、围暖自得、村酒浮香,出现了诸多民风习俗。比如,自制腌肉。江苏一带有句俗语曰:“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节气一到,家家忙着腌“咸货”,以迎新年到来。又如吃饴糖。这是北方地区的习俗。饴糖是由玉米、大麦、小麦等粮食发酵糖化而制成的食品,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再如,捕获乌鱼。在台湾,大雪时节是捕获乌鱼的最佳时机。乌鱼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美味,每逢大雪时节,台湾人常用乌鱼来招待远方而来的客人。
然而,从古到今,从城市到乡村,从长者到少年,都有赏雪咏雪、望雪享雪的习俗和爱好。雪是富有诗意的自然景物,它孕于天地间,飘落人间来。雪是人间挚爱,历代文人墨客都对雪赞美有加。比如,南北朝吴均“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吟得是赞美江南庭院雪;唐太宗李世民“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歌得是雪如仙女在散花;诗仙李白“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唱的是醉人眼中醉雪花;苏轼“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风”,描得是弥漫天际的孤傲之雪;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抒得是喜迎好友的瑞雪;韩愈“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咏得是悲壮勇斗大风雪;朱元璋“天翻飞舞布田垓,似絮还疑玉蕊梅”,写得是蝶戏上演喜庆雪;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说的是前途漫漫的话别雪……。这些诗句虽然很美,但比起毛主席来,还是“稍逊风骚”。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雪》,表现出为国为民的博大胸襟和高尚情怀,气势磅礴,想象浪漫,文辞华美,意境高远,是一篇通古达今的极品佳作,值得后人称颂。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