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校牵头 学术论坛汇智 校企合作创新
凉山职教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新路径
专家学术分享。
现场提问互动。
2021年12月28日至29日,“人工智能+”通专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学术论坛在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举行。本次论坛以“新工科、创新程、AI新未来”为主题。
攀钢集团公司焊工培训中心主任、焊接高级工程师、攀枝花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际焊工技师、攀枝花市劳动模范、鞍钢集团劳动模范、钳工高级技师等嘉宾应邀参加。
据悉,本次论坛是我州高职学校立足于凉山州和攀西地区产业布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举措,旨在以推进新工科专业建设为契机,创建高水平应用技术职业院校。
协同育人 集聚资源优势
“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教育将发生“三个转变”:一是教育范式从“教师教什么”转变为“学生学什么”;二是教师角色从知识讲授者转变为学习指导者,教师将主要通过精心设计学习活动、资源、问题、工具等,帮学生深刻理解和内化知识;三是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学习者。”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梁恩荣,从个人学习焊接技术的成长经历出发,向与会师生讲述了技能如何改变命运,如何用匠心成就人生以及技能报国的自豪感,勉励同学们要用昂扬的斗志,以“一技在手、天下我有”的豪情,让美好青春在技能传承发展中绽放无限光华。
攀钢集团公司焊工培训中心主任潘子祥,分享了焊接技术在国内的发展前景和行业趋势,从学术研究和难题攻关两个层面介绍了焊接技术在各类重大工程中的作用,以及人工智能和AI技术在焊接领域的融合与运用。并就如何创新校企合作模式,通过跨学科人才培养,对传统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谈了自己的思考。
“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新常态”。今后,高校的课堂将会更多地采取“线下教学+线上教学”的混合式教学场景切换模式。这种方式既可以保留传统教育所特有的大规模班级结构特点,又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育公平、因材施教兼而得之。”
南京工程学院教授、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郁汉琪教授通过线上交流的形式,为学校全体工科类教师作了《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实践》的主题讲座,以项目制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从传统工科专业如何转型升级、学科竞赛如何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如何进行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课程设计的优化、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如何融入主干课程教学、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实训室和工作坊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和交流,使与会人员对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为学校专业改造升级给予了理论依据。
开放融合 构建新平台
企业,是产教融合的主体。去年3月,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多部门负责人前往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头部企业和联盟内高校进行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实地考察交流。
考察组走访调研了珠三角7家大型企业,在深入各企业走访调研了解生产经营,业务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与各企业负责人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人才培养输送,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校企需求对接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沟通。
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坚守为凉山和攀西地区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初心和使命,立足于凉山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攀西及周边地区对于工科类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超前识变,主动求变,积极寻求工科类专业发展的新突破口。学校一直致力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此次通过与攀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共同主办学术论坛,深化校企合作,双方将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融合互动,以期更高效地服务于区域产业和经济发展。
个性多元 完善教学新体系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级职业学校倍感振奋,纷纷按照“职业教育一盘棋”的思想,谋划、推动职业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作为,努力营造“人人出彩、技能强国”的教育氛围,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四川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以大视野、大担当推进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实现职业教育与凉山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相对接,与凉山的支柱性产业相对接,与地方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相对接的职教发展全新局面正在形成。
产业培育、企业发展离不开技能型人才,当前,凉山正积极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新机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持续深入推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利用资本、技术、设施设备等要素举办或参与举办高质量职业教育。开展职业学校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办学改革试点,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中高职企业一体化办学,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契合。鼓励企业经营管理者、技术能手与职业学校管理者、骨干教师互兼互聘。
承办此次学术论坛的攀钢工程技术部和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双方相关负责人一致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内容、深度和广度,双方通过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和产业学院,共同探索适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打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整合企业的师资、实训、科研和岗位资源,为川应学生提供更为宽广的学习成长平台,为学校的双师型队伍建设搭建完整的培养体系,助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校企双赢。(记者 王敏 央青)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