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的地方,就有了阳刚;有水的地方,就有了柔情。青山与绿水的交融处,是人们休养生息的天堂。
金竹,一个灵山秀水的地方。从歙县杞梓里镇驾车出发,经英坑上山盘行12公里,也可从英坑黄氏宗祠后面翻山越岭,步行一个多小时到达这个1000多人的村庄。
巍巍的金竹降与上路尖成为南、北溪流的分水岭,溪水向南流入大洲源,向北流入昌源河,浩瀚延绵的群山,山峦叠嶂,溪涧长流,神奇的自然力量将高山造化成一个坐北朝南,东西扶手,三面环山的太师椅样盆地,盆地里繁衍生息着一个近500年历史、有着“金竹山庄,盖下南乡,金竹金銮殿,盖过全歙县”说法的高山村落金竹村。
金竹是富硕的。好生之德的上天、载物之厚的大地同时眷顾这个高山盆地,这里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物产丰茂,四时有特产,季季有收入,富裕而不显,低调而不平凡。一直以来,这里如桃花源般地存在,神秘而又令人向往。
春天,这里是绿色的世界,花的海洋,禽鸟的天堂,人们安身立命的福地。肥沃的褐色沙土滋养了成片的高山茶园,高大的茶树肆意而长,粗犷而豪爽,唯有小家碧玉般的嫩芽贴在枝条与枝头上,惹人垂怜。芽嫩尖尖,醇香甘甜的鲜叶被聪慧的山里人制成黄山毛峰和大方茶,畅销国内和海外。
“色绿、香高、味醇、形似竹叶、扁伏光滑”的大方茶,195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1988年获得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2013年获得“中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中国茶叶学会第十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一等奖”。而一山之隔的三阳镇老竹铺产出的老竹大方茶,更是大方茶中的极品,茗之回味无穷。
肉厚肥嫩的山间竹笋在铁锅煮透晒干后带着特有的清香,成为大山珍品闯进了都市的商场、超市和餐馆,当飘着诱人香味的笋干烧肉在食客们大快朵颐的时候,它们的价值达到了极致,而山里人的辛劳付出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夏末,马枣晒红了脸垂挂在枝头,人们采摘洗净切割后,用当地的高山泉水,加糖熬制成的蜜枣,色泽金黄如琥珀,切割的缕纹如金丝,光艳透明,肉厚核小,保留天然枣香,称之“金丝琥珀蜜枣”,是我国蜜枣中的珍品,曾为明清时期“贡品”。几百年来一直是歙县杞梓里、三阳、英坑人的荣光,1957年起,畅销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尼、菲律宾、泰国、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小小的马枣在甜蜜了世人的同时,也甜蜜了金竹人。
白露前后,漫山遍野的山核桃树枝头挂满了金色的果子,在长杆子乒乒乓乓的敲打中,最终无一幸免地落入到事先备好的口袋中。此时,山里、山外的收购商齐聚于此,按质论价,熟悉的票子映红了愉悦的脸庞。而这些山核桃经现代工艺加工成椒盐、奶油、原味等产品,畅销全国,走向世界,成为招人待客,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霜降之后,被世人称为菊中之冠的黄山贡菊也到了收获季节,这种在《本草纲目》里介绍具有清热解毒、明目功能的白色菊花,于清代光绪年间治愈了紫禁城里流行的红眼病,一时名扬京城,被钦定为贡品。而今,黄山贡菊作为食药同源物品载入《中国药典》造福人类,同时也给勤劳的种花人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金竹是内涵的。水口始终是村里人的乡愁记忆,也是外乡客人的新奇。村口一株近300岁的黄檀子树,至今还能长出红红甜甜的果子,挺拔而粗壮的树干顶着巨大的树冠,与周边数十株百十年以上还能挂果的香榧树、黄檀子树、槠树等,构成了遮天蔽日的水口林。每到果实成熟季节,它们如同好客的村民一样,把果子毫不吝啬撒向大地,宛如季节性地天然坚果超市,带给客人的见面礼物。
绕村而建的公路将五个自然村串在了一起,村中红麻石铺就的台阶、路面,显得古朴而典雅,通向祠堂、老屋的巷路仄仄的,两边的院墙挡住了阳光,幽凉而静谧,挨着身旁满是龟纹的灰黑壁墙,望着两边马头墙留下的狭窄天空,行走在数百年来人踩马踏留下岁月痕迹的石板路上,仿佛听到了当年婚嫁喜庆的锣鼓喧闹声。
村中传奇的大祠堂——观音堂,未能挺过时代的变迁,风雨的侵蚀,岁月的摧残,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中。如今,保存完好的程家众屋“永和堂”、吴家众屋“世德堂”和江家众屋,经历了清王朝的腐朽衰败、民国的内乱无能、共和国的日新月异,欣欣向荣;见证了族人从吃不饱、穿不暖,到吃饱穿暖,再到小康奔向美好生活的艰难历程。这些记录了家族荣辱兴衰的房子,
依旧气势恢宏,圆柱方梁、雕梁画栋全卯榫连接的房子,显示了徽州人独特而高超的建筑技艺,同时也展示了家族雄厚的实力;如今,偌大的众屋敞开着门,如同静默的老人,不断向世人诉说着昔日的荣耀与辉煌。
静谧而空旷的厅堂,粗大的梁柱,幽幽的天井,肃穆地让自己感觉渺小,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想当年,带着老花眼镜,留着八字须的族长在族人的陪伴下,坐在在厅堂中间,慷慨激昂地褒奖后起之秀,怒斥放浪不羁、?离经叛道小辈的情景如同透过天井的阳光,随着日落而永远地消逝在岁月里。墙上残存的“向雷锋同志学习”、“学大寨”的时代标语,则将人的思绪拉回现实,不正是墙上的那些精神不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甘于奉献,敢于拼搏的人们,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吗?
众屋里高悬的牌匾内涵丰富,寓意深远。从程家牌匾意为永远和睦、和为贵的族规,吴家牌匾意为世代循心初,性善,顺乎自然的道德族规来看,守住道德底线上的和睦相处,包容世间万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方能摆脱窘境,战胜困难,使得家族人丁兴旺、事业兴旺发达的朴素哲学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治国理政同样有着启发和借鉴意义。
村边溪水长流,村内古井众多,两口并排建造的鸳鸯井随处可见,圆形的红麻石井圈高出地面,井水依然清冽甘甜,这些曾是汲水做饭、洗菜浣衣的古井已经被自来水替代,如今,成为人们追寻记忆的念想。可以想象,那时的人们借着浣洗机会,少不了家长里短、谈婆说汉,井边的一句牵线玩笑,不知成就了多少美满姻缘。
几个世纪的磕磕碰碰,井圈没了棱角,也不再完整,人间的爱与恨、情与仇都被历史刻在沧桑的井圈上了,或许,磕碰才是常态,有缺憾才是真完美吧,人生也亦如此。时间给了古井故事,人们丰富了故事内容;可时间也是故事的黑板擦,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岁月中让人们逐渐淡忘了内容,就像越行越远的小船,渐渐地消失在视野中,只有这褐色的麻石井圈还在不断记录着新的故事。
金竹是红色的。1933年10月方志敏派遣李春海率工农红军8人来歙南开展武装斗争。1935年夏,有着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精神的金竹人在中共歙南县委领导下,与其他同志一起在英坑周边秘密组织了武装暴动,史称“金竹暴动”,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暴动失败,先后二十二人遇难,李春海被捕入狱,壮烈牺牲。这里矗立着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时刻向人们诉说着那段血雨腥风的历史,不断提醒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巍巍青山埋忠骨,潺潺流水赞英魂。长眠于此的英烈们放心安歇吧!我们已经继承了你们的遗志,全力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金竹是诗意的。千百年来,高耸的金竹降不曾给人们摘下一片炫丽的云彩,倒不时给自己罩上神秘的云海。
入冬之后,美轮美奂的云海有时也会爱上盆地里的村子,粉墙瓦黛的马头墙房子成了天上宫阙,如梦如幻,如痴如醉;此时的山里人,已经完成了春播秋收的主要农活,遵循节气变化的他们也同世间万物一样,开始了冬藏。习惯了烤火的山里人,提着火熥,东一簇,西一堆下棋,聊天,悠闲而恬静;不远处,三五只中华田园犬趴在地上晒太阳,时而伸伸懒腰蹬蹬腿,自得而安详;傍晚的山村炊烟袅袅,贤惠的女人为自家男人抄上几个好菜,温上一壶老酒,约三五个邻居陪伴,温馨的气氛从老酒的醇香中开始,随着笋干炖肉、清炖土鸡汤、火腿炒蕨干、红烧土豆腐陆续上桌而不断升华,看着女人晒黑的脸,粗糙的手,男人的心疼了,碎了,在彼此的对视中,女人一口饮下装满男人愧疚的浊酒,此时,男人是泪目的,女人是幸福的,共同生活了半辈子,相互懂得了珍惜,他们没有辜负鸳鸯井边的牵线,不后悔在茫茫人海中多看的那一眼,一壶老酒可以温暖一个冬天,而一句暖心的话语足以温暖一辈子。
冬去春又来,山花烂漫的时节,清泉叮咚,蜂蝶飞舞,田间、坡地到处是春忙的人们,只有带着草帽的“稻草人”在风中飞舞着双袖,招呼着春天的到来,不久之后,野生的树莓红透了,枇杷黄了,李子也红了,甜甜的、酸爽的味道弥漫了山野;而炎热的季节,山风呼呼,松涛阵阵、蝉鸣蛙唱,天籁的声音掺和着桃、梨的清香飘遍了大山,此时,众屋里凉爽宜人,恬躁的夏天在喝着大方茶、菊花茶的清热解暑中悄悄溜走;秋高气爽的日子,卧一方躺椅,品着金丝琥珀蜜枣和酥香板栗,数着繁星点点,找寻天空中属于自己的那颗星星,在惬意中进入梦乡。金竹,一个远离了都市尘嚣,可以忘却世俗烦恼,放松一下身心,放飞一次心情,在大山的怀抱中得到宁静与安详的地方,不正是大家向往的诗与远方吗?(歙县杞梓里镇五春驻村工作队凌金星,中国企业报财经长三角方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