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然而,打赢脱贫攻坚战并不意味着贫困治理的彻底成功,当前仍有许多脱贫群众处于脱贫与返贫的边缘,面临诸多返贫风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多次强调:“对易返贫致贫人口要加强监测,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环球集团董事长张桂平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关于防范化解返贫风险的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扶贫对象的确定基本以个人和家庭当前的贫困状况为主要依据,在实践中通过采取一系列事后帮扶措施,帮助贫困人口和家庭摆脱生存及发展困境。张桂平认为,要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有效防范化解返贫风险,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以往扶贫对象的确定及帮扶机制,坚持动态监测与及时干预帮扶相结合,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为此,他建议:
一、树牢风险防控底线思维,健全防止返贫的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采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入户走访调研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易返贫、致贫对象进行动态监测。一方面,构建基于精准扶贫数据平台的返贫监测系统,对自身发展能力薄弱的不稳定脱贫人群、未享受精准扶贫政策的边缘易致贫人群以及受外部灾害侵袭的突发严重困难人群等三类人群开展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人均收入、刚性支出以及“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及存在问题。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要通过定期追踪回访,掌握脱贫户的具体情况,及时识别出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群众,精准合理安排应对方案。要根据区域范围内低收入人口变动、新发生返贫致贫等情况及时分类纳入动态调整范围,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就业技能培训,做好低收入群体就业扶持工作。在帮扶资金上,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加强对扶贫资产、资本监督管理,确保长效稳定收益。
二、运用大数据系统分析和研判返贫风险,及时发布返贫预警信息。政府部门要设立符合当地实际的系统的返贫风险监测指标,考察扶贫政策变化、自然灾害冲击、市场经济波动、脱贫户产业发展与就业等因素对脱贫群众的影响,及时找到返贫潜在风险点,分析返贫风险因素并启动预警监测机制。预警监测机制的对象主要包括脱贫不稳定的建档立卡户和略高于贫困户的边缘户,要对当地返贫潜在风险因素与返贫实际发生可能性的关联强弱度进行分析研判,精准识别出需要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的脱贫户和边缘户,提升其防范风险、应对挑战的能力。要建立以县、乡、村三级组织为责任主体的分级预警监测机制,常态化持续推进返贫致贫风险监测,确保预警监测机制可以及时准确对返贫风险人群和风险因素进行预测预警,并将预测预警信息通报给相关部门,以便超前布置、联合应对,防范化解风险于未然,最大可能降低返贫情况发生。
三、构建短、中、长期相结合的风险干预机制,阻断返贫风险生成。短期看,要健全应对外部灾害和意外事故的临时救助机制;强化综合社会保障措施,做到“脱贫不脱保”,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负担较重的大病、重病患者和残疾人群加大救助力度,防止因病残致贫返贫。中期看,要加快完善贫困地区防灾救灾科技体系以及自然灾害监测、预报系统,夯实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地区资源禀赋,大力培育具有长期稳定收益的现代特色优势产业。长期看,要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机衔接,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加快构建囊括骨干型、引领型、专业型和实用型四类人才的乡村智力体系,筑牢防范化解返贫风险的基石。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