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拉开。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下好协同发展的“一盘棋”,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需要三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来京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庆达投资集团董事长孙太利始终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一名实践者和体验者,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八年来的变化有更深的体会和建议。
《中国企业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已提出八年了,您认为三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孙太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实施8年来,三地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协同创新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取得了重要成果,功能定位不断强化,基础保障持续增强,结构布局不断优化,产业协同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据数据显示,北京新设市场主体中高精尖产业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天津聚焦新动能引育,完善承接载体平台,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到位资金4482亿元;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超50%。京津冀发展形势整体良好。
《中国企业报》:按照三地的不同定位,目前还存在哪些问题?
孙太利:根据中央定位,三地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央企总部、大院大所等大部分集中在北京地区,三地产业发展梯度仍然较大;津冀产业创新体系支撑不足,高端产业研发、技术、人才等有待赋能;区域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尚待强化,产业园区资源配置效用有待提升,产业良性互动亟需加强。
《中国企业报》:您为什么将关注焦点放在京津冀高端产业协同这一问题上?
孙太利:产业协同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领域。高端制造产业是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环。加强京津冀高端制造产业协同,实现价值链高端环节闭环融合,将促进三地更大限度发展集绿色、创新于一体的生态价值体系,为京津冀全面高质量发展赋值赋能。
《中国企业报》:对于加强三地高端产业协同,您有哪些建议?
孙太利:一是优化顶层协同产业环境,充分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根据中央对三地定位,加强优化深化融合产业环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引领,充分挖掘一体化政策潜力,重点培育高端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产业协同发展环境。打通网络化、数智化、平台化、安全化等高端制造协同平台,落实政策链、资本链、资金链、研发链、人才链、供应链等大融合闭环运作,实现产品上高端智能化、企业效益生态价值化、服务全场景化、发展能力平台化。此外建议优化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机制,大力提升天津与河北的综合承载力,北京大院大所可向天津疏解,进一步赋能津城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同时加大对滨海新区、雄安新区高端高新企业总部疏解力度,加速构建世界级高端制造产业标杆集群,合力构筑北方经济中心,发挥最大价值引领作用。
二是与时俱进,强化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建议政府根据高端产业应用场景的环节变化,调整资金运用方向,加大技术协同开发与应用、产业生态价值化融合、高端行业人才共享共用等专项基金投入。
三是发掘资源价值,实现园区资源协同利用。建议强化统筹摸底各区域产业园区基数,全方位梳理园区空心化、低效利用等情况,完善建立三地产城协同交流机制。根据三地园区优化定位,实现跨城市园区合理互通、充分运用,高效创造聚集力。完善运用资源开发基金等模式盘活闲置资源,集约节约土地资源充分开发利用低效土地,提升存量资源战略价值、使用价值。
第四,建议加强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融合应用,完善京津冀高端产业一体化综合平台建设,扩大三地融合性智慧园区建设,以互通、互信、开放协同的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打通企业信息孤岛,实现三地高端制造产业集成创新、核心单元技术突破、生态圈共融,引导企业争先低碳降耗、提质增效、科学管理,促进园区与企业高效协同互动,全面提升三地产业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