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业如何健康发展?如何破解人才吸引困局?如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企业,助力广大中小微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武汉智能电梯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纯星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武汉是全国民营经济比较活跃、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以湖北武汉为例,企业要打造更多的“专精特新”,就需要在人才吸引、金融服务、企业创新等方面集中发力。
武汉要实现广大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走出一条符合武汉民营企业特点和优势、适合武汉的“专精特新”发展之路。陈纯星结合自身发展及调研情况,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如下建议:
政策赋能: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发展新高地
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专精特新”企业。武汉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但专业度高、实干精神强、韧性很好,这是武汉的特点和优势。武汉如能在细分行业和领域培育出更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领军企业,将可带动武汉的民营企业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陈纯星建议,武汉加大“专精特新”的扶持力度,下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这盘大棋,打造全国“专精特新”发展新高地。
如何打造这一高地?在“专”方面:一是通过制订更大力度的专项政策,加强扶持力度。二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三是提供人才引进、融资配套扶持政策力度等措施,鼓励中小企业专注在自己擅长的细分领域做深做专,“小巨人”企业快速成长。
在“精”方面:希望政府提供精准服务,同时严格把关企业质量,严格筛选精品企业。
在“特”方面:希望针对武汉的产业特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备、生物医药等领域,统筹规划,引导中小微企业找准自己特色定位,实现大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
在“新”方面:希望政府能为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提供试验性的业务场景和机会,优先支持本地中小企业,为本土企业走出武汉、走向全国乃至全球,扶上马再送一程。
金融赋能:中小微综合金融服务要提档升级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如何破题?有关部门要聚焦这一问题,谋划解题之策。
新冠肺炎疫情给武汉中小微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武汉的企业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尽管各级政府出台了许多扶持和优惠政策,但仍有一些中小微企业出现融资难题,这也是中小微企业普遍反映的最为突出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支持的重点方向放在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产业领域,这对广大中小微企业来说是一大利好。
如何用好这一利好,擦亮武汉制造这块金字招牌?陈纯星建议,政府应建立服务制造企业的APP平台,通过平台金融科技手段,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服务模式,培育、孵化优质企业,推动金融更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以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为核心,可整合企业管理、内部治理、人才支持、业务代理、政策咨询、市场销售、知识产权、IPO服务、远程管理等市场服务机构资源,全方位、多维度地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顶层设计、资源赋能、金融服务、人才培育。
此外,聚合需求端和供给端,中小微企业通过服务平台可以快速、精准、高效地选择最佳的服务机构,金融机构也可利用该平台大数据为中小微企业开展信用征集、信用评级及应用活动,快速打造中小微企业客户贷款产品。
此外,建立分类分层阶梯式的指导培育机制,辅导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建立中小微企业数据信息库,逐步形成区域中小微企业的“武汉指数”。
人才赋能:给予中小企业的年轻人更多赛道
“十几年前,我们企业要招一个人,可能有十个人来应聘。现在,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困难是很难招到211、985的大学生及产业工人。”陈纯星说,“人才吸引能力偏弱、高管团队能力偏瘦、眼界和思维受限等问题制约着许多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如何破解高层次人才不愿意到中小型企业就业的困局?陈纯星建议,政府可组织对中小企业高管团队,特别是企业主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的培训,帮助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规范企业内部治理,助力企业自我革命、锐意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
年轻人是创新创业创富的“主力军”,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各项扶持资助力度,给予年轻人在自己的赛道上更多机会、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培育梯队,逐梯前进,有目标地成长,引导促年青人脱颖而出。
针对企业类型,希望政府允许制造企业建设职工用房,为企业人才解决后顾之忧,提高生活质量,让更多年轻人选择到中小企业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