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地标性建筑就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象征。如果说,故宫见证了历史的更迭,那么作为全国最大的旧货市场,潘家园则见证了生活的变迁。
作为闻名海内外的文玩艺术品市场、北京文化地标之一,潘家园旧货市场一度被贴上了“传统”“捡漏”“地摊”等标签。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这个曾经的古董交易市场却成为网红打卡地,吸引着不少90后00后,不惜驱车几百公里前来,就为了感受一下它的神奇。潮玩不如文玩,人生无需存盘,“年轻灵魂”是如何成就潘家园的?
独特文化标签赋能,旧货市场变身文玩圣地
北京潘家园旧货市场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孕育发展的众多文化市场之一,最初百姓自发摆置零散地摊卖旧货,口口相传,市场雏形初现。随着时代的变化、潮流的变迁,唯有让传统文化突破原有界限,让更多的潮流元素融入其中,才能在新消费市场中站稳脚跟。
面对三里屯的时尚标签逐渐褪色,王府井的大众化印象愈发刻板,潘家园巧妙地定位自己为“文化探索者的乐园”,在维持原有文化风貌的同时,与时俱进地开拓出多种全新业务形态,通过强调其独一无二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氛围,与那些被贴上“LOW”和“俗”标签的传统地标形成鲜明对比。
拥有20多年实战经验的中国定位专家顾均辉不止一次提到,“现代商战不是产品之战,而是心智之战。如何让消费者记住我们并主动选择我们,是每一个企业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正因如此,潘家园并没有盲目追赶潮流,反而打破古玩圈“次元壁”,营造了一种“面对面接触古玩”的机会,让原本文玩圈老炮的小众圈子,晋升为众多年轻人心中的网红打卡地。
传播配称年轻化,文化+旅游成最热IP
“品牌要成功首先要找到一个有效的差异化,然后基于此形成环环相扣的战略配称,反过来体现和支持这一差异化,形成一套完备的战略体系,方能确保打赢”,顾均辉强调。潘家园成为网红文化地标并吸引大量受众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更懂如何精准捕捉年轻消费者的心。
“不是雍和宫的手串儿买不起,而是潘家园更有性价比。”为构建一个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文玩社区,潘家园做了诸多尝试:打造文创自营店、开启Cosplay 汉服秀、非遗街、文化夜市统统跟上,并孵化了电商直播、文创、拍卖等业务板块。这些极富国潮韵味的年轻态项目迅速走红网络,形成一定规模,被人们传播和向往,不仅成功吸引了追求个性与深度体验的年轻人,也树立了一个与年轻消费者情感共鸣的形象。
定位专家顾均辉说过:“卖什么、宣传什么、靠什么赚钱,是三样东西。”潘家园深知年轻消费者对于新鲜感和情感体验的渴望,于是利用“多巴胺的珠子”“刚出土的奥特曼”等元素,创造了一种寻宝式的娱乐购物体验,有效激发了年轻人的参与感和满足感,增强了品牌黏性。
一边是“潮玩不如文玩”的理念创新,一边是“人生不需要存盘”的情感共鸣。潘家园通过“跟大品牌对着干”的逆向思维让年轻消费者意识到,真正的个性和潮流,并非盲目跟风,而是挖掘并传承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化价值。而那些捕捉了大众的猎奇心理,承载着温度和故事的“古玩”,让年轻受众真真切切地获得了一种在茫茫古董中“窃取”一丝文化秘密的刺激。
潘家园的脱颖而出,得益于它理解并践行了抓住年轻消费者的关键要素: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建立情感共鸣、传递符合时代精神的品牌理念。用定位思维、创新玩法将文化和旅游进一步创新融合,对于当下任何想要在年轻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品牌,都有探索和借鉴意义。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