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如期实现,重大战略任务和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全面落地见效,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十三五”时期经济年均增长5.8%,其中前4年年均增长6.7%。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增长2.3%,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实现正增长,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达到14.7%,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稳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
如图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总体保持平稳,年均增长6.7%。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国经济在一季度出现了负增长,但从二季度开始,经济增长迅速回升。2021年一季度同比增速18.3%,二季度同比增速7.9%,上半年与2020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2.7%,经济运行趋向常态化。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7.7:37.8:54.5,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55%左右,服务业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60%左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产业结构优化看,农业、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持续下滑,2020年分别达到7.7%、37.8%。服务业迅速崛起,2020年达到54.5%。“十三五”时期,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年均接近60%,而工业持续下降,但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下,受出口带动,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小幅上涨。总体来说,服务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从需求侧看,2007年,我国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占GDP比重最高,达到8.7%。而在“十三五”时期已经回落到2%左右,2018年最低达到0.8%,基本实现内外均衡。从国内需求看,消费占GDP比重持续提升,投资占比平稳回落。总体上看,“十三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如图所示, “十三五”时期,最终消费占比持续上升,虽然2020年出现短时反弹,消费走低,投资、出口上升,但2021年已有所恢复。可见,消费对经济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是主要动力。
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10.3%、8.4%、9.5%,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分别达到49.9%、52.1%、43.5%。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高达20.7%。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十三五”时期,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8件,研发人员总量和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世界首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4%,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14位。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凸现。
2020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要素投入,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这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R&D经费支出占比稳步提升。2020年,R&D经费支出24426亿人民币,占GDP比重达到2.4%,研发投入强度超过OECD国家平均水平。“十四五”时期,我们还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科技进步。
网络经济蓬勃发展。“宽带中国”建设加快推进,建成世界规模最大4G网络、用户接近13亿,5G终端连接超过2亿、基站初步覆盖地级以上城市,高速光纤覆盖所有城市、乡镇以及98%以上的行政村,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分别达到96%、108%。数字经济规模大幅提升,电子商务交易额、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1.3%、21.9%,各类网络经济、平台经济快速发展。网络空间综合治理显著增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现行标准下,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消除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减贫目标,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2021年,我国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改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982元增加到10740元,年均增幅29.2%。贫困群众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异地扶贫搬迁使960多万人搬入新家园。
脱贫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观。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全面解决,农网供电可靠率达99%,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超过98%。贫困地区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扶贫、消费扶贫、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较快发展。
三、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阶段性胜利。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排放总量减少目标超额完成,“大气十条”和蓝天保卫战目标全面实现。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提高到83.4%,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消除比例超过96%。净土保卫战扎实推进,森林覆盖率超过23%,草原荒漠化、沙化、石漠化初步遏制,海洋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
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50亿吨标准煤以内,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3.2%,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9%,消费增量60%以上由清洁能源供应,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累计下降18.8%。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进,万元GDP用水量累计下降25%。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损害赔偿、后果严惩等生态文明基础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加强,环保督察强化。
四、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出坚实步伐,长江经济带发展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方面成效显著,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框架初步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形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局起步。
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构建。持续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采取新举措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进展,健全政策体系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强化创新引领推动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大。
新型城镇化战略纵深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加快,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目标顺利实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9%,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4%。城镇化空间格局持续优化,城市群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步伐加快,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稳步推进,特色小镇有序发展,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成效显著。
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乡村产业链不断延伸融合发展。农业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公共服务供给提标扩面,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立。
五、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189元,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如期实现,中等收入人群超过4亿,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5年的2.73:1降至2.5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居民消费层次持续提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达37.1辆。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十三五”时期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超过2300万套,有力改善了中低收入居民住房条件。
如图所示,除2020年受疫情影响走势出现短时变化外,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保持6%以上,人均消费也随之保持平稳增长。
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覆盖全民。“十三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累计超过6500万,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和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帮扶力度加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91%和95%。义务教育保障目标基本实现,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人均预期寿命如期实现规划目标。
2020年受疫情影响,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86万人。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2021年上半年达到698万人,超过年度预期目标1100万人是没有问题的。从城镇调查失业率看,“十三五”时期基本控制在5.5%以内,实现预期目标。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引领凝聚作用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0%。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惠及全民。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日益彰显。
六、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产权保护法治体系初步建立,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加快构建,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效显著,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形成,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基本完善。国资国企改革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大幅提升。财税改革取得新进展,金融风险处置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全方位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外商投资法出台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准入限制措施大幅缩减。自贸试验区达21个,海南自贸港建设蓬勃展开,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关税总水平降至7.5%。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20国集团杭州峰会等主场外交活动成功举办。积极支持和参与世贸组织改革。《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成功签署,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等谈判积极推进。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持续加强。
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是“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变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严重冲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堵漏洞,有力有序推动“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圆满收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的来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