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奋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气象新作为)
松花江畔春风拂面,夜幕之下流光溢彩。隔江北望天际线,大楼拔地而起,吊塔施工正忙,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哈尔滨片区建设正酣。
作为我国最北自贸试验区和首批在沿边地区布局的自贸试验区之一,黑龙江自贸试验区获批两年多来,坚持统筹“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正成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优势和特色产业的“集聚地”。
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公司的经营许可证马上要到期了。”“谢谢提醒,我们准备材料过去一趟?”不久前,哈尔滨完达山奶牛养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春东接到审批局工作人员王清斌的电话通知时,忙问到手续流程。
“您啥也不用准备,也不用亲自跑了。”王清斌回答,只要确认一下信息,在旧证到期之前,企业就会自动收到新证。
“过去,更换和延续企业经营许可证,需要企业的相关负责人亲自前来办理,而就在2021年,哈尔滨片区实行了‘无感续证’的审批新模式。”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理局审批服务处处长刘惟乔介绍,片区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系统主动研判主体资格,主动推送确认信息,让企业办理许可证延续或换证时“无需主动申请”“无需提交材料”“无需来回跑腿”。
走进哈尔滨新区暨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政务服务大厅,一排排智能化设备服务正忙:自助填单台、自助照相亭、发票申领自助终端、智能文件柜……
“它们让服务全天候,无死角。”刘惟乔举例说,不论什么时间,自助填单台的屏幕一点就亮,线上进行申报后,一旁的智能文件柜便弹开小门,申办人将材料放在柜格内,工作人员会在上班时间进行处理。
“晚上下班之后也能来办业务,不用在白天的工作时间请假了。”常来办理业务的市民姜女士说。
制度创新、技术赋能,加速服务升级,与此同时,简政放权也为审批流程“加速度”。
“6年前,开第一家店时,办卫生许可证折腾了三四次,等了一个多月。”哈尔滨市松北区新艺美发沙龙店长王海英笑着说,“但这次,几乎全程线上操作,办证过程没超过20分钟。”
为啥变化这么大?王海英指了指墙上的《公共场所卫生告知和承诺书》,这便是“卫生许可证”——印有适用范围、法律规定、经营条件、承诺时限等承诺事项以及登记二维码,经营者下载打印、扫码登记后,将承诺书同营业执照一起挂出,便可展开经营。
这种“以照为主,承诺代证”的方式,将四类小型公共场所的该项审批时间从15个工作日缩短为几十分钟。
目前,自贸试验区534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3个片区被赋予省级行政权力589项,带来审批服务提质增速。在哈尔滨片区,企业开办时间已压减至4小时,不动产登记压减至1个工作日。2021年,哈尔滨片区新设立企业5049户,同比增长26%。
“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对标高标准经贸规则,实施创新发展3年行动方案和营商环境3年行动计划,积极开展压力测试和差异化探索,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释放开放发展新动能。”黑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王东介绍,自贸试验区累计生成超200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全国首创案例19项。
“其他地区有的政策,自贸试验区都可以有;其他地区没有的政策,自贸试验区都可以谈。”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哈尔滨片区管委会主任代守仑介绍,为使招商专业化,片区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组建市场化、专业化的招商集团公司,强化对产业招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起“谋、选、招、落、服”一体化招商新体系,“政府以企业的需求为需求,为企业的需求而改变。”
截至2021年底,正威新材料产业园、深哈金融科技城等一批超百亿项目投资落地,优势产业加速集聚,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深化对外贸易合作
“瞅这夹心,爆浆多汁!”在黑河跨境电商园区,主播张颖神采飞扬,边吃边说,门外的快递箱缠着胶带,转得像陀螺……5个小时的直播下来,张颖带动销售额近10万元。
2020年,听说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一系列优惠政策接连落地,本在国外做生意的“80后”张颖决定返乡,加入黑龙江洋品多商贸有限公司。两年多来,自贸试验区每月统一组织电商培训课,让张颖的主播技能节节拔高,收入也跟着水涨船高,“回来就对了!来公司两年,薪水翻了七八倍!”
黑河片区跨境电商直播产业集群自2020年8月开建以来,已经孵化直播企业20余家,主播超200人,培训成熟直播运营人才200余人。
“‘多仓联动’让物流时间减了半,成本打八折。自贸区成立后,库房、直播间、办公室都免费,成本低了,人才多了。”黑龙江洋品多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斌直言,从2018年到2021年,公司销售额翻了3倍以上,带动就业人数从不足10人增长到40余人,张颖就是其中之一。
“跨境电商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成长性、活力和市场适应性持续增强。两年来,跨境电商产业园交易额年均增长20%。”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黑河片区对外贸易与合作中心主任张波介绍,快速发展的背后,黑河片区推出了《自贸片区十条招商政策》《互市贸易九条优惠政策》等“政策包”,释放“多区叠加”政策效应,片区打造的跨境电商货运物流“多仓联动”新模式,让“境外仓”“边境仓”“中继仓”智慧联动,交付客户时间大幅缩短。
黑河片区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是自贸试验区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的缩影,3个片区正加速整合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互市贸易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功能区优势,形成多区联动。
一大批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快速推进,通过加强基础建设、布局跨境集群,自贸试验区为对外合作发展蓄势赋能。
在黑河市利源达专用车制造有限公司,车间中焊切电弧此起彼伏,一排排半挂车整装待发,准备出口。公司总经理宋泽南表示,“黑龙江大桥的合龙、自贸试验区的获批,这让我们节本增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在巩固传统对外合作基础上,积极拓展能源、矿产、装备制造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实现境内境外园区互动、跨境产业链条延伸。在黑河片区,形成了跨境电商及物流、跨境机电制造、跨境农产品加工、进口能源综合利用等产业体系。在绥芬河片区,建立了7个境外园区,形成资源回运、储备、加工、集散的多条跨境产业链。
“黑龙江自贸试验区建设以全省万分之三的面积,贡献了全省约1/3的实际使用外资和1/7的外贸进出口。”王东介绍,2021年全年,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15.8%,高于全省增幅100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269.32亿元,同比增长48.7%,高于全省增幅19.1个百分点。
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吊机轰鸣,货起箱落,一列列中欧班列在绥芬河口岸往来穿梭。绥芬河有“百年口岸”之称,良好的区位优势和高效的通关服务,吸引了大量企业集聚发展。
“如今,足不出户就能线上办理海关业务,遇到问题有指导,还会跟进解决。这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绥芬河华运国际物流有限公司报关员表示,疫情期间,该站推行“非接触”查验模式,通过“监控检查厢体、镜头采集资料、远程传输对比、备案资料后台复核、证件分区录入”等措施,不仅大幅缩短列车查验时间,还降低人员染疫风险。
2021年,该站共服务保障中欧班列通关549列次,同比增长152%。哈尔滨海关所属绥芬河海关全力服务保障多条中欧班列线路高效畅通,让亚欧大陆间的“钢铁驼队”在绥芬河口岸不断壮大。
绥芬河海关关长赵城臣表示,绥芬河海关主动对接班列货代公司,及时通报海关最新政策和通关手续办理流程,掌握班列运行周期、货物装载、运抵目的地等情况;实施预约通关、线上申报、转关自动核放等便利措施,深化舱单归并、自主选择报关地等海关业务改革;复制推广中欧班列运费分段结算估价管理改革,不断降低企业国际贸易成本。
机声隆隆,42岁的绥芬河市曲美木业公司锯工赵忠海娴熟地操作着单片锯机,身后木屑飞溅。4年前,他还守着老家的5亩地,一年总收入不过三四千元。
2019年夏天,自贸试验区成立后,赵忠海决定将土地流转出去,来绥芬河片区“试试运气”。
“没成想,木材企业扎堆找人,我选了一家待遇好的、包吃住的。”赵忠海笑了笑,从力工到锯工,赵忠海在企业得到了专业培训,3年来,收入从3000多元涨到了5000多元,“咱这每年都扩招工人,我今年又介绍了两个同乡来!”
“之前运到广东卖的初加工板材,如今到隔壁公司就卖掉了。”曲美木业公司经理褚英歌对绥芬河片区的产业集聚发展和区位优势感受颇深,“从我国西南地区,到欧洲国家,我们的产品都能运过去。中欧班列形成一个国际大通道,让咱企业的运输节本增效。”自贸试验区成立后,通关时间大幅缩减,进出口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带动该企业快速发展。
在绥芬河片区,木业规模以上企业约占全省同行业的46%,阔叶单板年产量约占国内市场70%份额。目前,木业、粮食、水产、中药材、清洁能源等五大生产加工型产业体系已具雏形。
营商环境改善、体制机制创新、高水平开放发展的叠加优势,迅速带动产业聚集发展、提档升级。
哈尔滨片区先后靶向出台的“黄金30条”“助企上市10条”等系列政策,围绕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冰雪旅游等产业,加快完善开放型产业体系,一批开放型功能平台项目先后落户。片区批复以来,已引进产业项目310个,协议引资额4714亿元。
营商环境优化和多重政策叠加优势正加速“最北自贸区”的创新高地虹吸效应。截至2021年12月底,黑龙江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企业13845家,比挂牌前增长81.1%。2021年新签约项目162个,同比增长305%。
“黑龙江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建立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黑龙江省商务厅厅长、自贸办主任康翰卿表示,今年要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实施自贸试验区2.0版行动计划,抓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营商环境、产业集聚、协同发展等工作,奋力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人民日报记者 吴齐强 张艺开)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