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集聚激发科创活力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滁州是传统农业大市,但受制于高校及大型企业的稀缺,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推进,如何把握时代之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滁州适时交出的答卷。
“虽然当前光伏产业面临行业调整,但得益于当地优良的营商环境,我们生产基地产能仍同比增长40%,实现销售收入260亿元。”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德臣说,2018年1月,光伏龙头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滁州成立滁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此后连续5年,这家企业年年追加投资,目前总投资已超百亿元。
企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伴随着人员需求的扩张。付德臣告诉记者,得益于政府有关部门的积极协助,有效缓解了扩产带来的技术人才需求压力。“仅是通过和滁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合作开设的‘隆基订单班’,就累计为我们输送了80多人。”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打造工业强市的底气,需要人才强市的支撑。近年来,滁州紧扣八大产业链和“新三样”发展,广泛摸排企业人才需求,定期发布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同时,根据市内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校企牵线搭桥,通过校企“订单”培养等手段,想方设法解决企业技术人才需求难题。
近日,记者来到安徽旭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一块展板引人注意。展板内容介绍,目前该公司电池量产效率突破26%,在申专利100余项。“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需要过硬的研发团队,他们的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25%,研发团队硕士以上学历占比80%。”该公司运营总监任军利说,“在尖端人才上,政府有关部门通过院士来滁州等方式有效帮助我们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都有为担任公司高级顾问。依托高层次人才的加入,快速提升了企业研发水平,目前我们已被列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高层次人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滁州打造校地合作平台,累计选派近百名高校教授去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加强校企交流;打造科创承载平台,发挥猎头公司、商学协会、人才工作顾问等纽带作用,加强研发平台创建,吸引高端人才项目入库孵化;打造区域交流平台,扎实推进与南京、苏州及长三角人才联盟城市等地交流合作,助力产才对接,促进人才聚集。数据显示,2023年滁州新建成院士工作站7家,新建海智专家站10家,新获批省级企业研发中心41家。
人才招得进,也要留得住。在滁州华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半导体高级工程师高立华向记者展示了一张银行卡。与一般银行卡不同,这张卡正上方印有“亭城英才卡”字样。“这是我刚到滁州时,政府工作人员给我的。在停车、餐饮等方面都有专属权益。”高立华说,“不仅如此,政府工作人员还专门建微信群,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难可以直接反馈。”
高立华所说的“亭城英才卡”只是滁州人才服务体系中的一个缩影。通过大力优化亲商敬才环境,滁州不断汇聚八方优秀人才。一方面,市县均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和人才发展促进中心,并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人才服务窗口,开发数字人才服务平台,提高人才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工作生活保障,建设园区人才公寓1.3万套,与部分优质医院建成医联体,引入部分优质中小学,做好子女就学、家属随迁等服务保障,解决人才对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的后顾之忧。同时,对于人才创业培育,当地设立3亿元“天使投”基金等方式助力人才创业,并选派优秀企业管理人员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进修等举措助力人才培育。
滁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文芳表示,近年来滁州顶格落实推进人才工作,紧扣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四链融合育才引才,坚持利用平台、项目聚才用才,优化服务环境惠才留才,专项引才指标连续两个季度全省第一。2023年,滁州市新引进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70人,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3.6万人,已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最佳引才城市”称号。 (经济日报记者 梁 睿 李思隐)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