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地努力优化营商环境,政府通过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政放权,强化服务,不断改善政务环境,精准服务市场主体,努力建设审批更少、流程更优、服务更好、监管更严、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更强的市场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营商环境不仅包括政务环境、法治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等,民风建设同样重要,不能忽视。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风民俗是一个地方文化的传承,会在集体和个体身上得到具体体现,具有地域特点。但这些传统习俗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有些会对营商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比如,“欺负外地人”现象就在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欺负外地人不仅有辱公民人格,有损当地形象,更破坏了当地营商环境。一方面,个别本地人抱有“地头蛇”思想,往往会坐地起价,强买强卖,对外地消费者一个价,对本地消费者一个价,内外有别。另一方面,在竞争激烈时,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有的人会想方设法阻挠外地客商和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
不良民风影响营商环境的负面情况不但违背公正、诚信的市场规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平交易,而且会影响商品自由流通、劳动力自由就业和市场资源配置,也不利于当地发展。
相反,好民风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是有利于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移风易俗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开展,我国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民风中的一些陋习已不复存在,营商环境大幅改善。不过,有些顽劣陋习根子还在,诚信缺失、不讲规则等依然是影响营商环境的痼疾。因此,仍要下大功夫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营造“童叟无欺”的营商环境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拓兆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