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双碳”目标给各大企业带来了市场新机遇(引题)
“低碳”成进博会新热词,参展商递出“绿色”新名片(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琛 兰德华 张千 杨召奎
阅读提示
在我国“双碳”目标下,企业唯有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才能赢得中国市场。本届进博会上,不少参展商在产品发布和展区布置中都融入了绿色、环保、可持续理念,展示并分享企业可持续发展故事。
将废弃的塑料奶瓶粉碎熔化后,制成改性沥青来铺设道路;使用碳捕捉技术,制备清洁产品的表面活性剂;纯氢燃料电池系统在发电时只排水,不产生二氧化碳……在第四届进博会各大展区,“低碳”热度居高不下,不少参展商在产品发布和展区布置中都融入了绿色、环保、可持续理念,充分展示并分享企业可持续发展故事。
有专家指出,在我国“双碳”目标下,企业唯有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才能赢得中国市场。不少参展企业表示,希望在本届进博会找到更多合作伙伴,携手拥抱“双碳”机遇。
专区里的低碳发展新趋势
“请保持骑行,打印机已经开始运行了。”今天,在技术装备展区的爱普生展台,记者看到有观展人员正在体验绿色互动小实验。只需骑行一辆连接发电机的自行车,借助骑行产生的能量就能驱动打印机。
爱普生展台的工作人员介绍说:“这台采用冷印技术的打印机能耗仅为12W,比能耗约40W的家用白炽灯还省电,使用过程不产生粉尘和PM2.5,非常环保。”
“低碳”成为本届进博会的新热词。今年,技术装备展区的节能环保专区也更名为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这是本届进博会规模最大的专区,传统能源、新能源、新材料、电力电工、水处理、大气治理及综合治理等全球知名企业云集于此,展现着低碳、智能、可持续等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我们是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践行者,在今年的进博会上,我们将阶段性成果做了集中展示。全球越来越关注低碳发展,这让我们觉得所有的努力更有意义了。”施耐德电气展台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今年,施耐德电气以“助推碳中和,加速数字化”为主题,亮相第四届进博会,展示了“零碳工厂”“灯塔工厂”等成果以及端到端绿色供应链、“零碳园区”等低碳业态。
施耐德电气无锡工厂今年获评“灯塔工厂”,园区绿色智能制造的实践案例被搬到了进博会的展台,引起很多关注低碳发展的企业前来问询。作为数字化制造的领先者,该工厂以数字化提升效率,促进了端到端减排。
和施耐德电气一样,江森自控是进博会的“四年级生”。在本届进博会上,江森自控推出了OpenBlue零碳建筑解决方案的亚洲首发。该方案可以实时追踪建筑各项可持续发展指标,生成数据报告,为办公楼、医院、商场、工厂等多个场景和建筑提供碳排放更优化的解决办法,加速可持续发展。
“低碳”热席卷各大展区
除了能源低碳及环保技术专区,“低碳”热也席卷其他各大展区,很多参展商不约而同地递出了“低碳”“绿色”“可持续”等名片。
在消费品展区,宝洁中国发布了“净零2040”可持续发展目标,针对电商包裹,推出了全球首发的电商包装——“空气胶囊”,无需填充、无需套纸箱、无需胶带,可减少40%以上的快递包装重量。
作为进博会绿色发展合作伙伴,今年宜家在进博会现场搭建了一个集生活灵感和社交共创为一体的生活街区。属于孩子们的平等小世界、热爱美食的吃播之家、生机盎然的绿色之家、充满生活画布的生活之家,4个生活方式各异的展间,在生动展示“梦想中的家”的同时,还将可持续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
可伸缩学习桌、灵活的置物架、可兼顾生活和工作需求的厨房空间、充满生机的绿植、可循环的家具、亲手绘制的画布……柔和的色彩搭配天然的木色,舒适且环保的生活场景引来不少展商和参观者在宜家展台驻足拍照。
“目前我们的产品系列中有超过4000多款的可持续产品,未来我们将不断推进可持续产品的研发,重点关注循环经济。”宜家中国区零售副总裁饶思文说。
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全球500强食品企业达能将“智能塑料瓶回收机”搬到进博会现场,通过收集观众的塑料饮料空瓶并回收利用,以实际行动助力“绿色进博”。纽仕兰则带来了低碳生态全程溯源的青草草饲纯牛奶,扫描奶盒上的二维码,就可以跟踪这盒牛奶的碳足迹。
在汽车展区,本届进博会首次迎来全球十大汽车集团同台比拼,并且均将电动化作为重头戏。
“双碳”目标带来市场新机遇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不少参展企业认为,这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系统性变革,将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我们的方案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高度一致,希望通过进博会的大平台,寻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携手为‘双碳’目标的达成而努力。”江森自控亚太区数字化战略与业务经理吴昊楠说。
“中国的‘双碳’目标展现了大国担当,也为能源管理和数字化转型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施耐德电气全球执行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尹正表示。截至目前,施耐德电气已在全球建成了30个净零碳工厂,其中14个在中国。参展期间,企业还将与多个行业的领先企业签署低碳相关合作协议。
“‘双碳’目标是系统工程,需要协同推进,我们需要更广泛的‘朋友圈’。”尹正说,“依托能源管理和数字化领域的能力,我们有信心抓住新的发展机遇。”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