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向技术和管理创新要“车位”)
停车难是很多城市面对的共同问题。一方面,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上升,而城市的车位供给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车主无法准确掌握目的地停车场的使用情况,一些相对隐蔽的停车场又可能空置,造成了冷热不均和资源浪费。
今年我市将主城区十个停车难问题突出片区整治列入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日前本报报道了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前一阶段整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停车难是很多城市面对的共同问题。一方面,人们对汽车的需求上升,而城市的车位供给不可能无限制增长;另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对称,车主无法准确掌握目的地停车场的使用情况,一些相对隐蔽的停车场又可能空置,造成了冷热不均和资源浪费。显然,缓解停车难的关键在于扩容,以及通过大数据手段实现资源整合。对此,各地进行了许多探索,我市各片区在地下空间挖潜、错时停车、智慧停车等方面也多有尝试。
但这些举措在各地推行的效果不一。比如错时停车,都知道是个好办法,可就是叫好不叫座,这种情况不是南京独有。究其原因,不仅有心理上的不开放,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停车单位的管理成本和管控风险。这个问题需要靠更完善的管理制度与监管机制来解决,还可以借助技术平台,提高错时停车的效率。
再比如智慧停车,无疑能够极大地提高车位利用率。但从各地经验来看,恶意拖欠停车费用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网友说,每次取车时都声称自己不是车主,只是代人挪车,就可以停车不缴费了。目前多数城市尚未出台针对智慧停车欠费追缴的有效措施,致使智慧停车服务平台面临很大的运营压力。近日杭州上线了“先离场、后付费”“一次绑定、全城通停”的城市大脑停车系统,覆盖杭州所有区县市,则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可见,模式创新并不能一劳永逸,有时还会带来新的问题,要靠技术创新、制度配套等手段来协同解决。习总书记说,“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要注重在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既要善于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现智能化,又要通过绣花般的细心、耐心、巧心提高精细化水平,绣出城市的品质品牌。”前段时间,《人民日报》就“关注停车难”做了一系列报道,介绍北上深等城市的相关经验,从中可以发现,共享车位、错时停车等模式凡做得好的,往往辅以梯次收费等管理措施,无不是以互联网、大数据为技术支撑,实现高效调度。
如今,我市除了建设智慧停车管理平台,也在制定完善管理收费政策,据悉,还在考虑制定鼓励机关单位开放公共停车资源的相关制度,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积极向技术创新要空间。仅就停车问题而言,高层塔库式立体停车场这样的创新可以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ETC、视频识别等技术则提高了车位的使用效率和便捷性。而技术创新的潜力不仅限于辅助各种模式创新,更在于提升城市治理的整体性和精准化,如通过发展准时高效的公共轨道交通、提高公共交通通行效率,来侧面化解停车难题。
近年来,我市重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智慧城市建设初有成效,5G时代的到来,进一步为城市治理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提供了更多可能。在向创新要“车位”方面,已有城市先行一步,我们也得快点。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