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一个传统而重要的工业产业,关系着国家的能源安全、经济命脉。一经提起,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高耸燃烧的石化火炬塔和钢铁丛林中烟尘弥漫的空气环境,似乎这种“硬核”传统重工业的发展,总是离不开“污染”二字。
石化重工业如何与绿色发展关联?记者近日走访浙江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在位于浙江舟山的鱼山岛上,看到了二者的有机结合。
走进基地,林立的机械和蜿蜒的管道映入眼帘,数十米高的炼化设备鳞次栉比,矗立在道路两旁。臂架型起重机在工人的操控下,正繁忙地搬运着船舶上的集装箱,一派火热的石化工业产品运转场景呈现眼前。
数据显示,这个偏居海岛的石化基地,迸发出每年4000万吨炼油、420万吨乙烯、1180万吨芳烃的磅礴生产力。截至今年4月,基地已累计加工原油10485万吨,实现工业产值5420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
与传统“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的石化产业基地不同,行走在开足马力生产的基地中,只嗅得到层叠机械带来的“工业气息”,却闻不见生产带来的“污染味道”。天清气朗,海风吹拂下碧波荡漾,若不是附近机械运转发出的嗡鸣声,这里的环境看起来更像是个大型工业风格的主题公园,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在这里并行不悖。
传统重工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需步步为营。从规划阶段起,舟山绿色石化基地便定下绿色发展目标。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管委会副书记、副主任王存璋介绍,作为我国首个、世界第二个“离岛型”石化基地,该项目环保总投入161.3亿元,在工程总投资中的占比处于国内同行前列。
绿色的发展方式,贯穿基地建设、生产的全过程。据了解,该基地自建设以来,对污染物排放主动执行高标准。相关一体化项目及配套工程废气、废水排放浓度均在规划阶段主动提档从严执行国内最严限值。同时,投入超3000万元建设环境空气监测监控系统,构建环境预警网络,持续监测周边环境质量。
监测结果表明,基地建设运行未对周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基地投产后,舟山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年保持浙江全省第一。
实现重工业绿色发展,不仅只靠点上发力,更是一个系统性工程。从浙江省级制度层面上,通过加强重大项目统筹协调、服务保障,推进化工、电镀等13个行业整治提升,持续扩大生态保护有效投资,通过高位统筹,实现了一个个传统产业项目拥抱绿色发展,绽放新的发展生机。
从东海边的偏僻小岛,到建设成国际知名的绿色石化基地,舟山绿色石化基地是浙江践行“八八战略”,推动传统工业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
一路的采访中,记者看到了天蓝水清、树木成荫,感受到绿色经济与硬核工业基地的和谐共处。这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在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中,传统工业产业与绿色发展道路相得益彰。(新华社记者 贾雨田 叶挺)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