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打造制造业企业竞争新优势

2012-09-03 15:55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打造制造业企业竞争新优势

22.jpg


2012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

——打造制造业企业竞争新优势

  时间:2012年9月1日上午

  地点:香格里拉大酒店二楼第一宴会厅

  主持人:陈兰通

  主持人:

  中国制造业大企业发展高层圆桌会议现在开始!

  各位企业家、各位嘉宾,同志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今年我们在吉林长春组织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国企业联合会连续第十一年举办的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这是聚集企业精英,企业交流合作,共谋持续发展的盛会,根据会议的议程,今天上午大会首先进行的是三场平行高层圆桌会议,下午将召开主题大会,明天上午还将举办专题报告会,我们这场会议由中国企联和工信部产业政策司联合主办的,会议的议题是打造制造业企业竞争新优势,我们高兴地邀请到工信部产业政策司苗长兴副司长参加今天的会议,我们同时邀请了部分制造业大企业的领导同志、专家学者参加这次会议,下面让我们介绍一下在圆桌就坐的企业家和嘉宾,他们是: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司长苗长兴;

  正威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文银;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蒋锡培;

  吉林东光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中赤;

  山东科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刘双珉;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晏平;

  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董事长由华东;

  中国吉林森林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柏广新;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楚源;

  中国人民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玉森;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聂凯;

  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士进;

  安徽海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齐生立;

  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江;

  北京金隅集团副总经理李伟东;

  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健;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之中;

  华彩咨询总裁白万纲;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吕政;

  我仅代表会议主办单位对各位企业家各位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以及所有的同志表示热烈的欢迎!

  大家知道,2010年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制造业大国,在理念的中国企业500强当中,制造业企业占有60%左右的份额,是我国大企业的主体。但是我国制造业大企业在创新研发能力,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创立全球知名品牌以及引领行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另外,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在迅速加大,劳动力成本也在加速上升,尤其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如何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已经成为我国制造业大企业面临的重大挑战。

  在今天上午这场会议上,我们希望各位企业家和嘉宾,结合自身企业和所在行业实际,重点讨论交流两个方面的议题:一是我国制造业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进步,有什么样的特点,在转型升级方面创造了哪些好的经验;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发挥比较优势,提高产业竞争能力,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现在我们开始讨论。

  吕政: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上午好!

  我先抛砖引玉,就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问题讲几点看法:

  第一,是否要坚持制造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主导地位?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如果说一个国家以虚拟经济、资本市场、以金融投机、以房地产泡沫作为主导的话,这个国家就完蛋了。美国的问题就出在制造业的比重下降,产业空心化,美国现在提出再工业化的主张,继续保持它在制造业领域全球领先和主导的地位。房地产超额利润,包括制造业有了剩余资本,都想跃跃欲试做房地产,因为利润太丰厚了,制造业利润率太低。中国的房地产泡沫,高房价带来4个后果:1、企业有了资本靠房地产没有技术创新不愿意技术创新。2、房地产的高价是所有的消费者或者购房成为房奴,现金流必须用来还银行的贷款,压缩制造业其他产业的空间。3、抬高了工业和商业的成本。也抬高人力资源的成本。4、科技精英躯干到发达国家,对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颠覆性的破坏作用。

  第二,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或者是结构调整的方向高也成、低也就,虽然劳动力成本上升,但是和发达国家比较优势和结构互补关系还没有出现颠覆性的逆转,中国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产业配套能力产业链的完整性、基础设施的能力和越南、印度等其他更落后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无法替代;因此在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时候,研究中国密集型产业低也就,不能轻言放弃,同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在高端制造业有所作为,未来十年中国产业结构的选择方向高也成低也就。

  第三,中国制造业的市场空间还有没有?除了国内市场需求和国际市场需求以外,同时要看到我们现在和日本、韩国、台湾省贸易逆差,中国的贸易结构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我们和欧美是贸易顺差,和日本和韩国和台湾都是贸易逆差,和日本的双边贸易总额3400亿,和韩国贸易总额接近2000亿,台湾是1000多亿,两个国家和中国的台湾省加在一起中国大陆的贸易逆差超过2500亿,恰恰是我们不能干或者国内能力达不到技术密集型、附加价值高的行业,无论从国际政治、军事大战略还是从我们国内的产业市场空间,从统计年鉴和国家进出口贸易年鉴就可以看出,进出口贸易逆差的部分正是我们要升级和追赶替代的市场空间。

  第四,关于技术来源问题,国家提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美国有一位学者写了一本书引起中国高层领导的注意叫《二次创新》,二次创新主要是讲中国利用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啊,利用中国的市场和产业组织方式推进中国经济的发展,而我们所理解的二次创新主要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因此中国的技术来源的重点现在主要不是来自于原始创新,而是来自于学习学习消化吸收再创新,对引进技术的集成再创新,这是技术来源问题。

  第五,我们要以谁为榜样呢?我们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必须以德国人为榜样或者以日本人为榜样。德国在这次经济、金融危机当中为什么能独善其身,2001年以来,一直保持大量的贸易顺差,财政和金融保持稳定,失业率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呢?我概括为这样几点:1、德国人认真、严谨、精细的文化传统贯彻到制造业的全过程。2、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同时坚持国家有效的宏观干预和调控。3、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基础,比如生产一辆吉利和奇瑞消耗的原材料物理量生产一辆奔驰、宝马和奥迪在物理量上差别不大,但是售价要差很多倍,一辆奔驰的离岸价格4万美元,吉利和奇瑞要出口的话顶多是5千美元,消耗的能源、原材料差不多,制造业的升级方向显而易见在什么地方,德国之所以有今天的德国,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基础。4、以大企业为龙头,同时对小企业实行切切实实的扶植政策。5、有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要想推进中国的产业升级,不可能完全建立在农民工不稳定的产业工人队伍基础之上。6、相对和谐的劳资关系,工人也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劳资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是很大。6、以出口高附加价值为主导。7、欧元贬值,有利于德国产品的出口和增强市场竞争力。所以说,中国必须要坚持制造业为主导,它是中国的脊梁,同时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找准制造业产业升级的方向。

  王文银:

  主要从事有色金属和半导体这两个行业,我们是中国500强的81位,制造业500强的30位,大家知道,我们从事制造业今天在这里参加制造业会议肯定都是非常关注制造业,制造业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和核心,我们国家“十二五”以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核心的部分也是制造业。今天下午将要发布的2012年中国500强发展报告,报告中有几十个行业,每个行业都是风光无限,唯独制造业不是一枝独秀,而是一枝比较凋零的花朵,中国的五大商业银行和五大垄断公司利润总和超过制造业272家,制造业500强利润总额,也就是说我们在272家中国最大的制造业企业也没有抵上中国垄断的十家企业,这是一个非常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而且制造业将是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核心。

  前几年在温州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老公做制造业的,投资了几千万,一年赚的利润是几十万,老婆文化程度不太高,炒房地产,拿了几百万上千万,结果一年赚了一两千万,这是中国经济社会中非常奇怪的现象,现在中国大的企业甚至很著名,在很多方面竞争力很强的企业,都做房地产,变成72行殊途同归的行业,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2010年中国生产的手机近10亿台,计算机超过2.5亿台,数码相机超过1亿台,均是世界第一。2010年进出口都是世界第一,面子无限风光的背后,家宝总理经常忧心忡忡地说,在技术领域,这一组世界第一的数字的背后,潜藏中国企业没心没魂没面子,没心没有芯片的核心制造企业,没有魂,没有芯片实际的技术,没有面子,大家用的iPhone、Ipad面板很少是中国企业制造的。这个尴尬的显示在中国的企业非常突出的,中国产业经济带着世界加工长的光环,别人吃肉我们只能喝汤,到最后我们汤都喝不到,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中国金融界贷款的利率非常高,在日本、新加坡贷款比例,我们在新加坡贷一百亿,一年的利息只要一个亿,在中国贷款一百亿,利息要6—10亿之间,贷款的比例差了10倍之多。

  今天的企业竞争不再是过去三大标准、五大价值和七大优势的竞争,九重要素叠加,今天中国九重要素叠加让中国进入高成本的时代,以前中国的制造业便宜的人工,便宜的水电,高房价也推动制造业进入高成本的九大要素之一。九大要素的叠加让中国进入高成本的时代,在珠三角很多企业开始往越南、泰国东南亚比较低成本的国家迁移,这一点值得我们深思。文化让公司变得伟大,全世界最伟大的公司三星,在1998年的时候长期负债达到180亿,是公司净资产的3倍,三星的总裁和其他几位高管立到军令状,5个月降下30%,但是韩国政府给予很大的扶持,变成地球上最大的一价电子公司,三星已经超过了全球所有电子公司,销售额超过了诺基亚,苹果的市值会高,三星起死回生。真正形成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要出台真正的扶植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久的政策,我们企业家更要无与伦比的创新能力,全新的产品和全新服务的能力,引领世界指明方向伟大理想和理念,建立世界规则的胆识和勇气。

  蒋锡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各位朋友:

  非常高兴我们今天500强的会议在这里召开,身为500强企业,感慨还是蛮多的,但是如何能够持续下去,企业家的互相交流,促进发展,显得尤为重要。今天这个会议尽管有政府官员和学者参加,但是还是不够,不能光企业家自娱自乐。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其他的行业,很重要的一条要有非常好的环境,包含法律、政策、舆论等,尽管政府这几年非常努力,确确实实培养了一大批的有竞争力的国有企业,包括民营企业,但是事实上政策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无论利率政策还是汇率政策、税率政策,中国的企业只赢得很多的机遇,把握了相关的法规,摸着石头过河,才有今天的收获,事实上要改变的话,我觉得先要从外部环境改变,只要稍稍的调整,能力还是会保持的,还会进一步提升,能够使得民营企业更能像国有企业一样,公平的参与市场竞争。500强包含着众多的国有企业,但是确确实实来讲,国有企业尽管有国有企业的难度,但是相对民营企业而言,要好得多,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民间,国有企业资源送给你们没关系,哪个地方政府能够把资源送给民营企业的呢?肯定不会的,国有企业到那边可以拿优惠的地,国有企业到另外一个地方可以零资产送给你。总理上次在江苏座谈的时候,我们向总理提出12条建议,坚决禁止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在投资产业严重过剩的行业。现在的经济危机一定程度上产能严重过剩的危机,往后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一分钱不投资,我认为也已经足够满足未来的需求,能否把现有的存量资产盘活,太多的存量资产,圈了地,买了厂房和设备,但是没有需求怎么办?还在投资。

  第二,关键要鼓励收购、兼并重组。国有企业现在很强大了,十年前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某种程度上这两年的改革没有推进,以至于往后的改革会付出巨大的成本、难以想象的成本。国有企业的不能投资与其主业业务相关联的企业,为国内企业创造公平的环境。另外要加强市场监管,无论是工程还是产品,机会有大量是不合格残次的产品,如果还做这样的做法,毫无疑问是没有前途,只有中国科技强国的路子才有前途,不管桥梁、公路、厂房、酒店、产品,2/3甚至于很多是伪劣产品,国外的设备同样要卖我们中国的3—5倍,甚至更高,国外的消费品一个包贵几十倍,就是内涵和品质。另外要建立以性价比好和优质优价全社会招投标管理制度,要从源头上抓起,如果一味低价不对质量进行检查的话,最终是劳民伤财的,也无法提高质量,有些行业这几年质量不是提升了,而是下降了,危害着老百姓的生命安全,甚至图财害命的事件不断发生。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还是在这样的时刻审时度势,要把握好现金流,不能盲目投资,最好是选择合适的企业,能够互相协作,整合并购。

  要从人才上投资,怎么样培养优秀的人才,吸引更多更好的人才。

  信息化也应该提升,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也是必要的。

  再加上内部的管理,管理出效益,任何时候这方面不加强的话,最后还是没有竞争力的。

  我想还是瞄准全球的技术前沿,使得我们的技术领先于行业,最终实现事业可持续发展,促进整个国家繁荣富强。谢谢!

  刘双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首先到这儿学习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因为当前的情况复杂多变,不确定的因素非常多,做企业做了30多年,要继续学习,向各位请教,各位刚才说得很好,我从企业的内部再说一下。

  两个字很难,制造业非常难,企业内部怎么弄呢?因为在08年和日本三洋合作之后,我觉得制造业非常难做,02年做着高科技半导体芯片,这一块并不大。怎么样做呢?想来想去练内功,强管理,低成本,做精品,树品牌,拓市场。

  外部以不变应万变,企业内部管理在变,内部管好了,管理上去了,成本降下来了,做出精品了,品牌也就有了,市场也就扩大了。具体来说,特别是低成本,原来的高素质人才比较难招,现在比较好招和好聘了,现在材料比较便宜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凡事一分为二,有好几个方面。在这种情况下,把企业的队伍组织好、管理好,更上一个档次,规范管理,多做精品,逐渐把品牌打出去,企业应该会渡过冬天,内强素质。

  银行利率市场化是趋向,一个没有金融市场的国家,民营企业是没有地位的,民营企业家的作用是发挥不了的。我们这些人大力提倡,今天苗司长在,银行利率市场化是今后的方向。怎么样发展呢?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特别是当前这种情况下,房地产畸形,工业方面的畸形也不小,为什么呢?闲置厂房和设备大概不少于50%以上,真正发挥作用的,特别是现在,我估计不超过20%,房地产是畸形的,党中央国务院叫我们科学发展,为什么号召科学发展呢?原来发展不科学,需要科学发展。谢谢各位!

  白万纲:

  我讲五点:

  第一,在把握国际宏观,从国际上来看,文明冲突论已经走向体制冲突论,欧美亡我之心不死,共产主义和资产主义的冲突被欧美政客精英,尤其带来国企威胁论带动我们对国际核心资源和核心技术获取难度骤然加大。把握国内的宏观经济,国内从旧三架马车走到新三架马车,城镇化国土资源整合化和金融化,这三化构成国内的新发展三架马车,如何把握这两个力量,国际上思潮的泛滥,包围圈的泛滥,另外如何把握国内范式力量的转换,给制造业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在这里要形成制造业发展的新丝路,作为一个策源地提出新范式,新的力量。如何把握国际国内这两股力量?

  第二,国际化路径必须由简单的傻乎乎的农村包围城市走向必须讲全国联欧联美抗日韩,大家必须深刻体会,为什么越是欧美形成包围圈包围我们联欧联美抗日韩,日韩跟我们的技术是接代,欧美技术是跳代,如何进行跳代进行价值链的联合,优秀制造业企业龙头制造业给中国制造业找出一条出路呢?今天玉柴的晏总来了,他们曾经在如何把握国内还在做欧二的时候,如何跳代到欧五技术,远远跑在前面,做到400亿的规模,实在令人感叹。如何在国际上把握联欧联美抗日韩的大风潮。国内必须形成在B2B装备产业上如何高壁垒化和在消费产品上如何打造明星产品,中国缺乏明星产品意识已经很久了,中国望着苹果、望着三星流口水令人厌倦了,中国制造业企业何尝学习过美国式制造模式,先烧钱再挣钱,科学烧,烧消费者的习惯,烧市场的力量,最后烧出明星产品,可惜我们没有,如何形成这样一种力量。

  第三,旧优势、人口优势、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已经荡然无存,不能再把它当回事了,再旧着比较优势发展死路一条,看看邻国日本就知道了,我们必须走到新优势上。

  1、融合优势。过去讲融合,制造业最牛的融合产融结合觉得牛得一塌糊涂,牛得震撼八方了,新的融合方式产、服、融、创四个方位的融合,尤其用服务把产和融打通,用创新把产和融高度提高,过去中国讲产融结合恶心到什么程度,持有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就敢叫做产融结合,我们意识到所谓产融结合就是用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人才、金融信息改造制造业的价值链,改造制造业的供应链,乃至于改造制造业的产业链,最终谋求改造制造业的生态链,在这一点上你们不信问问宝钢董事长,东方钢铁网去年已经干到了2000多亿,“十二五”末至少能干到5000亿,我认为如果考虑到中国大宗商品即将电商化的浪潮,这个数字还打不住,如何思考融合优势,他们为什么能够在中国传统产业如何低迷的环境下打通,利用融合,未来不会存在经典的制造业,一定会存在融合的产业,如果不能融合,你就麻烦了,如何理解融合?包括海螺以后不会再作为一家水泥企业存在,而是会作为一家建材整合商存在,介于甲方和乙方之间的交易方存在,这是融合的力量。

  2、速度的力量。中国现在没有培养出速度崇拜,没有在内部形成周转率崇拜,没有在外部形成商机普获存在,没有在整个市场上形成反映和学习速度崇拜,这是中国制造业最为愚蠢的,如何把握速度优势,形成速度能力,从决策上和组织架构上就发现是不速度的,反速度的,从全球来看,但凡要发展得好,柔性组织、矩阵式架构,内部多层次的非正式部门委员会的推进为速度最为关键的,中国的老大笨粗重金字塔式的架构、多层次的架构已经严重阻碍了内部的速度、思维的速度,交融的速度,创新的速度,学习的速度,如何形成速度优势。

  3、如何形成大时空的优势。刚才文银董事长在讲三星,三星战略有200年的战略,但是三星的老师松下有250年的战略,亚洲最牛的一个泛金融企业软银居然有300年战略,如何理解这一类企业的发展,是我们的思考,大时空格局如何形成?包括我前年到中国若干央企评价他们的“十二五”规划,我遗憾地说,央企这个层面到国民经济最核心的几大企业层面,他们的战略只有区区五年战略,太可笑了。到央企层面,至少应该是20年的战略,但是我们只有5年的战略,我们不具有时间,我们做了时间的敌人,而不是朋友,韩国的厉害就是把握了时间,时间随便一个小企业都有几十年的战略,这是最让我们害怕的,日本的纲领性的两个文件,一是著名的田中奏折,这是理解日本的关键。关于日本国民性和时间的论述。

  第四、中国企业必须从机会型多元化走向战略型多元化,形成中国产业周期的发现和管理。男怕入错行,中国企业到底应该做哪些未来适合我们做的产业,如何形成中国产业周期?如何利用基因重组能力,形成中国企业蜕变、杂交、基因重组等这样的能力,就像一个生命一样还要有纠偏能力,这是全球专家都一致认为美国最厉害是靠纠偏能力。

  我们必须要把握超级集团战略和超级集团管控,很可惜很多大企业领袖企业只制定了如何管好分公司和子公司战略,却没有思考如何管好供应链乃至产业链,乃至于如何以我为主组建生态链,很多人在哀叹等待政府给我们制定安排制度和打造若干公共产品,我敢肯定政府办不好,必须由企业把生态链构起来,企业往前迈三步,政府往前迈半步,绝对不能指望政府往前迈五步,你原地不动,嗷嗷待哺,这是弱势心态、弱者心态、怨妇心态。

  管控意识不行,不能老是把自己的子公司、分公司管好,还要谋求哪怕不拥有产权,控制供应链和产业链,控制生态链,乃至大企业之间构成合法的卡特尔、托拉斯,我在各个产业部门当中呼吁的。

  最后,中国必须构筑央企、成熟企业、民企合理的伞形架构,央企做雨伞的骨头,撑起产业的脊梁,引领产业的进步,形成技术格局,立即向成熟企业和民企转移,成熟企业和民营企业包含市地属企业国企,民企沿着央企打开的产业的格局,形成产业标准推进市场转化,央企未来绝对不能成为利用的主力军,必须成为技术进步的主力军,必须成为缔造产业,打造国际优势的主力军。

  中国上飞的战略就知道,居然变成集中整合制造的项目,而不是原创做若干基础性材料电子创新的大综合项目,不是带动中国成长类似863的项目,而是集成制造项目,从这里我们看见,央企失序失范失去领导力有多么的严重,如何形成央企做骨头,做引领,做创新,把创新成果有效转移给一般国企,转移给民企,如何使三者形成配合,群打而不是单打甚至形成中国新三邦力量,将是未来的探索,中国的新三邦如何构成,请见新的拙作。

  晏平:

  这两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大家都有感受,特别是制造业,特别是搞汽车行业,我们国家的汽车产业应该说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风光,特别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为了拉动内需,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09年随着我们国家能源危机,环境,特别是国际队中国排放的强性的要求,汽车工业出现了很多微妙的变化,在商用车领域,2010年整个国家产能应该说出现井喷式的拉动,从今年到今年开始,对那段时间拉动已经出现了报复性偿还,玉柴应该说是国内最大的发动机制造商,连续八年来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在行业当中是最好的,份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几个点,怎么样从容看待我们国家制造业,特别是作为基础产业,刚才很多同仁说到,房地产来钱来得快的产业,很多企业放弃原有自己的主业,为什么?利益驱动。从民族工业制造业,中国这样的企业,制造业是用工量最大,又是一个国家所有工艺和研发最重要的基础,在这一点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全国人大期间,每年呼吁国家,最根本一点进入国家的战略领域,汽车工业最核心的发动机,所以说我们现在能把国外的所有基本上拦住了,每年进入中国的发动机不到1%,五年前基本上让韩国、日本和康明斯垄断了,发动机喷射研发和核心零部件还是让德国、美国企业垄断,我们也在琢磨这件事,根本的原因没有上升到国家的战略。

  第二,对当前经济,作为企业家确实要务实一点,这与国家的宣传也有关系,中国公布的500强最主要以规模,这导向对企业的研发和企业储备应该做正面的宣传。刚才讲到央企的问题,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有些真的需要央企非常的强大,央企有些不强大,我们国家就不安定,但是在导向里面,对制造业这传统的产业,国家应该研究一下。

  我们国家是产业的大国,价格太低,为什么?我觉得从行业和中央国家部委来说,汽车工业打造世界的品牌,没有这样的战略,靠企业自己走这种路太漫长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这次工业革命是不一样的,那个时候没有信息支撑,一个企业在三年五年十年里面做到全球顶级,现在是全球化,没有国家的战略支撑,我们国家有这么大的需求量。

  第三,从最近的经历来看,对一个企业未必是坏事,我们的竞争对手下滑在30、40%左右,玉柴这几年对研发、对质量、企业文化的建设,我们是坚定不移,脚踏实地,恰恰在去年和今年以后,迎来新一轮和国际超级集团重组谈判的机会,没有这种机会,国外也不会找我们谈,为什么呢?因为世界上很多的同行要进入中国,用他的全成本竞争模式根本不可能,必须找一个平台,也就是必须和中国企业合作以后才能进入中国。我们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在中国的平台里边没有一个做得起来的,当前经济出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或者从我的感受未必是坏事,因为我们在最近,在和国际重组合作中,我们一直是处于主导的话语权里面,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

  最后,我想呼吁一下,从国家的层面,对传统制造业给予高度的重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大,没有强大的制造业这个国家实际上是不稳定的。我们定位向谁学?这种定位非常重要,实际上从国家来说,从国家大的规划,从企业的战略规划里面也要定位好,企业如果定在国内这样的标准,我觉得是没有生命力的,谢谢大家!

  李楚源:

  我谈几点心得。

  打造制造业企业竞争新优势,广药集团是中国企业500强也是中国制造业500强,最近国家工信部刚刚发布了中国制药工业500强,我们排在第一位,作为广药集团,也有两个上市公司,在香港和上海上市广州药业和深圳白云山制药,市值在300亿左右,广药集团业务范围以白云山的品牌为核心业务,还有以王老吉品牌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业务,拥有中国5个商标和13个中华老字号,410年的历史获得中国基尼斯记录,王老吉1080亿获得中国第一品牌称号。要创造制造业的竞争新优势,我们的体会有三点,通过人才的升级,提升竞争力,像我们今年年初引进诺贝尔奖,诺贝尔奖获得者引到我们企业,也带来了很多全球的资源,也提振了内部人才的信心,通过人才升级,确实能够带动产业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第二个方面,通过产业的升级提升竞争力。大南药战略提出来之后,我们从中药、生物药、物流这些板块全方位打造,但是中国医改、人类的健康需求医药保障很重要,打造大健康的板块,目前以王老吉凉茶大健康产业已经形成重要的产业,变成大健康、大南药双轮驱动的格局,从产业良性升级提升我们的竞争力。

  第三,通过产品的升级,提升竞争力。一个产品有没有升级,它的市场和规模效益是不同的,大家很熟悉的,在非典期间,白云山板蓝根供不应求,通过这样一个机会,当时没有提价,打造科技含量,通过品牌科技升级,使得产品升级,产品升级后,产品规模效益体现了,形成奶牛产品奶牛项目,通过这样的升级,也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升级。作为广药集团今年营业规模将达到420亿,明年将超过500亿,我们这样一个企业非常感谢组委会和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支持,我们今后继续将在中国企业00强里面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向大家学习,感谢大家!

  由华东:

  第一,中国的制造业中国的经济改革开放30年后确实有巨大的变化和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危机和生存危机。因为5、6年前,天津中环在中国500强和500大最高排名42名,大概退后10位左右,从我们的位置的下降可以看出整个中国经济的成长比我们还要快,每年增长20、30%以上,同时我们也感到企业不断扩大,通过重组、兼并、联合实现,企业有机构成也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都是非常可喜的现象。诸位都有这样的体会,美美出国也做一点市场调查,一不小心买回来的东西中国制造,当初有一点沾沾自喜,我们的商品充斥着海外市场,现在想来真的很惭愧。我们这些年出口的产品,大部分是基础性资源性初级产品,附加价值很低,中国经济30年来发展,我们支付了很高的成本,包括资源红利、人口红利、环境红利,我们通过这些东西的支付获得了中国经济的成长,这样红利的支出应该说是难以维继的,中国的经济和中国企业无论是制造业还是其他产业,应该说都存在着发展的乃至生存的危机,这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中国经济要继续发展,仍然有希望,仍然具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实际上确实如此。我感觉只要像刚才几位企业家所讲的,看到我们的差距,这就是我们的潜力,就是我们发展和调整的方向,万纲董事长提得五点,对我的刺激很大,我们也请万纲董事长给我们讲过课,也给我们提示过,可是我们没完全做到,应该说从理论界到企业实务界都在做思考和探索,我们怎么办呢?我感觉我们现在想做的事情有这么几条:

  1、需要调整结构,但是结构的调整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体现呢?我感觉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整合和融合资源体现,现在的市场竞争已不单单是个别企业、个别企业集团的竞争,而是整个战略联盟与多个战略联盟之间的抗衡和竞争,比如说我昨天上午是在呼和浩特,中午飞到北京,今天凌晨飞到长春,昨天上午呼和浩特市政府、内蒙古电力集团、包括天津四家签署了联合框架协议,一起打造G瓦机的光伏发电机,把几方的优势几方的资源联合在一起,导特尔大家知道在中国30年了,主要是石化、化工,前几年倾注于光伏能源,82年开始建立,30年致力于光伏发电,有这样的技术。内蒙古蒙电又区别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是一个独立的体系,有这样的需求,自治区也希望打造新的内蒙古光能源,它叫做光都,天津中环在制备太阳能单晶硅上应该说在国内还算是首屈一指,这样的战略联盟做我能做的,做我做得好的,同时又利用社会资源延长和完善产业链条,引领需求,我感觉目前市场资源可能是我们最难获得的资源,这样做会给我的起点更高,市场前途会更好,每次整合资源,通过资源实现。

  2、需要练内功,提高能力,首先是科技研发的能力,然后是精益制造的能力,这两个能力非常重要。我们向德国人学习,德国人很精细、很敬业,做得工作非常周到,而且特别注重使用工具,不断创造工具,使工艺水平不断提高,我们把东西做出来就完了,好不好自己就不管了,能力的提升需要有内在的压力和生存的压力。

  第三,如果企业要做好,就应该像苹果公司那样,创造和引领需求,实际上出得两款东西没有特别的,只不过把用户的需求整合在一起,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实际上也改变了生存方式。有这样的战略思维引领需求,才是最好的企业。

  谢谢诸位!

  叶玉森: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我是中国人民电器集团的叶玉森,我们公司以工业电器为主导的产业,同时还有房地产和金融合资,主要是生产输配电设备,制造业目前的环境,设备制造业需求下降,行业无序竞争,成本增加,许多制造业低利润甚至亏损,这是最近的一些信息。

  大家都知道,昨天晚上电视当中披露,最近的经济形势是比较差的形成。我想打造真正的优势,我介绍一下自己企业的体会和经验。

  第一,环境不利,希望大家信心要足。提升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要打造优势,这是企业自身的需要和目前广大用户的关注,所以说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这几年人民电企业是比较重视的。

  第二,国际化经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尤其重要,企业不仅仅在国内的市场,更要拓展到国际市场,在某些条件下有企业销售和利润的空间。

  第三,核心技术提升优化,节能降本提升利润,这是很关键的一个措施,原来的制造业、技术核心有国外的差距,管理成本也较高。

  第四,设备的改进,提升自动化程度,降低制造成本,这是企业的必要措施。现在人力成本很高,内部的管理成本也很高,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提高自动化的成本,人民电器集团改变了整个领域用人各方面的成本,从管理上引进信息化供应链ERP的程序,我们花了三四千万,提升内部的管理。

  第五,精细化管理,提升经济效益有很大的空间。在座都是高层的老板,基层的管理大家深入程度应该不会太多,精细化管理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在里面,希望大家做深入的分析和观察。

  第六,自主创新的管理模式,也是很重要的,人民电器集团自身创造智能化管理、责任到位的管理。

  我提出一个建议和呼吁,因为我们都是电力行业的制造企业,有一种现象,我们觉得很不利,国家电力部门参与电力企业的投资,生产电力产品,这种很不符合市场上面公开、公平的招投标政策,我认为这一条都是制造业,特别是有一些电力产品的招投标,国家电力投资属于自身生产,下面的企业怎么样公平竞争呢?需要领导各方面大家共同努力。

  最后希望500强制造企业科学管控企业,创造优势条件,继续美好发展,谢谢!

  于中赤: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

  今天东光集团是以生产汽车零部件为主的企业,是比较基层的具体的生产企业,如何做好这样一个企业,有一些体会,谈谈自己的见解。

  这个行业决定一直在风头浪尖上竞争,而且是国际化的竞争,几年来我们集团已经有三个产品是国内产销规模最大的产品,一是离合器,二是自动系统,三是飞轮齿环,亚洲第一,世界排第二,汽车零部件是规定经济,这样的规模也决定了企业定位,同时承担更大的压力和竞争。

  一步步走过来,有这样一些结合我们国家的政策和行业的发展有这样几点想法,要推动专业化和模块化的生产,特别是专业化生产上,真要做到精、优,这样才能在国际行业当中有竞争力,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因为我们是国企,要调整服务业,现在也要调整主营业务,不是是主营业务什么都做,要做精也要做好。

  在产品发展上,要注重提高价值创造,特别是对组机厂,不光提高成本、价格、服务,更重要在服务优势上要做得更好。

  二是要走出吸引消化融合技术创新的模式,汽车行业是百年产业,在国外拥有非常好的技术积累,如果关起门自己做,总想一步走到自主创新的能力上,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如何吸收消化融合,做出开放式的研发体系,使我们融合到全球大环境当中,这是必须要做好的方向。这么多年来,我们也开发了很多新的产品,由于我们国家汽车行业的特点,新产品不断推出,我们每年出一百多个新产品,五六年的时间,大约在国际和国内申请专利也有100多项。每年科研费用投入很高,我们这个行业利润水平在7、8%的水平上,科研投入没低过销售收入的5%,所以形成了自己竞争的优势。

  既要做好国内市场,更要开发国际市场,向丰田、日产、通用、大众、宝马、奔驰这样的客户进行供货,而且其中几家核心供应商,这样的地位就决定了我们这个企业必须要瞄准国际市场做功课,今天的企业更多用更多的视角和行动在国际上和行业参与竞争,打造自己的国际供应商的能力。

  第三,通过全球精益管理,打造制造企业的优势,企业通过两个三年的精益管理的工作,收获很大,不仅提高劳动效率,降低了成本,更主要在精益设计和技术进步方面取得了收益更多,我们的企业在管理和制造上是比较粗放的,特别是和德国、日本这样的企业相比,更大的缺陷也是在这方面,所以打造一个精益型的企业,不仅仅在生产,更主要在设计、全流程过程当中提高能力,也成为今天应付市场危机,面对挑战重要的措施和企业常青的办法。

  第四,做规模不能忘效益,推行精细化管理,建设有效益的规模,产业结构促成了规模做得很好,但是效益很低,所以做有效益的规模是我们做好企业新的追求,由大变强。战略供应商的建立,做企业关起门只想自己,要学会想我的供应商和我的用户,形成工业商的体系变得特别重要,特别在质量保证体系当中,面对风险和挑战当中就显得更有意义。

  困难时期大家都知道现金流很重要,我们的理念是这样的,在现金流、市场份额冲突时,为了企业的长远首先保现金流,其次保市场份额,利润可以放在后面一点的位置。

  第五,坚信世界和中国的经济主流始终是向前发展的,所以留有力量,企业才能时刻保持向前的状态。

  第六,提高集团的竞争能力和文化管理,因为做的是集团企业,下面企业很多,战略统一和资源调配统一和管理制度上的统一,形成一种力量和合力,实现文化的融合。因为现在的企业是多元化的,不仅有上市公司,同时还有合资企业,还有全资自己的企业,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做到融合,打造文化,这样就变得更为重要。

  作为一个企业也在努力地是先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在行业当中有竞争力,有国际化经营企业集团的目标,

  文化管理也是中国企业应该更加强和提升的方面,多年来东光集团都是在压力下生存和快速成长的,我们同时也感谢这种压力,因为压力也带来机遇,有挑战,但是更有机会,既承受着,但是我们也乐观地面对着,这就是我们的感受。谢谢大家!

  柏广新:

  作为吉林省的企业,非常欢迎各位。今天主题是打造制造企业竞争优势,我们企业原来是森林采伐的企业,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采伐就没有了或者很少了,现在我们也在搞制造,主要制造人造板,同时用我们国家批准的采伐内的木材加工地板、家具,我想制造企业也有两个难点,一是利润率非常低,投入非常大,产品升级不断更新,一是刘总讲到练内功的问题,就是提高质量,生产的刨花板叫露水河刨花板,甲醛释放量是全世界第一,装饰材料有最关键的环保指标就是甲醛释放量,有不同的国际标准,欧洲的标准是0.05毫克,日本的标准是0.03毫克,我们现在达到0.03毫克,我们涉足家具市场和装修市场,吉林森工的板做出家具,装修完房子,用甲醛探测器一试肯定是达标环保的。有很多同类的企业也在讲,我们是怎么样环保的,但是拿了甲醛探测器一试就不环保了,我们生产的地板也是中国驰名商标,生产无醛地板,填空了国内的地板,用生物胶,生物胶和甲醛胶最大的区别,凝固的快慢,甲醛胶30秒就凝固了,生产线一下来这个产品就可以用了,生物胶有的可能需要三个小时甚至30个小时,我们装修用乳干胶,几天才能干,把生物胶30秒能凝固,我们这个产品两次打进人民大会堂,建国60周年人民大会堂宴会厅要更换地板,我们在全国为一种标,我们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生产铺装完成,赶到国庆招待会之前完成,因为我们人民大会堂管理局所聘的专家和评委,中国最好世界第一,这个宴会厅就是吉林森工的地板。

  今年召开十八大,主席台的地板也需要更换,两个月前又中标,现在已经快完成了,要求8月末完成,不能影响十八大的召开。在产品的质量决定市场占有率和消费者认可关键点。

  第二,作为国家和政府,应该支持保护鼓励制造企业,都是虚拟经济,都是流通,都是金融和资金转,这样升值得快,但是不增加社会财富,增加社会财富还需要靠制造业,制造业的特点就是投入大,利润低,国家能否在这方面制定一些政策,制造业能否搞到15或者10%,能否有一种支持制造业的金融产品贷款低利率、长周期,在流转环节增值税能否给予一些照顾,显然制造业就很难具有竞争和发展这样的活力,白总说,我们首先要努力,但也呼吁政府能关注这件事,党中央要重视实体经济,实体经济主要是制造企业。我们这些企业家和联合会呼吁国家和政府给予一些优惠政策,保护和支持制造业的发展。

  郭士进:

  我这个企业2000年以前是总后所有的企业,大概有70多家三级以上企业,2000年以后是央企,现在有10万在职员工,离退休和内退人员大概十几万人,社会负担比较重。十年前我们的销售收入应该是在40亿左右,去年利润大概是在40亿左右,收入大小没有太大的意义。

  主要行业就是钢铁,其次是铸铁管,全世界的份额是占到17%,消费九百万吨,我们去年销售了150多万吨,大概是17%的份额,在中国市场大概占到40%,剩下30—50万吨出口到中东地区,钢铁这一块量不是很大,700、800万吨相对来说比较小,今年钢铁的形势是下滑的,剩下的行业就是服装、纺织、医药、工程机械、改装车和铜的加工制品,大概销售收入1400、500亿,应该说我们是传统的国有企业,是没有任何垄断资源的国有企业,跟其他的央企有点不太一样,我是密集型制造业。

  这些年之所以还能够有利润,还能够较快的发展或者生存下来,有这样几个特色:一是向其他所有制企业学习,低成本发展模式,单位产品的投资应该在全行业平均水平之下,产品的竞争力应该在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本着这两个基本的目标进行低成本的发展或者低成本的并购,这十年期间投入了几百亿的投入,再加上低成本并购。内控制度也有一点特色:第一,公司治理结构学习了新加坡淡马锡的结构,按照央企的试点,董事会和经理层严格分开,经理层负责内部的日常运营,董事会主要是决策,再加上发展和投资。内控应该是学习宝钢这样大型国有企业或者日本这样的管理企业,内控全部都是工序之间内部模拟法人进行核算,运行了产供销联动机制,应该和市场管理比较好的企业没什么大的特点。二是产品有一些差异化,钢铁和铸铁管产品差异化形成比较好的互补,今年钢铁大幅下滑,但是我们的铸铁管订单大部分是在三个月到六个月的周期,虽然价格也有一些下滑,钢铁下滑越厉害,矿和煤大幅下滑,矿和煤也降下来,铸铁管半年以前的订单和三个月以前的订单毛利率非常高,差异化的产品是我们这些年经过多轮价格考验,有的时候钢铁特别好的时候,铸铁管反而未必显示出更好的优势,但是往往不好的时候,差异化产品体现得不错。四是一部分产品都是直销的,铸铁管全世界的销售网络,没有通过中间商销,都是直销到各地的自来水公司,轻工产品也是直销,还有军品占了不到10%,效果也是比较好的。在特钢采取直销的模式,把握了一些利润。在制造业当前形势非常不好的情况下,应该说钢铁铸铁管从85年以后,从来没有亏损过,今年上半年还是可以的,但是7月份以后下滑比较厉害,工信部领导和行业协会的领导比较清楚,铸铁管的利润比较高,钢铁逐渐进入全行业的亏损阶段,至少七月下旬以后。我们感到压力比较大,毕竟钢铁产品在吨位上占得是第一位的,绝对量也是第一位的。

  我们是制造业,不可能看得很远,刚才各位专家和各位企业家讲到中长期的打算或者规划、设想,近期还做不到,但是我想我们最近采取的措施也在起一些作用:

  第一个措施,尽可能提高高端产品的比例,纺织品当中高端纱和高端的床上用品效果不错,比例低,提高比例使收益率高。钢铁也是一样的,提高铸铁管的比例和材料,把一部分钢铁做成一部分制品卖效果会更好,给钢铁厂提供,卖价按照钢构卖,比建材高一倍,提高高端产品的比例,是我们产业结构或者产品结构手段之一,不可能把现在的生产线大幅度淘汰拆掉是不现实的,这些年也是从产业结构调整当中降效,在90年代初,钢铁形势非常好的时候,我们上了铸铁管,顶住了很大的压力,这个产品经过17、8年的培育见效了。

  第二个措施,尽可能提供产品的全方位服务,过去是卖管子占多,现在在探讨卖供水工程,从过去卖管子,到卖供水工程,从管子采购泵站、阀门,我不生产这个工艺,提供供水服务,甚至做BOT项目,虽然比例不高。

  李伟东:

  刚才听了一些专家和企业家当前应对市场环境的意见,我先介绍一下金隅集团的背景。

  北京金隅集团是北京的市属企业,前身是北京市建材工业局,目前是在香港和上海两地上市企业,也是北京市国有企业改革试点单位,由原来的单一建材产品通过这些年的发展,现在也成为综合型的产业集团,具体的数字由于是上市公司,大家可以通过网上发布获得有关的数字。就会长刚才定得话题,就企业发展应对环境上,结合我们金隅集团自己的情况谈两点体会:

  一、继续发挥企业的比较竞争优势,金隅集团这些年的发展主要优势在于产业链,主要是由水泥和一般砂浆混凝土,到新型现代制造业、房地产开发业、持有型物业。这些年我们集团致力于不断强化和优化产业链的结构,形成区域相对的优势,在应对市场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二、企业要实施转型。我举两个例子,体现了我们集团,一是水泥产业,目前建材产业大家都知道是高耗能、高资源依赖型,国家数量限制型发展的产业,它的转型主要依托自主研发的技术,北京水泥厂是全国第一条循环经济示范线,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这些年通过不断的努力,到目前为止,我们集团所有的水泥生产线全部上了发电设备,所有的生产线全部上了协同组织污染物,包括城市垃圾和污水厂的污泥,包括危险物的处置,把水泥的产业从高耗能、高污染的行业转变为城市净化系统,为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再一点就是房地产开发业,北京金隅集团应该是北京市最大的房地产开发,我们也是增强对市场的预判包括对环境的把握,目前从北京市最大的商品房供应商转变为北京市目前最大的保障房供应商和持有型物业的供应商,这个转变也适应了当前的市场环境,这个转变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从转变的角度,我们在企业发展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即使转型,增强对市场的预判。我个人一点体会,包括500强企业,应该是全国颇有影响力,也应该走在前端的企业,但是我们在应对环境上,我个人的一点体会还是要不断地适应环境,我们改变环境,不管社会环境还是资源环境,能力是有限的,还得努力适应环境,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努力苦练内功,降低成本,增强抵御市场的竞争力。

  陈江:

  我来自北京汽车集团的陈江,主要是以整车制造和零部件制造国有大的汽车集团,刚才前面发言两位领导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对于汽车商业来说,09年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10年也有高速的增长,当时业内就很多人在谈论,什么时候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经过11年的发展,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汽车进入微增长的时代。

  乘用车增长的幅度和以前相比提高得不多,但是我们商用车仍然有着很大的下滑,特别是自主品牌汽车,市场占有率也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经济环境的改变,另一方面在09年和10年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汽车消费政策,对于消费提前做了释放,我们还看到,像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城市,对汽车消费进行了限制,也使我们的增长放缓。

  对于中国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依然有非常大的信心,我们觉得在未来的十年,我们的汽车仍然会处在比较平稳较快速度的增长水平,也就是说对于我们行业汽车制造业来说,我们想刚才谈到是制造业由大到强,我想结合北汽集团的做法提出我们对于汽车行业由大做强的一些工作的思路。

  北汽集团制定得发展战略,在今后十年我们依然要坚持内涵发展抢存量,内涵发展实质上来说就是以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加快创新型企业的建设这样的设计。主要是推动改变由以前单纯以规模扩张这种外延式增长转变为以效益和质量为基础的内涵式增长和外延式增长相结合的转变,对于自主创新来说,特别是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国外的汽车工业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中国的汽车工业真正的发展也就是在近十多年,我们本身技术积累非常少,底子薄,把自主核心的技术一定要建立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够逐步由大变强,从方式上来说,我们坚持两个方式,一是融合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要融合世界在汽车生产制造方面的先进技术,结合中国的国情做我们的自主创新。北汽集团在2009年成功以两亿多美元收购萨博核心技术及全部的知识产权,现在自主品牌的建立就是建立在对它的再开发再提升和再提高。坚持要变合创新,整个产业链要联合起来,共同研发和共同前进,能够提高整体的水平。二是人才战略,不管是自主创新也好,提高生产管理和技术管理,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人才的问题。北汽集团确定“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对于人才,我们认为它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我们也提出来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生产力、第一资源,在这方面每年都要进行两次的大规模的海外招聘,每年从全球各地,特别是汽车工业发达的美国、德国、日本进行公开全球招聘,每年有一百多名中高层的技术人员来到公司。

  另外,结合我们现在汽车产业的发展,由大到强的过程,因为工信部苗局也在,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提几点建议:

  第一,希望政府相关部门能够进行协调组织和产学研对自主创新新体系的建设,我们认为制造业实际上相对落后,共性、关键基础性的研究非常落后,这项工作由一两个企业做,我们认为它的难度非常大,还是要由政府协调出面和组织提供政策,甚至把它上升为一种国家的战略做好基础性的研究,也打造汽车电子行业,中国的组织产业能够出来,对于整个发展将会有一个非常好的支持作用。

  第二,政府对于汽车行业下一步走出去,特别是在海外设厂和国际并购方面,在审批程序方面,在资金和外汇管理方面提供一些绿色通道,加快对外的扩张,支持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在海外建厂,做好国际并购,提升自身的能力。

  第三,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方面,政府依然要给予我们支持,因为这是一个新的产业,特别是在配套设施的建设和使用环节方面把工作的力度推得再快一些再近一些。新能源汽车用户有两个方面疑虑,品质的怀疑,由生产企业逐步完善,二是使用的方便性,纯电动汽车开出去没地方充电,对于推广新能源汽车来说是比较致命的环节。

  第四,工信部等政府部门能够对汽车社会发展环境提供一些更多的支持,对于目前逐步扩大城市的限购,政府部门应该出政策,不是说完全一刀切的限制,我们认为不应该在购买环节进行限制,而应该在使用方面做引导和限制,向欧洲和日本国家学习如何使用好汽车。

  齐生立:

  各位企业家、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

  我们海螺集团成立的时间不长,96年成立,从96年至今,集团通过这些年的发展,集团涉及到水泥、建材企业、型材以及预热发电、新型物流、酒店餐饮等多个领域的产业集团,公司有4支股票,产业以水泥主业为主,与相关的产业发展,增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

  今天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也没有准备,昨天从北京参加英才杂志社的会议,没想到安排发言,想听一下,听一下各位专家和企业家发言很受启发,会议主题打造制造企业竞争新优势,制造业也是充分竞争业的企业,如果制造业在市场中竞争,能够立足,打造首先的是成本优势,其次是质量,质量再好,没有成本优势也是没有打的市场份额,没有成本的优势,我们的市场也很难拓展,质量不好,成本再低,也没有优势,企业的竞争是成本和质量的竞争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我想结合海螺集团基本的情况,给大家谈一些我个人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企业的竞争应该应对目前的形势,不断地推进企业的创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从内部来讲,一是管理创新,二是激励机制创新,三是技术创新,这三个创新在企业里面放在很重要的战略高度来抓的,从管理上,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包括集团管理,下一步还要到国外发展,国外规划已经完成,目前推进也是比较顺利的,先建一千万吨这样的规模,在管理的创新上应该说是企业立足之本,如果我们的管理没有一个好的内功,我们的成本优势,我们的管理效益和控制力可能也会大大受影响,会影响企业的运营,这是一个方面,在管理的创新上,既要提高效率,还要提高控制力,这两者是不断创新的,每年对各个公司组织两次检查,对每年出台的政策进行检查执行情况,看看执行过程当中有什么样的问题,不断修正。

  第二,机制创新,这是激发企业内部活力的源泉,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激励机制,怎么样激发活力,怎么样让大家成为在企业发展当中的主力军,或者愿意在企业里做也是非常关键的,从九十年代股权激励到公司年薪制,包括各类人员都有一套激励体系,使每一类人员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和薪酬,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岗位人员拿到应有的报酬。

  第三,技术创新,从水泥的引进,在八十年代以前基本上靠国外的引进,海螺通过技术创新结束了国外引进的设备和技术引进的历史,包括预热发电创新,再就是配套垃圾焚烧,怎样利用水泥窑处理二恶因产生的影响,围绕循环经济打造,降低水泥主业高能耗大污染的现状,把水泥行业打造成循环经济节能环保型的产业,海螺在这方面是做了贡献的。

  第四,人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如何打造百年企业,如何把企业根据每年的目标,每个阶段的规划实施人才推进,从九五、十五、十一五,每个阶段得有详细的人才规划和人才战略计划,这是推进整个公司发展实施的核心。

  第五,战略定位,这是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特别是很大的集团,战略定位定不好的话,今后越努力,与社会的偏离度会越高,战略定位很重要。银行从上到下一串都是股份制,都是央企,但是整个银行的竞争力和国外相比差异很大,为什么呢?我们靠的是存贷差生存,国际上是0.9,我们是3—5,存贷差的差异是比较高的,如果是央企,从上到下把竞争性的企业也拢到一起,一旦形成内部垄断的话,企业创新的机制和活力受到很大的影响,企业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性的载体,实现产业的融合,原来讲产业整合和合作,都是一个意思,也就是怎么样合作好,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建议每个制造行业每个行业都有落后的产能,怎么样定一些政策,让小的退出,如果保护小的,大的就没有竞争力,因为可以低价冲击大的企业,造成整个行业会形成恶性循环,房地产行业已经出现了问题,海螺怎么样推进这个行业健康发展?把一些落后的产能淘汰掉,如果不能充分竞争的话,落后的产能很难出去,我的建议是,政府和市场两个手段推进,在政策上能够一视同仁,小产业反而保护,税收、环保都减免,到最后大的企业没有竞争力,小企业又保护着,创造一个公平的环境,给大企业和小企业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保证在市场竞争中把一些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各个行业的技术进步。

  张之中:

  沈阳机床是数控集团制造的基地,近几年  来,我们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是由于所处的行业关系,在500强当中还是一个小弟弟,中国机床产业受到挑战比较严重,一方面是人民币升值和成本上涨,使沈阳机床在国内竞争当中和国外的机床对比,有在丧失,另一方面国外机床,特别是机床的巨头企业以高技术低成本侵占中国机床市场。09年国产数控机床占比最高,占到国内市场70%,11年占60%,今年预计各占50%左右或者是国产占55%,进口的45%和国产的55%构成比是不一样的,进口占有高端和中端。面对这个挑战,国内的用户对机床的需求也在升级,第一制造业的薄利时代到来,第二新技术对我们提出的挑战,第三盈利模式对我们提出了挑战。

  鉴于此,沈阳机床总的想法是,过去在中国机床由小变大我们做到了,目前我们从总量上来看,在世界机床市场上占有第一的份额,但是产品档次不高,我们还不强,目前我们想通过3条途径探讨企业如何变强的路径:

  1、产品结构应调整,沈阳机床把普通的机床转移给其他企业生产,我们腾出的资源和空间主要实现高中档数控机床。采取产品调整路线,是在国际上利用德国一个企业的优势,在德国设立了一个研究中心,所以实现德国设计,主要部件也在德国生产,我们在实现沈阳批制造,实现重大型产品的突破。以国际上有品牌的企业进行合资,提高产品结构的构成。

  2、技术路线有3点:在德国设立了自己独资的研发中心,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设立研发中心,针对大飞机机械制造和工艺研究。我们同西安交大设立机床试验中心,作为基础结构性研究,我们同上海同济大学共同开发设计中心,研究开发智能化数控系统,现在已经批量投放市场。这样一条技术路线,德国制造一些主要的零部件,就实现战略结构产品路线的调整和升级。

  3、企业商业模式的转变。企业过去主要是产品制造型的企业,使我们的企业调整为工业服务型和市场引领型的企业,就要构建我们自己的营销体系,要构建自己的商业产品链、产业链和升级和自己的生态链。要建立租赁公司,在商业链上和销售网点上,使售出的产品也要实现升级,以此延伸工业的服务领域,拓展企业的市场。

  最后提一条要求,国产化中高档数控机床制造业和制造企业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确实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共同提高,没有用户的使用,单凭制造企业提升也是很难的,由此要求国家在数控机床产业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力度。谢谢大家!

  聂凯:

  各位企业家、各位专家,非常高兴参加这个会议。我们集团叫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不好意思,这也是一个央企,但是我这个央企是纯市场竞争的央企,整个集团在册员工16万,加上既成劳动关系事实可能有8万左右,也就是25万左右,还背着离退休人员,大概将近30万,去年9月29号经过国务院批准挂牌成立,成立这个集团主要的任务还是面向国际,我们集团的主要任务一是能源、二是基础设施的投资,三是房地产,四是建筑材料和水泥、炸药,最小的是装备制造业的板块,今天参加这个会议没有经验,我能否调一个组,后来领导说不能调,我就参加了这个组,听了各位专家和各位企业家的发言以后,我感觉到没白来,从中有很多的感悟,汲取很多有用的知识,围绕此我也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关于“走出去”。因为我们这个集团本身是面向国际的,“走出去”是中央很重要的策略,从我们集团来讲,出去干4件事:1、通过你们的业务带动中国产品出口。从我们的业务来讲,带动中国产品出口在50%以上,带动我们份额的50%上带动中国产品的出口。2、海外投资,中国有大量的外汇储备,很多买了美国的国债,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不买国债不把美元花掉,把钱拿到中国来,中央银行一个美元印相当于一个美元的人民币,带来的是通货膨胀,这件事可是一件不得了的一件事,三万多亿美元,买一些外债,欧元区国家的债务也在买,美国买得太多了,剩下通过投资花掉了,减少通货膨胀的可能性。3、获取资源。对装备制造业也是一个安排,我们是资源匮乏的国家,很多资源靠国外的进口。4、促进和其他国家的外交,这是“走出去”主要任务。

  “走出去”也有一些体会和教训,同时也有一些经验。1、“走出去”是国际化的视野和国际化的理念,“走出去”也走了很长时间,说老实话也碰到很多的问题,中国实际上在世界上我认为是少数,首先从语言上来讲,就几个国家讲汉语,其他的都得用人家的语言。2、规则,我们是没有规则制定权,游戏规则全部是人家制定的。3、社会制度。第一,有国际化的视野,用国际思维考虑国际问题,处理好很多的问题。第二属地化的经营,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属地化也是很重要的。实际上我们有很多的优势,应该是逐渐在减弱,我们也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中国经济人口红利也没有了,融资成本也上升了,确实有很多的问题。到国外经营,如果完全把中国人财物搬出去肯定是有问题的,所以属地化的经营应该是认真考虑的问题。第三是自身能力。中国企业,不管是谁走出去,和西方企业相比,应该说有巨大的差距。刚才很多企业家也讲过这个问题,咱们产品出去的话还是很低端的产品,我们缺乏自主研发,我们缺少精益制造的能力,产品质量都不能说是让人感觉特别放心,品牌和文化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第四,管理和公司治理。实际上我们很羡慕民企,央企的公司治理想干事也干不了,但是有他的优势,民营企业在机制上和体制上也是有优势的。第五,在国际上有很多的机遇风险并存,应该抓住这个机遇。9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金融危机来的时候带来了非常让人恐怖的金融危机风暴,实际上我们认真分析,98年金融危机它的主要特征是通货紧缩,汇率下降,成本下降,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机遇,98年在国际上遇到这个风波以后,我们处理得还可以,没有造成什么样的损失,应该高度重视欧债危机,虽然很可怕,如果再蔓延的话,影响就够大了,现在已经有很大的影响,欧债危机也有机遇,我们也有装备制造业,我们可以到欧洲兼并研发机构,提升自己的能力,再加上融资的问题,欧洲现在的融资成本是非常高的,中国的融资成本已经非常高了,但是欧洲的融资成本现在已经在上升了,差距的缩小给我们创造了机会。欧洲的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在金融危机过程当中,欧债危机过程当中给我们让出很多的市场空档。还有人才的问题。从发达国家吸引一些人才,这些都是机会。

  我们这个企业也是完全市场竞争的企业,恳请政府研究。比如说规范市场的问题,工程的市场竞争已经到了非常残酷情况,对装备制造业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而且市场萎缩的情况下,竞争会成倍的加大,政府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规范市场,我们很多的市场都是非常不规范的。

  中国银行融资成本为什么这么高?为什么降不下来?所有行业都会受到影响,应该把这些利润转移到其他行业当中,这种平衡应该由国家来做。

  还得从娃娃抓起,教育出了问题,全民素质有待提高,很多学生都是应试的牺牲品,说点肤浅的意见,谢谢大家!

  王健:

  各位老总,大家上午好!

  上午听到各位企业家和各位老总关于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提出很多好的观点和判断,深受启发。用友公司作为信息化服务的厂商,我们是非制造业企业,信息化是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非常重要的部分。用友公司专做企业管理相关信息化和服务的提供商,过去有24年的历史,从相关软件产品的开发到咨询服务,为企从财务软件服务到ERP及深度的行业应用到今天的云服务提供商,伴随中国经济的发展,从过去服务小规模单一企业到今天的集团化大型企业,应该说做了相当多信息化服务工作,在座一半以上都是用友的客户,非常感谢大家的信任。

  用友到目前为止用户量有150万家,大多数是小型客户,面向大型集团企业像500强和集团企业有8000家以上的客户,一半以上是制造业,在座一半以上也是我们客户,也是亚洲最大的管理软件和服务的提供商。

  信息化在提升企业竞争力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期在欧美一些国家提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工具,面向个性化服务都需要通过数字化和信息化完成,跟我们国家所提的两化融合也是不谋而合的,应该说我们国家很多企业并没有真正做起来,没有做到位。

  海量的信息不断地增长,近些年来有存储介质的信息在几何级数爆发和增长,这些信息如何有效地利用,对生活和企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信息化应该说引起高度的重视。大企业信息化当中,现阶段需要关注重点的几个问题:

  我们国家的信息化相比比欧美落后很多,大型企业信息化差距也是很多的。企业信息化分了几个阶段,从起步到单项应用到集成应用,最后到融合创新,实际上大部分的企业还处于单项应用为主的阶段,在座一部分企业在开始一部分应用集成,真正融合创新还是很少做到的,信息化起得作用和效益在融合创新的阶段真正会起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作用。在现阶段,在应用集成阶段,希望大家给予足够的重视,这里的前提是结合企业战略,有效做好规划非常关键,信息化在大型集团里面有集成,集成也有很多的内容,包括装备的智能化到过程的自动化和管理的集约化,几层的信息化有效集成和衔接,包括联产一体,包括产销衔接和管控的一体,做完以后,下一步会到融合创新阶段,会带来真正的效益和价值,希望引起在座的企业给予充分的重视,希望相关的政府和科研机构给予足够的重视,一起服务好我们的企业。

  主持人:

  上午研讨发言就到这里,下面请工业信息化部苗长兴司长做会议总结讲话。

  苗长兴:

  首先我祝贺在座企业成功进入500强和制造业500强,非常感谢大家参加中国企联和产业政策司共同举办制造业的高峰论坛,参加今天的会议都是制造业的精英,也是制造业实践引领者,如何创造制造业发展的新优势,提了很多有益的见解,对我是非常有启发的,围绕着制造业发展的形势,围绕着制造业发展的方向,怎么样创造制造业新优势,特别是结合着企业自身的发展,谈了很多好的做法。

  因为时间的关系很多企业领导没有来得及谈得很充分,以后可以向中国企联和我们及时地反映,大家谈得意见和建议带回去认真研究,工信部能够解决的问题不是我们的职责,向有关部门和方面做积极的反映。

  受大家的启发,我也谈一点感受和体会,,制造业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业面临着新的形势新挑战和新的任务,制造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制造业是工业经济的基础,富民强国之本,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战场,国家非常重视制造业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看国家政策当中,中央领导当中一再强调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制造业应该是实体经济的主题,大家也反映很多的政策还没需要进一步落实,改革开放以来,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已经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有相当规模和较高技术水平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制造、电子通信设备和交通设备以及各种消费品工业领域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制造业的发展推动我国从物资较为匮乏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全球的制造业基地,为我国经济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富裕安康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10年我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超过美国,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研究报告,中国工业的竞争力也居世界第五位,成为世界制造业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

  我们国家制造业大企业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今年500强的报告,2010年中国制造企业入围门槛有55亿提高到64亿,中国制造业500强制造企业有272家,比例减少了7家,总体来说占到500强一半以上,从财富公布500强来看,大陆有70多家企业入围,比上一年增加12家,制造业有31家,比去年增加7家,制造业取得非常大的进步,制造业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我们必须看到我们国家制造业整体水平仍然处于产业的低端,规模是世界第一,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大而不强的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制造业发展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关键技术,产品附加值低,缺乏世界一流大企业和知名品牌,这是目前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突出矛盾和问题。

  从创新能力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从研发投入来看,研发投入也是非常大的,从统计来看占全球占到第二位,量不到美国的一半,研发投入虽然比较高,与德国、日本、法国、英国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虽然量不是特别多,但是研发资本投入占GDP的比重以及人才方面还差得很多,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占主导的地位。从专利数量来看,专利申请在世界上也是很多的,专利申请的质量和国外有很大的差距。从工业和制造业来看,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从1.2%,分别比美国、德国、日本低3.5%、2.6%和1.7%,一些重要的产业研发投入也是差别很大的,装备制造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大概在2%左右,国外基本上是10%,超过30%,医药行业差距更大,在研发方面,特别是企业没有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很多企业还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2010年全国大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机构28%,拥有研究机构只有27%,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当中的3.3%,对外资企业引进技术有很大的依赖,忽略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有的资料表明,日本专利引进花一百万引进,花七百万消化吸收再创新,欧洲花一百万美金,花三百万美元消化吸收再创新,我们国家花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比例大概是22:1,我们在创新方面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成本上升,资源、环境、人力成本都在上升,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要提高,资源也是一样的,特别是环境,经济发展了,要用干净的水和空气,环境的成本肯定会上升,我们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压力和发展中国家双重压力,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提出来再工业化,发展先进制造业,美国和德国和法国都提出来了这个计划,这些计划一方面这些国家有相应的技术研发能力和技术上的优势,抢占技术制造点,从技术标准等方面增加我们国家制造业向高端发展的难度,随着传统的价值低,发展中国家和低端产业也面临着一些压力。

  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十二五”期应该是我们国家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按照国家工业升级规划,工业和信息部把推进工业由大变强和转型升级作为一项中心的工作。第一要加快制造业的转移升级,规模很大,但是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必须加快推动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跃升,加大集成创新,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质量品牌建设,提高制造业的技术能力,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打通产业链各个关键的环节,特别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大技术突破,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效益,我们要加快推动制造业的服务化,特别是要加快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改变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的攻关,核心技术不强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症结所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题的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重大的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推动企业创新,要切实培育发展中的大型制造业企业,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是经济综合实力集中体现,国家在经济方面竞争越来越激烈,最主要表现是大企业的竞争,培育和提升大企业,提升中国的实力,地域金融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大企业大家也有很多的思路,重点要从培育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际化进程,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战略性重组,提高抗风险能力,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培养企业家队伍,提高政府支持和服务水平方面开展工作,我特别同意大家一直强调的,企业要加强管理的管理创新,要练好内功,大家讲了很多,要大力加快推进企业并购重组,并购重组是企业做强做大的必由之路,也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大力推进这项工作,从工信部来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企业做强做大原则和措施。与大家共同努力,打造制造业的新优势,共同推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主持人:

  谢谢苗司长的总结发言。各位企业家、各位嘉宾,同志们,今天上午我们用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从多个角度,深入研讨了制造业企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何打造竞争新优势,使制造业企业由大变强,这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制造业企业由大变强,规模大但是不强,各位企业家和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苗司长讲话非常简要和提纲挈领,从行业长远发展角度做了全面阐述,会后将把大家的观点建议和意见进行整理,形成专题的材料报送政府有关部门作为决策和参考,尤其要提出的是,今天上午的会场的秩序很好,大家非常专心坐了三个小时,由于我们预先估计不足,很多同志站着三个小时在听研讨会,在这里向大家表示致歉,今天的会议开到这里,再一次感谢大家积极参与。

  (上午会议结束)


点赞()
上一条:正和岛夜话:经济大变局下的不变之道∣2012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经济大变局下的不变之道详细内容2012-09-03
下一条:服务业企业做大做强:挑战与前景2012-09-03

相关稿件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这项任务为何如此重要 2022-03-11
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项任务为何如此重要 2022-03-11
补短板强韧性 央地合力锻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2022-02-15
六部门联合印发指导意见 制造业优质企业这样培育 2021-08-25
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累计超783亿元 2021-12-20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