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冬云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应尽快启动产业合作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利用上海市在安徽最大的飞地——白茅岭农场,在宣城市规划建设基地核心区和起步区。”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宣城市市长张冬云向《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作为安徽唯一既与江苏又与浙江交界的省辖市,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是宣城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
作为“文房四宝之城”,宣城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能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大的智力支撑和后发韧劲。在张冬云看来,宣城市是安徽东向发展的桥头堡,丘陵、岗地等可供开发的土地多,可为长三角特大城市疏解非主导功能提供辽阔的腹地。
2018年,宣城市进出口、实际利用外资均取得超过20%增幅。通过多元化开拓市场,2018年,宣城市与163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实现进出口5.2亿美元,增长11%。在首届进博会上,宣城市组织全市150余家企业参会,33户企业加入G60采购商联盟。
张冬云介绍,正在编制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提出,依托苏皖合作示范区,在江苏省溧阳市和宜兴市、安徽省郎溪县和广德县、浙江省长兴县和安吉县、上海白茅岭农场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基地,打造跨区合作、绿色发展样板区。
“在宣城市建立长三角产业合作基地,可兼顾三省一市共同利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张冬云说,这不仅有利于上海市进一步疏解非主导功能、加快转型发展、拓展发展空间,也有利于发挥皖苏浙交汇区域土地、环境、能源、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有助于三省一市更加便捷深化一体化分工合作,增强对长三角区域乃至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建设长三角产业合作基地核心区,也可充分发挥宣城独特的区位优势。”张冬云表示,宣城地处长三角几何中心,是皖东南地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随着商合杭高铁与沪苏湖高铁建成联网后,宣城中心城区可进入沪宁杭90分钟通勤范围,宣城内引外联、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不仅可进一步为合肥、芜湖等安徽城市打通东向对接上海、苏州、杭州的通道,而且能更好地服务上海大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辐射集聚功能,有助于三省一市更加深化一体化分工合作。
此外,在宣城市建设长三角产业合作基地核心区,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张冬云介绍说,以土地为纽带,上海市、江苏省在郎溪“飞地”的部分区域与郎溪县城和郎溪经济开发区紧邻,并已规划为开发园区或城市发展区。苏皖(溧阳、郎溪、广德)合作示范区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支持。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