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身体力行地诠释:人生不必设限,敢比会更重要
百万畅销书作家、斜杠创业家、青创品牌创始人……如今她的名字前又多了一重身份——“职业拳击手”!她,就是张萌,大家口中的“萌姐”。今年4月的WBA亚洲超轻量级职业拳击赛上,张萌客场获首胜,击败泰国职业拳击手SiritornPonpai。至此,据全球拳击官方网站上公布,中国职业拳击手张萌(MengZhang)在女子次蝇量级(LightFly)位列中国第1位,世界第87位。
这个全新的标签背后她更想告诉大家:职业与非职业之间无需设限。于她而言,拳击本身是一项自我掌控的艺术,而此次比赛,只是她对自己7年训练成果的一次检验,面对输赢她也始终坚信“过程中淋漓尽致,结果上顺其自然。”接下来是中国企业报与张萌女士凯旋归来后的一次深度对谈。
中国企业报:我们了解到前不久你以作家身份跨界征战WBA亚洲职业拳击赛并旗开得胜,被媒体誉为文武双“拳”的跨界拳手,可以简单介绍下你的过往吗?
张萌女士:其实我过往的一系列斜杠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在跨界的过程。我在大学初期就开始不断尝试创业,毕业之后也没有选择其他的职业,自然成为了一名创业者。从线下的实体连锁咖啡到线上实现互联网内容消费生态,这个过程我已经创业了十年。
但我不止于斜杠创业,13年前我开始写作,从第一本书到百万畅销书《人生效率手册》,至今已经出版了13本。写作其实就是我的生活方式,每年出版一本书就是我的一个目标。同时,我还一直在努力寻求其他方面的突破。
2016年那时我身体不是特别好,想通过拳击这项运动强身健体。最开始练泰拳,后来转训练拳击,这个过程中我也不断发现我对拳击由衷的热爱。突然有一天我认为我可以成为一名职业拳击手,来实现这个领域的专业跨界,因为人生不要给自己去设限,所以我去参加了WBA职业拳击赛,这个过程当中我是全场唯一一名30+的女性。其他拳手大概都是20多岁,而且我也是唯一一位非职业的拳击手,其实我认为职不职业中间没有一个必然界限,你心中认为你是职业的,你就是职业的。
中国企业报:你是如何成为一名职业拳击手的呢?
张萌女士:首先,刚开始我并没有预想到我可以成为一名职业拳击手,我小时候身体素质特别不好,不好到什么程度?班级里只要有一个人感冒,我肯定会被传染,所以我的身体免疫力一直都不是很强。那时,老师说我们要参加运动会为班级争夺荣誉,我一直是一个荣誉感很强的人,一旦涉及到了班级集体的荣誉,我就义不容辞。所以那个时候我试过短跑和长跑,结果发现我短跑的成绩始终都上不来,只有长跑靠着毅力靠着拼劲,好像我总是可以通过准备得多获得一些成绩,这是我在30岁之前唯一跟体育之间产生的关联了。
30岁那年,我被查出了甲状腺多处结节,医生决定要切除我的甲状腺以避免结节不断的扩大,未来可能还会发展为其他方面的病变。那个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张萌,其实你可以跟自己较量一把。”所谓“较量“是你向你的身体发出的一个挑战,给自己一段时间看看能不能利用自身的调节能力实现身体状况的好转。那个时候我的体重比现在多二三十斤,而且是虚胖,走上几步路就会喘,刚刚开始练拳的时候,我基本练15秒就要歇2分钟,完全没有任何体力。但是到后来我的教练开始不断的塑造我,他跟我说:“张萌,你可以的。”从最早手脚甚至不平衡,到后来的出拳自如,我经历了非常艰苦的训练。用我教练的话来说“不论是疫情、出差,还是在北京各处去开会,张萌总会井井有条的安排好所有的训练时间,从不把“忙”作为不训练的借口。”职业拳击手肯定把训练作为日常。可我作为一个把拳击当健身爱好的一个人来说,能够持久的坚持,需要的更是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
这一次决定来参赛其实也源于去年跟教练的一次对话,教练说:“其实你可以去检验一下拳击训练成果。”那个时候我认为的检验方式是通过实战练习,因为我的身高173.7cm,体重却常年都在100斤以下,在身边其实很难找到跟我同样量级的女拳手。
于是我在想如果是参加比赛的话,那么就有可能会遇到在全球范围之内能跟我有同样量级的职业拳击手。果不其然,这一次去泰国比赛就遇到了Siritorn,她也是108磅量级的职业拳击手,从小训练泰拳,所以经由这我就开启了自己的职业比赛之路。我觉得拳击比赛对我来讲就是一次拳击的集中检验,7年训练的结果,将在这一次的比赛当中完成一次考试。
中国企业报:你觉得初次比赛就选择征战国际职业拳击赛,这个决定对你来说是一个挑战吗?
张萌女士:对我来讲这当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而且我跟我的对手相比其实又有很多劣势:她是从小就训练泰拳,在拳击方面对拳台有更深厚的理解。此外她的身材决定了她也会更加的灵活,更大的优势是她的体能和年龄优势,只有20岁刚出头,小了我十几岁,多了十多年的打拳经历。
但是我也能看到自己的优势,比如说我的身高优势,我的臂展优势,这其实也是我的先天性条件,这次我还获得了一个别称Christinathe“Pole”(拳台电线杆),有这么一个称呼。在与我同样量级的lightfly(次蝇量级)48.99千克量级中,通过Boxrec.com可以看到现役活跃的职业拳击手中,我是这个量级中身高最高的,也正因为这样,拳台的一些裁判和媒体把我誉为“拳台电线杆”。身材的先天优势无疑对我来说很重要,但关键是怎么能在实战当中把我的身材优势全部发挥出来,这无疑是一个挑战。
中国企业报:作为一个拳击爱好者,你并不是专业的,你只是一个业余选手,为什么打比赛还会很有信心?
张萌女士:就在几年前,我看到了张伟丽女士的报道,她之前卫冕战输掉之后痛定思痛,于是卷土重来,重新把腰带拿了回来。
她的故事非常激励我,当时也激励了我对比赛的渴望,我希望能够踏上职业拳台,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把这种感染力继续传承下去。张伟丽女士如此有力量,她把这份力量传递给很多女性。
张伟丽女士当时给我的感受是,能够鼓励很多人做出自己不敢做的事,鼓励通过勇气,通过行动来诠释自己。
我经常说一句话,敢比会更重要,就是一个人如果要敢,她的基本前提是刻意练习,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经提刻意练习理论,刻意练习的水平直接能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我教练也经常对我进行拳击的刻意练习方面的训练。
此外,在我整个拳击训练的过程中,除了全程由M23的主教练任洪宝先生对我进行训练指导之外,我的诸多实战的教练都是世界高水平的,比如说乌兰、陶忠超、张兆鑫、粟银欢等,都是各类的拳王。如果你的对手很强大,自然你的个人的能力施展将会通过这种刻意练习被极大程度的激发。
其次是战术方面的自信,我的教练非常擅长对战术进行布局,像这一次他就精准的帮我分析了对手,她所有的战术可能会运用的打法,因为在网上查不到过多关于对手拳击方面的训练信息,尤其是与比赛相关的信息,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对对手的身形以及基础反应做本次比赛的预测分析。
此外,拳手与教练的配合默契程度也很关键。宝教练对我训练了这么多年,我们彼此之间师生的默契,教练说的指令,我是不是能听得懂,是不是愿意遵守,是不是能百分百执行,这对于拳击训练当中一个拳击手跟教练的配合,以及他们的默契度是非常关键的。
中国企业报:拳击对你来讲意味着什么?
张萌女士:我觉得拳击对我来讲意味着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它完全不一样。
像我们平时做商业活动,制定了一套战略战术,它能在市场中获得检验效果,通常最短需要半年,长则需要一年甚至十年。
而拳击赛场上的战略战术显现结果异常之快,甚至可以变成你的应激性的反应。比如对方在拳台给了你一个基础的反应刺激,你怎么能在微秒之内在大脑形成一套战术布局,然后再给出一个反馈,这也是拳击的魅力所在。
所以它把战略战术能力跟拳击手的体能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让你能够在这样一个充满艺术性的动作当中,有效地展现着你的拳击艺术。
纵观世界的优秀职业拳击手,他们的智慧水平非常优秀,优秀甚至把中国的《孙子兵法》思想融会贯通于整体拳击训练中,比如说《孙子兵法》中的“诡道十二法”,如何能把这些理念能践行于实践当中,这是拳击训练中我们后期着重加强的部分。
中国企业报:你是如何平衡自己的工作和训练的?有什么秘诀可以分享下吗?
张萌女士:我是一个时间管理的研究者、倡导者。我也写过几本跟时间效能相关的书籍,比如说像《人生效率手册》、《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加速:从拖延到高效》等。
人与人的区别来自于他们的习惯系统不同,包括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工作习惯、学习习惯等…
养成习惯后,做事情会很“省力”,减少能耗。因为你不需要思考就能够去做的事情才叫习惯。如果你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思考,不思考太多就会减少能量消耗,自然会更好助力一个人的精力管理。把反人性的事情养成习惯,就可以“享受”在别人眼中看似有些虐人性的“折磨”。享受不快,也是一种全新境界。
第二件事情,多重身份切换对一个人来讲也是一种动态平衡。举个例子,工作忙多了很疲劳的时候我就很想打拳。打拳会让一个人快乐,体内激素不断调和自身,快乐因子释放,你会获得快乐。打拳后趁着精神状态好,可以继续回到工作中,或者学习、陪伴家人,你的精神会很充沛。这时候自己的状态也会很好。这就是多重身份的自我切换。推荐一本书《轻松主义》,讲的是一个人要具备一定的松弛感,可以通过做不同的事情,或者在不同身份中不断切换,获得松弛感。跨界对我来讲,本身就是一个能够在诸多习惯当中不断切换,让自己拥有轻松快乐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国企业报:你的自律精神和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在拳击训练中有帮助吗?
张萌女士:我觉得自律精神一定是有帮助的,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做好自我管理,它是一项人生标配,这个世界的自律分两种:一种叫自律,一种叫他律。如果一个成年人还需要经常用“他律”方法的话,证明的是自律系统能力不强。
比如说这一次的拳击赛是48.99kg量级,我和对手必须完成降重。我有三周时间来完成这个目标,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份全新的降重目标计划。这份热量表是助力我在三周之内能够轻松降重到48.99kg的助力神器,它包含了每天的食谱,精准到克重,以及每天的排便时间,饮水量以及休息时间。
像这一次打比赛,我前三天已经完成了降重。他说很多拳手都是在比赛当天才完成的降重,而我做的就相对提前,不用教练催促自己就做到了。我有一条人生信条叫做“凡事提前,过有准备的人生”,不要等一切都发生了再去做准备,万事万物都要准备在先。就像这一次打比赛的过程中,每一天的行程、相关的物料,都会前一天井井有条的安排好,我习惯使用《赢效率手册》,在其中把要计划的事项全部都列举出来,让自己每一个时刻都处在一种掌控感中。
中国企业报:你未来的计划是什么?
张萌女士:“过程中淋漓尽致,结果上顺其自然”,这也是我的人生信条之一。这一次拳击之旅我获得了一个全新的身份——职业拳击手。
但拳击并不是我的职业,我关注到了很多拳击手包括其他领域的运动明星,他们都是跨界人才。《论语》中有一句话给我力量很多年——“君子不器”。你永远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天花板,要相信无尽的可能都会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跨界人才不断涌现。
记者编后感:
从百万畅销书作家、斜杠创业家、青创品牌创始人到次蝇量级中国区排名第一位的职业女拳击手,张萌女士的每一次跨界都诠释了不设限的人生的无限可能!在张萌女士的影响下,很多人已经通过向她学习时间管理方法,提高自己的效率,她独创的「赢·效率手册」系列深受粉丝喜爱,而她更是通过自己的励志故事,影响了万千女性,成为众多粉丝和女性所追寻的时代榜样力量!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