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过去一年我国在壮大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科技创新取得的新成效,列举了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一系列重大突破性科技成果。
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并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举措和新政策。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翔宇集团董事长林凡儒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翔宇集团所在地山东省,今年也将“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作为“十大创新”之首,目的就是用科技的力量来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民营企业是数量最多、活力最强、覆盖最广的市场主体,有创新图变的原动力,也有整合资源的好机制,在打赢科技创新攻坚战中应当有所作为。林凡儒介绍说,翔宇作为一家民营医药企业,集中力量在科技研发、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等方面持续发力,近几年,翔宇重点做了如下内容:
一、提升科技研发能力。翔宇以“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为引擎,紧跟药品研发前沿,先后设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妇科用药新制剂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与国内外10多家医药科研机构合作,汇集中国工程院院士、特聘教授等医药科技顶尖人才,注重专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留用,着力打造一支专注于新品研发的专业化团队。通过加大科研平台的投入及高端人才引进的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每年拿出不低于销售收入的10%用于科技研发,以复方红衣补血口服液、复方益母胶囊、蒲苓盆炎康颗粒、盐酸米安色林等为代表的核心产品均获得国家产品认证。目前,拥有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平台6个,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级课题36项,申请发明专利203项,授权106项。随着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的不断加速,一批创新产品全面落地,极大增强了企业在医药行业的竞争力。
二、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翔宇发展的重要战略,从业务模式、平台资源、人员队伍等方面全面加强信息力量建设。通过与华为展开深度合作,建设协同办公软件泛微OA系统和帆软财务报表BI系统,以及正在建设的华为ROMA应用集成平台,真正实现数据及应用的互联互通,推动翔宇数字化迈向产业协同智能化。通过一系列信息系统的开发,已经建立了统一的信息化开发基础应用平台,实现了业务板块的内部供应链协同管理,同时实现了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客户整体产业链的完整供应链计划协同管理等,利用数字发展价值拓展企业的变革能力,真正让实体企业感受到数字经济的价值,促进数字翔宇的转变。
三、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公司投资近1.2亿元,全面改造升级生产系统,实现生产智能制造,建成了位列国内前三位的万吨中药提取项目。与浙江大学联合开发的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了从投料、提取、浓缩、收膏到干燥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控制操作,有效解决了中药产品生产过程中工艺品质控制不佳、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能力滞后等问题。项目改善后,与原有生产条件相比实现了生产线关键工序数控化率95%以上,生产数据电子化率90%以上,运营成本降低30%以上,生产效率提高2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高10%以上,保障了中药产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统一,全面提升了中医药产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目前已形成的15条智能化提取线,由原来的20人缩减到如今5人即可完成整个流程,实现了中药口服制剂在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系统、生产制造执行系统的协同集成、互联互通。
林凡儒如是说,下一步,翔宇还将围绕医药产业需求,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按照“仿制、仿创、创造”的研发战略,持续提高研发投入,努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拓展现有业务,开展23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申报,盘活老品种,加强19个品种的工艺提升,提高品种合规性,保护核心专利。布局新业务,加强立项项目评估,创新开发2-3类新药,申报国家级重大研发项目。搭建专业平台,聚焦企业高精尖人才需求,积极对接高校科研院所,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投资1.5亿建设区域性的中医药研发中心,打造科技研发新高地。
以数字化五年战略规划为指导思想,落实以为客户服务、为经营服务、为数据服务的建设宗旨,通过技术变革、流程变革、组织变革的建设路径,建设数字翔宇平台,助力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医药连锁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业务信息化、业务数字化、数字化业务的发展目标。通过创新数字经济,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发挥数字经济辐射作用,引导实体产业优势布局;以数字化为发展目标,引领实体产业加速升级,为建设数字翔宇探索新路径。
大力支持智能制造,投资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以“投资最少、能耗最低、污染最小、工艺最精、流程最短”为目标,利用3年时间建成工艺数字化设计、过程模型化控制、生产可视化管理的“无人工厂”,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包装、贮存、运输和配送的智能化生产全过程。全面推进智慧园区建设,打通企业信息孤岛,促进园区与企业高效协同互动,提升园区整体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