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是安徽中医药的特色、品牌和名片,享有“中华药都”和“北华佗”的美誉。
近年来,亳州市坚持“以药立市、以药强市”不动摇,奋力推动世界中医药之都建设,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0%,中药材交易额占全国的50%,中医药产业规模已达1664.1亿元,形成了千亿级市场的产业布局。
“未来,我们将持续强化战略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而形成后发优势。”全国人大代表、亳州市市长秦凤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亳州市将立足于品牌城市建设,将中央、省赋予的发展定位,具化成城市发展战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中国企业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向改革要动力、活力,是以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经验。请问亳州市在持续深化改革、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秦凤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近年来,亳州市坚持守正创新、锐意进取,通过深化改革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连续5年有案例入选全国改革典型案例,每年均有案例入选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免申即享、税信通、退休一次办等一批改革经验走向全国,改革已成为亳州的“金名片”。
一是围绕“群众所盼”抓改革,坚持以改革的办法,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围绕“企业所需”,探索实施的“税信通”联合激励措施,把纳税信用的潜在价值转为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让A级纳税人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被评为“中国改革2021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三是围绕“治理有效”抓改革,比如,2020年全市推行的“一镇一委一站”农村基层火灾防控新模式,就受到了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高度肯定,并向全国推广。
《中国企业报》: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实现国家战略与奋斗目标的重要支撑。当前,“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重要方面之一。请问亳州市在强化区域经济优势方面有哪些具体打算?
秦凤玉:亳州素有“南北通衢,中州锁钥”之称,自古就是商家必争之地。近年来,亳州市立足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充分发挥政策、区位、资源等方面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保持了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达2101.5亿元,首次进入全省前八位。
步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我市将进一步细化举措、强化优势,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亳州力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强化战略优势。从国家层面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在亳州形成叠加优势。与此同时,安徽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南北合作、皖北地区“两个加快”,有效激发了亳州发展势能。我市将充分利用中央、省赋予亳州的发展定位,全力把战略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红利。
二是强化区位优势。亳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东部产业转移、西部资源输出、南北经贸交流的纽带,是中原地区连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桥头堡,是国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市场空间巨大,200公里半径内覆盖1.2亿人口,境内路网发达,亳州机场预计2024年通航,商合杭高铁连南接北,涡河航道通江达海,有利于更多资源向亳州集聚。
三是强化资源优势。亳州文化厚重,诞生了老子、庄子、曹操、华佗等先哲名流,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长寿之乡和中国五禽戏之乡。亳州物产丰富,有药、酒、农、旅“四大品牌”,尤其中药产业,药材种植面积、专业市场贸易量分别约占全国的10%和50%。与之相应,亳州新形成了新能源新材料、绿色装配式建筑、汽车及装备制造、轻纺服饰等特色产业集群,这些优势,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四是强化后发优势。作为传统农业大市,亳州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够,但也为亳州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后发潜力,当前,亳州正在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狠抓招大引强,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全市至此已打造出3条千亿级和6条百亿级的产业链。
《中国企业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一直是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的不懈追求。亳州市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还有哪些亟须提高的地方?
秦凤玉: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环境优则实体旺。亳州市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健全机制,营商便利度和企业获得感大幅提高,市场主体活力加速释放。2022年,全市新增市场主体10.8万户、增长16.1%,总量居安徽省第3位。
一是强化法治建设。出台《亳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从法律层面为企业在亳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坚持顶格推进,成立亳州市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配套设置各指标领域工作专班,打造具有亳州特色的营商环境“单项冠军”。三是创新服务举措,积极改革创新,推出了免申即享、税信通、事务代表、码上监督、一键申报等一批便企利民的改革举措。四是畅通政企交流,持续完善“五级包保”机制,开展市长接待日、“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优环境、稳经济”等集中办公接访活动,全力提升企业诉求办理质效。2022年,通过省为企服务平台收集企业反映诉求9510个,办结率达99.6%、满意率达96.99%。
当然,与市场主体的期盼相比,我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还存在亟须提高的地方,比如,我市免申即享平台已累计上线惠企政策1193项,但惠企政策事项还不全面,部分政策仍存在线下审批现象。
《中国企业报》:在招商引资方面,2023年亳州市有哪些具体需求及计划?
秦凤玉: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亳州市多年来紧抓在手、紧盯不放,去年全市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55个、总投资541.1亿元,项目个数、总投资额同比分别增长29.2%和21.2%。但客观来说,有影响力、有牵动性的大项目依然偏少。进入2023年,我们将下更大功夫招大引强,提升招商引资实效。
一是紧盯目标抓机制。我们提出“两个50”目标,即每个载体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新引进5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至少1个,力争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市从机制入手,建立招商引资“赛马”机制,每月对各载体招商引资情况进行排名,逐项通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建立双月集中签约制度,今年2月份举行了第一次集中签约,共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700.9亿元。截至目前,已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9个,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5个。
二是紧盯产业抓专班。围绕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建立十大产业招商专班,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发展路径,重点突出现代中医药、绿色食品、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面向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龙头企业和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细化十大产业招商指南,建立招商日志,全力招引制造业项目,推动招大引强提速提质提效。
三是紧盯落地抓服务。亳州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解决落地企业遇到的困难,积极推进“五找一对接”,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见效快。实行全程代办制,各载体把最强干部派到开发区和招商一线,自签订投资协议开始,第一时间为企业免费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坚持全市一盘棋,引导各载体错位发展、共同招商,把资源统筹起来,发挥最大效益。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