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第四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种衍民时刻牢记使命,尽职尽责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兑现“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承诺。种衍民关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声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为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贡献力量。
当前,全球主要国家纷纷加快“低碳化”乃至“去碳化”能源体系发展步伐,以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能源转型将有力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带动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因此输变电产业是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种衍民对《中国企业报》记者说,湖南是我国输变电产业基础最好的省份,领先世界的特高压输电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电力大容量、跨区域、远距离输送难题,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建议加大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和项目牵引力度,将湖南输变电产业打造成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把湖南打造成中部地区特高压输电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
产业基础实力雄厚,产业链齐全完整 湖南省输变电先进制造业集群以衡阳、长沙、株洲和湘潭地区为主,拥有输电、变电、配电和各种特殊用途电气装备制造以及相关专业装备制造的完整产业链,集群企业数量1425家,其中汇聚了特变电工、金杯电工等规模以上企业813家,高新技术企业384家,国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0家,上市企业18家,集群总收入占全省该产业比重80%,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25%,2022年集群产值超过2100亿元。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集群上下游纵向分工协作,产业协作化水平逐步提高,集群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基本实现银企逐一对接,招才引智与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得到深化,集群已获得“国家火炬计划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输变电装备)”等授牌。
集群拥有原材料、元器件、设计研发、输电、变电、配电和各种特殊用途电气装备制造以及相关专业装备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检测等较完整的产业链条。集群围绕特高压变压器、超特高压变压器和牵引变压器输变电装备,积极布局绝缘材料、电流电压互感器、开关柜、超特高压交直流隔离开关、特高压、环保型、智能型线缆、电磁线等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配套。为攻克输变电产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瞄准世界前沿技术,集群构筑了多个“创新共同体”。
创新体系完备,组织模式持续创新 集群共有75016名从业人员,其中10527名工程技术人员、15027名高技能人才队伍,拥有罗安和王耀南两位行业院士领衔,4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科技专家。
集群已形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平台+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多层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拥有国家级技术载体25家,省部级技术载体7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累计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985件,制定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222个,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34项、省部级科技奖励80余项,特变电工参与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集群企业研发总投入96亿元,平均研发投入强度达4.6%。
湖南拥有具备国内一流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湖南大学、国防科大、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南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在职业人才方面也有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衡阳技师学院等职业技术院校两百余所。为更好地推动集群发展,集群发起设立湘雁输变电产业服务中心,该中心作为集群促进机构,积极跨市助力产业协同,已推动集群内8家企业与湖南大学等高校院所组建湖南高端输变电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定期推动产业对接交流活动,有效发挥纽带作用。
特色优势明显,核心产品规模领先 集群构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高压输变电装备制造、核心部件与配套部件研发与制造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特高压领域研发能力国际领先。集群企业生产的超、特高压变压器和并联电抗器等在国内外均居于领先水平;轨道交通牵引变压器国内市场占有率50%;特高压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国内市场占有率稳居前列;扁型电磁线生产规模全国第一;绝缘子的生产规模全球第一。集群企业先后攻克750kV并联电抗器、1000kV并联电抗器、现场组装变压器、海上风电专用塔筒变压器、PSSM电流互感器、轨道交通电缆、百万伏级特高压交直流隔离开关及接地开关、±800kV及±1100kV直流输电换流变压器等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一批“国之重器”。
为此,种衍民建议:支持湖南输变电产业发展,加大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一是支持湖南省输变电产业集群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议将湖南全力打造的“以衡阳为核心、长株潭为主要基地的国家级输变电产业集群”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并于2023年纳入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培养范畴。二是建议国家把湖南作为中部地区特高压输电设备的重要生产基地进行重点规划,把湖南省输变电产业集群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来重点培育。衡阳作为湖南省输变电产业集群牵头单位,给予衡阳输变电产业发展政策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