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十四五”规划及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推动水肥一体化、环境控制智能化等设施装备技术研发应用。
设施农业的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建设任务。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畜牧业协会副会长、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提到设施农业,一般会被定义为“植物工厂”。“植物工厂”是在完全密闭、智能化控制条件下实现按设计工艺流程全天候生产或周年均衡生产,工厂内的作业就是操作计算机。
由于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进行,受外界不利气候条件影响小,且可实现周年均衡生产,其产品产量和品质成倍上升,生产周期也大为缩短。
目前,我国是世界上设施农业面积最大的国家,但绝对数量优势下设施农业标准化程度低,在全国范围内,设施农业科研投入不足,技术创新不够,在温室设计和制造等关键环节,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创新技术很少。
设施农业标准和协同管理缺失,设施农业专业化组织作用相对较弱,大多数专业协会管理分散,主体地位不明确,市场竞争能力较弱;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抗风险能力弱,小农经济的生产和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与此同时,设施农业配套的机械化装备、专业技术人员、农户整体素质比较滞后,影响到产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从而导致果蔬禽肉食品品质下降,甚至危及消费者的健康。王连增建议,加快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与食品安全。
强化总体谋划与分区布局。高标准规划设计设施农业发展战略,按不同农业生态类型区、各县区原有产业基础条件、产品的市场需求层级,分区合理布局设施类型、种植养殖品种、模式和产业业态。环绕大都市周边,重点发展市场竞争力强的现代设施农牧业产业园,切实利用好中央支持政策,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先进要素集聚、产业链条完整的设施农业新格局。
加强政策引导与产业扶持。针对不同设施类型分类施策,优先支持工厂化育种生产,加快农业设施标准化、规范化,升级落后设施装备,鼓励植物工厂、数字牧场建设,实施节能和循环经济改造。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引导和撬动金融资金和社会资本进入,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资金投入格局和保障机制。坚持设施农业项目同乡村振兴项目相衔接,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推动设施农业发展实现战略升级。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建设人才团队。鼓励各类涉农科研高校、职业教育学校大力培养设施农业人才,吸引鼓励广大青年报考设施农业相关的院校,并以培育和建设技术创新、应用推广、生产管理的人才团队为重点,按照现代设施农业生产经营要求,建立设施农业技术装备示范基地、生产管理和系统操作实训基地、委托培养或联合培养人才孵化基地,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专业型人才、复合型设施农业经营人才队伍,破解人才缺乏问题。
研发推广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设施农业主体结构及配套设施、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大对环境污染清理和控制装备、农牧产品冷藏保鲜设备的推广应用。各地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包括技术培训和法律知识、职业道德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完善监测系统,加强对设施农业生产作业过程的监测和对设施环境建设的监督检查,加大对设施农产品的卫生质量监测,保证食品质量安全,让消费者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