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可以与应该》:用哲学思考人生

2022-01-21 14:36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可以与应该》:用哲学思考人生

近日,国内首部系统研究“可以”与“应该”的人文社会科学着作《可以与应该》与读者见面了。这本20余万字的图书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社长郭孝实多年来观察社会,用哲学思考人生的智慧结晶。全书内容丰富、博古通今、启发智慧,从人文、自然、思辨多视角思考人性、工作、生活面临的现实问题。

  《可以与应该》全书包括五个部分,分别是:《概述》《“可以”的解读》《“应该”的解读》《“可以”与“应该”的关系》《“可以”与“应该”的哲思》。

  作者郭孝实勤于社会观察,发现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由于利害关系的存在,人们不可避免地产生冲突。小到个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大到国家之间的毁灭性战争,都给人的内心带来诸多困扰,作者由此持续深入人类个体的日常选择命题,探究“可以和应该”在解决矛盾冲突中的重要性,通过46篇短文,深刻解读了“可以不等于应该”“习惯不等于应该”“可以不等于愿意”之间的辩证关系,剖析“人总想得到更多”的行为,教导人们“可以”的事情努力去争取,“应该”的事情不用犹豫、纠结,竭力去完成,为大家提供了能够得到更多“可以”和“应该”的路径。

  作者郭孝实,武汉大学法学博士,中央党校政治学博士后,高级职业指导师。现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常委、中国职工电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国职工音像出版社社长。2018年6月,其创作的散文《父亲的哲学》荣获第八届冰心散文奖。

 

30.png

《可以与应该》主题摘选


31.png

作者郭孝实在《可以与应该》著作座谈会进行新书介绍


  1.矛盾冲突的根源

  矛盾冲突,要么是源于欲望的无止境与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要么是源于对可以与应该的不同认知。

  人具有显着的差异性和多变性,同时又有无休止的欲望。这些特点是导致矛盾冲突产生的内在原因。矛盾冲突产生的一个客观因素在于,社会所能满足各类人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僧多粥少的情况时有发生。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社会资源,资源永远处于稀缺的状态,这就必然会导致矛盾冲突,永远无法避免和彻底消除。

  ——《可以与应该﹒概述﹒矛盾冲突的根源》

  2.什么是可以

  法律条文中的“可以”是一种授权性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特点是法律赋予公民、法人或国家机关以某种权利,实施与否由有关者自己决定。某种行为法律规定可以为,也就同时允许可以不为。这要由被授权者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就是你有权选择是否这样做。“可以”做某事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做某事,只是说你具备了做某事的权力,使其成为你的一种选择。

  ——《可以与应该﹒“可以”的解读﹒话说可以》

  3.什么是应该

  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必须”与“应该”的概率远远大于“愿意”和“可以”。如果世界只有“愿意”与“可以”,或许当下感觉很自由、很美好,但结果很大可能是走向社会无序,最终挤压掉自由和可以的空间。聪明的人学会了先建立规则来维护秩序,形成一系列规范约束人的各种行为。这些规范就像“笼子”一样,区隔出了明确的边界。边界就像高压红线,如果逾越,就有可能付出巨大代价。

  ——《可以与应该﹒“应该”的解读﹒话说应该》

  4.可以不等于应该

  可以是可以,应该是应该。可以的事情做多了,会不自觉地被当成应该。时间久了,人们不免会忽视事情本身到底是应该还是可以。

  可以不等于应该,可以没必要成为应该。那些有余力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不存在被任何力量绑架而承担无休止无限度帮助他人的义务。对那些自己可以做而不做,却对他人的无私帮助产生依赖的人,一定要学会拒绝。实在想帮,就帮助对方完善人格。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关系﹒可以不等于应该》

  5.习惯不等于应该

  一种行为反复多次便成了习惯。一旦成为习惯,人们关注的是习惯是否延续,而忽略了习惯本身是否合理或合法,到底是可以还是应该。

  人们总是非常适应存在的某种习惯。一种习惯维持的时间越久,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就越固化,甚至会忘了习惯本身是什么。现实中有很多人将“可以”“习惯”和“应该”混淆,把可以当成理所当然,甚至所求更多,其本质是以“我弱我有理”掩盖自己自私和贪婪的心理。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关系﹒习惯不等于应该》

  6.可以不等于愿意

  可以的事情很多,但愿意的东西很少。对愿意的人来说,是不是可以、是不是应该,有时候变得并不重要。

  可以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实力,或许是金钱,或许是权力,甚至可能是简单的态度和语言。愿意是一种心理行为,是一种态度,是一种选择。以愿意为前提的可以,才是真正的促成行动的可以。在生活和职场中,很多人容易对他人的“可以”进行“客观”的评判,却往往忽略他人内心是否“愿意”。

  愿意既有自主性,又有选择性。在具备可以的条件下,是否愿意的决策过程也是思考解决“凭什么”的过程。仅有可以的条件,达不成愿意,就会有满意的结果出现。反之,只有愿意,没有可以的条件,就会形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局面。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哲思﹒可以不等于愿意》

  7.准确认知可以与应该的益处

  准确认知可以与应该,正确把握可以和应该的关系,最直接的益处是避免角色越位、缺位和错位。角色越位是指超越行为主体的角色权限;角色缺位是指行为主体不能落实或没有做好其所应承担的角色义务;角色错位是指行为主体履行了其他角色的职责。行为主体只有准确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再根据所处的环境和遇到的具体情况,才能进一步明确哪些不该做,哪些应该做,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只有明确了可以与应该的边界以后,行动才可能符合正确的价值取向,符合社会和他人的期待。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关系﹒准确认知可以与应该的益处》

  8.教育辨识可以与应该

  教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人的终身命题。人的一生既在教育他人也在教育自己。教育的最高追求是让被教育者知道什么是“可以”,什么是“应该”,还能让被教育者懂得为什么是可以和为什么是应该,直至培养打破可以与应该的创新精神。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关系﹒教育旨在辨识可以与应该》

  9.可以与应该认知错位的危害

  社会就是一座房,应该是一堵墙,可以是一扇门或一扇窗。分不清哪边是墙、哪边有门,要么根本进不去,要么待在里面出不来。

  作为行为的主体,人对任何事情都会进行“可以为”和“应当为”的认知判断。混淆可以和应该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错把可以当应该,一种是错把应该当可以。认知错位对自己、对他人、对事业都有不小的危害。错把别人的可以当成应该,就不懂得感恩。如果把他人给予的恩惠或宽容视为可以而非应该,往往会充满感激之情。但如果主体将可以视为应该,一旦发生不如意的变化,就会不适应。

  ——《可以与应该﹒“可以”与“应该”的哲思﹒可以与应该认知错位的危害》

  专家观点撷英

  《可以与应该》将哲学、法律、道德、经济等学科原理融进“日用而不知”的人生智慧里进行通俗化解读,多位专家学者对此予以高度评价。

  程天权:用哲学做好人生选择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原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

  世界上所有的矛盾就是欲望和能满足欲望的物质之间的矛盾。对大多数人来讲,“可以”与“应该”是一个重要的、需要我们认真加以思索和区分的问题,是帮助处理各种矛盾和复杂关系行为的选择。你的人生成功与否,做事成功与否,都跟这个选择密不可分。“可以”与“应该”是一个哲学体系,蕴藏许多基本规律。作者从小事讲起,从哲学、情感和道德层面讲起,把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上升到一般规律性的情况并进行总结。

  黄太云:从法律角度看“可以”与“应该”

  (原中央政法委法学所所长、中央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可以”与“应该”在法律条文中代表法律义务和法律权利。“应该”就是“必须”,它更多使用在法律规范义务性实践中。“可以”则代表法律权利,是授权性规定。在法治社会,公民掌握“可以”与“应该”,对于了解和履行权利义务,明辨是非,养成法治意识、形成法治思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现实意义。

  王杰:“可以”与“应该”是德法并重

  (央视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平“语”近人》思想解读、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

  社会需要德法并重,德主法辅,即道德自律和制度他律,内心自觉与外在约束并举。最高的道德境界是把外在约束内化为自我行为、社会责任和价值观。从道德领域谈“可以”与“应该”,是用两个词思考道德人生的重大哲学问题,为每个人做好价值选择,不逾规、守底线提供了金玉良言。

  胡敏:在经济学中看“可以”与“应该”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报刊社副社长)

  “可以”与“应该”这种价值观的选择和辩证关系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在生产元素发挥最大效率时不断拓展边界,获得收益最大化。但是,由于社会环境不同、个体差异等,个体在拓展生产要素边界时常产生冲突,即基于资源稀缺有限性带来的矛盾冲突。“可以”与“应该”从经济学的角度阐释了价值选择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的方法,全书是工具价值、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结合,是实现人生价值中探索方法路径与保持社会道德范式的结合。

  胡线勤:获得自我的人生积淀

  (中国报业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思潮、新思维波涛汹涌,一些改革开放尚处于深水区,许多矛盾呈现出来。在时代发展下,现实常发出严峻挑战,不仅刚迈入社会的青年人比较迷茫、动摇,多年沉浸其中的社会中坚力量也时时有挫折妥协之感。“可以”与“应该”倡导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主流、倡导人们向善,让我们感受到守正创新。

  詹慧龙:思维范式好、语言表达好、应用价值好

  (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这是一本好书。第一是思维范式好,小切口大视野、小词汇大道理、小故事大智慧,把生活中很多通俗问题,用哲学方法、哲学思维进行深度阐释,用哲学原理进行科学归纳。第二是语言表达好。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轻松愉悦。第三是应用价值好。本书把哲学问题和生活故事结合在一起,不仅让我们懂哲学,更能帮助解决生活中的矛盾。

  黄书元:哲学新成果、出版新收获、读者枕边书

  (原人民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人民出版社所有选题均由二十多名专家匿名双盲投票选出。《可以与应该》选题在我社获一次性高票通过,被专家一致看好。它的出版是哲学界的重要成果,是出版界的新收获,更应成为读者的枕边书。读透了这本书,对走好、走正人生路,在为人处事方面,在工作中、在生活里、在交友时都会有很大帮助。

  周洪成:煌煌巨着、叹为观止

  (胜利油田工会主席)

  这部作品是一部新时代的《论语》,是无韵之《圣经》、无韵之《离骚》,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能够让人立德守正,勇于前行,是哲学生活化的成功典型标本,是从系统方法论出发、谈人生价值观的煌煌巨着。书中的46篇文章像46颗核弹给人以强大的精神震撼力,在道德的层面激励人们勇于前行。


点赞()
上一条:如何让职教成为实体经济的引擎2022-01-19
下一条:中国职教培训中心助力职业教育行业发展2022-02-10

相关稿件

跨国经营: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 2007-09-01
阎海峰:企业管理是基于中国智慧的思考 2016-08-27
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热词,梅兰五大创新引发深层思考 2022-01-06
新兴际华集团:学用并举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 2021-04-07
用"家规"惩戒员工,企业就可以任性吗? 法律底线在哪 2021-08-05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