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李扬:双循环背景下的金融发展

2021-07-24 15:44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李扬:双循环背景下的金融发展

30.jpg


  7月24日,第七届“一带一路”园区建设国际合作峰会暨第七次全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开创‘一带一路’双循环新格局打造产业链绿色发展新引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出席会议并做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内容:

  尊敬的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企业界的盛会,我谨代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对这个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而且我们以后会积极地参与你们这些活动。

  在这个题目下,我就三个问题和大家讨论:1.双循环;2.“一带一路”;3.“双循环”“一带一路”之下的金融改革。

  一、双循环

  “双循环”理论提出不太久,社会各界讨论甚多,要想全面理解“双循环”理论有四点是特别重要的:

  1.要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当把“双循环”重点放在国内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我们最根本的立足点还是国内、国际两个循环。也就是讲“双循环”的时候,当我们眼光对内时,要记得我们的基点是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2.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个是应对全球变化一个理论,前面是一个最大的平台,现在立足这个平台,但是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转嫁,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格局上。

  3.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实际上是针对各地在理解和落实“双循环”战略的时候有一些偏差,因为我们看到有一些地方(省甚至省以下的单位)说自己搞“双循环”,这个是绝对错误的。

  4.进一步强调了“双循环”理论的全局性。对外开放还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我们要全面提高开放水平,要建设一个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只有这样来认识“双循环”理论才不至于偏颇,才不至于把“双循环”理论变成一个相互隔绝、相互封闭、割裂市场的一种东西。

  我们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要推出“双循环”理论呢?是由于形势发展使然。中国现在已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现在走向“强起来”,我们要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我们就要对标世界现有的强国,它们在和国际市场进行交流的时候,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格局上呢?可以比较的是三个国家:德国、日本、美国。

  德国对世界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70.8%,非常之高,但是德国的经验并不完全可以参照,因为德国是处于欧盟里面,它是欧盟的核心国,欧盟是一体化的,所以它的一体化程度高。日本在我们的印象,它“买世界、卖世界”,是一个“贸易立国”,它的依赖度也只是28%。美国也是一个高度开放的国家,它“买世界、卖世界”,但是它对这个世界的依赖度是19.7%。在可比的年份里,中国的依赖程度是35.7%,显得太高了,因此“双循环”理论的提出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强国必要的一环,是我们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内在要求。

  根据进出口额的数据显示,从1990年起,中国的依赖度是20%多一点,但是1990年以后,中国加入WTO,最高的时候对世界的依赖程度是60%多,非常之高,三分天下有其二,中国国内的产品里面,三个产品有两个是与国际有关的。但是反过来,国际社会对我们影响也很大,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依存度在逐渐下降,而且世界上开始对我们施压,要求你减低对世界的影响。在习主席提出“双循环”理论之前的很长时间,我们的经济已经按照“双循环”的格局所指引的方向在调整了,已经调到三十几了。如果对标美国的话,还有百分之十几的空间需要压缩,所以这个依存度还是相当高,也是非常严峻的任务。

  实行“双循环”最根本的要求不仅仅是把对外依存的指标压下来,它的要害是循环。中国经济相当大的问题是不循环或者是循环不畅,地方保护主义使得我们不循环。现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以美国为首的发达经济体对我们有很多的障碍,使得我们跟国际社会也挺难循环的。不循环对经济来说,它的效率就有损失,所以要点是循环,就是我们理解“双循环”理论,它的要点不要把眼光只看在几个百分比上,我们的眼光应当放在打通各种各样的堵点,使经济顺畅地循环。

  有四个可以观察的角度:

  1.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就是供求并重。

  2.打通堵点,补齐短板。

  3.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我们多年来在讲宏观经济的时候,用的是总供应、总需求,很长时间不讲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些分析架构。最近中央不断地用这样的分析架构来分析我们的宏观经济形势,当然也是因为中国经济运行中政府的力量比较强,所以政府可以居高临下地看到这几个问题,这是一个中国特色。

  4.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里面有一个比较新的说法叫“供给创造需求”,这是一个古典理论。

  对于疏通国民经济各个环节,加快循环周转这样一个目标而言,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还是一些制度成本。“放管服”改革就是为了降低制度成本。我们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非常之高,市场体系还不够有效,尤其“亲民营”这个要求做得有距离。还有很多的非生产性体制障碍造成摩擦的损耗,这些有时候会比那些可见的障碍对经济的阻碍还要大。

  破除地方保护一直是我们的问题,现在要防止在落实“双循环”格局的总题目下,恢复地方保护。除了面向降低体制成本的法制体系和公平营商环境等“软环境”建设,和面向降低流通与信息成本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同等重要,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也是“双循环”必要的调整。

  “双循环”就是我们一个新格局,大家最近在学习“三新”(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循环中最重要的是制度循环。“放管服”改革和“双循环”理论在精神上是一致的。

  二、“一带一路”:中国全球化战略

  我们给“一带一路”的概括是中国的全球化战略,为什么中国要提全球化战略呢?因为以美国为首的全球化已经遇到了问题,资本主义本身就是全球的,《共产党宣言》里面第一句话就是资产阶级就是把生产和消费都变成了世界性的,它就是要全球化。我们在WTO中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成员国,但是出人意料地产生了动摇发达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主导地位的结果。

  全球治理基本上是说:全球的事情,几乎所有的领域都有机构在管,大到联合国,小到粮农组织、妇女(组织)、红十字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等,有人统计过70多个组织,70多个组织覆盖全球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是全球治理体系的第一个要素。第二个要素,有组织就有规则,各种各样的协议、协定、规则、要求等等,大家都按照这个办。这样两套东西,机构以及机构发布的各种规则构成我们所谓的全球治理体系。这些治理体系现在不行了,它们应付不了传统的挑战,更应付不了新兴的挑战。

  下面从五个方面看贡献:

  第一,中国全球化的理念就是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体现命运共同体。我们直接把打造世界命运共同体的任务提到了世界面前,这点和发达经济体、和美国不一样,美国是要美国的理念、美国的价值观,发达经济体是将其国内的体制和规则强行推向世界其他国家,而且过程是规则先行,强令接受和执行。国际政治学中有一个理念叫“中心外围”的框架,他是中心国,我们是外围国,是实现他的利益最大化。中国推进的不是,首先我们承认世界是多元的,多元在趋同,多元在竞争和合作中找到新的平衡,确认各国一律平等,而且追求包容性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大家都有自己的利益,我们需要追求的是利益的共同体,各个国家的利益都应当受到尊重,我们在尊重各国利益的前提下,找到一个均衡。所以“一带一路”所体现的全球化是追求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共同发展的全球化,它提倡各国因地制宜,根据本国情况探寻符合自己发展利益的具体路径和方法。

  第二,强调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传统全球化被发达国家搞趋同化,这个趋同化冲击了世界的多元结构,损伤了其背后的多元利益。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化是承认差别、承认多元,致力于寻找趋同于多元的协调。

  我们举一个例子,GATT(WTO前身)存在40年间,世界上产生了100多个区域经济组织,GATT到WTO至今20余年,世界产生了400多个区域经济组织,说明这个世界太复杂了、太多元了、太不同了,所有的利益都要被照顾到,要照顾这些利益,有共同利益的国家就会搞到一起,搞一个组织,搞一个结构,所以有些人在说中国现在到处各种各样的组织,都是因为有各种各样的需要,有一种需要就会产生一种组织。我们的“一带一路”倡议是注意到这种差别,注意到这种需求的。

  第三,中国的成功经验——要想富先修路,“一带一路”做的主要事情之一是发展当地的基础设施,致力于推进世界建设基础设施,夯实基础、雪中送炭的全球化。

  第四,发展导向。每个国家都有发展的要求,每个国家都有发展的权利,因此我们的“一带一路”是推进产能合作,是推进各国实现工业化,满足最广大劳动大众和最基本生活需求的全球化,是帮助参与国解决贫困问题的全球化。我们的研究中发现,中国有一些行之有效的东西是可以在有些国家复制的,比如,义乌代表小商品平台交易模式,美国是大产品,大的生产线,中国义乌是大产品、小商品、大企业、小企业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交易,“一带一路”沿线上有的地方做到了这一点。。

  阿里、腾讯、京东代表的线上交易和线上支付模式,现在遇到很多有意识的抵抗,比如说我们这些公司在印度本很多地方做得不错,结果美国进去了,要把中国的这些公司赶走,但是不管怎么说,受益的是这样一些国家,没有中国进入、没有其他国家随着中国进入的这样一种竞争,他们到现在还获得不了这样的便利。

  再有经济开发区为代表的区域开发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搞开发区特殊政策,必要的时候铁丝网围起来,咱们说好在这个里面用中国这套,出了这个区域用你那套,这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我们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

  第五,包容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是包容性与可持续性。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追求包括GDP增长指数、人类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社会福利指数、幸福指数等在内的全面发展,追求各类国家、各个地区的发展,真正共享全球化的收益。同时也兼顾环境的可持续性,现在中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在全球也处在一个引领国地位上,“双碳”战略等都与此有关,我们把这样先进的理念也放在“一带一路”倡议里面。

  这五个特点可以概括“一带一路”的主要支点,我们是推行中国特色的全球化战略。

  我们必须借鉴发达经济体的成功经验,在体制机制建设上做好功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首推完善区域公共品的供应机制。

  三、双循环格局下的金融改革

  金融改革大概列在几个方面看:

  首先中国的金融机构需要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金融机构种类繁多,规模很大,我们的规模相当于美国的70%多一点。但是现在金融系统有它的好处,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结构调整,我们遇到了三大问题:

  1.人口老了,你的金融系统能不能防范和化解人口逐渐老所带来的问题。大家知道金融有好多角度,金融是一个关于时间的科学。需要有跨时间配置的机构、跨时间配置的市场、跨时间配置的工具,可惜我们现在很少。我们的人口老龄化了,谁来养我们?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一个倒金字塔的状况,目前我们的金融体系还没法应对这种问题。

  2.支持创新能力不足。五大发展理念第一个理念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破坏,叫创造性的破坏。我支持10个项目成功了2个,金融体系必须能够容忍这样一种不良资产的产生。当然你要能够识别它不是恶意地在搞不良资产,这个就需要我们有一套能够支持创新的金融体系、机构、工具、市场和相应的监管理念,在这方面我们还是比较欠缺的。

  3.需要资本市场。发展就需要筹集资本,现在资本市场是散户为主,应当有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也严重不足。

  于是下一步的改革就对标这些问题,对标人口老龄化、对标创新发展、对标资本市场发展,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全世界都在低利率、超低利率、负利率,这个是非常非常突出的(问题),已经20年了,很多人说负利率2012年开始有,到现在为止,全球1/3的金融资产是负利率,中国只在香港发了一笔负利率的债券,但是如果全球长期如此,变成新常态,你就有可能会落入负利率这样一个境地,银行何以自处?所以在机构方面,我觉得有五个方面的改革是很重要的:

  1.商业银行要加速向服务型转型,减少对息差的过度依赖,要推动商业银行向混业经营转型。

  2.推动养老机制改革。存钱是解决不了养老问题的,因为到你要用钱的时候钱不值钱,钱是代表着实物才算数,所以必须全社会有一个大的安排。

  3.大力发展保险业。保险现在遇到的问题很多,靠商业银行不能解决,靠政府也不可能解决的,需要有保险、需要有这样一种制度。

  4.鼓励各种非银行金融中介结构发展,投资银行、基金、信托、VC、PE、金融租赁等发展。

  5.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

  总之,我们的机构目前整个来说不适应发展,需要大的调整。

  第二,发展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美国的特色是什么?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商业银行是商业银行,两边互相之间是两分的。银行机构有效参与资本形成和资本交易的路径是中国特色资本市场的特色。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作用是很重要的事情。发展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各类资产管理业务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如果是这样的话,银行类的金融机构的管制就必须放松,而且要允许银行逐步打开资产负债表,使它和金融市场融合,并且协同发展,要允许银行支持金融市场各种活动等。

  第三,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百年未遇之大疫情凸显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性,而且中国已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现在要“强起来”,强国就要有强币相适应,所以我们需要发展人民币国际化,但是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客观过程,我们不能拔苗助长。一国的国际货币地位主要表现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中作为价格标准、支付清算工具、避险工具和价值工具等,资产的安全性对于成就一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作用很突出。

  最新的人民币国际化指数显示,中国的人民币国际化程度5%不到,这是把国内有些交易放在里面了,否则,基本上就是2%、3%。我们的情况是发展很快,但是由于起点很低,所以距离很远。中央明确了人民币国际化急不得,稳步推进,同时要总结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供人民币国际化参考。

  第四,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我们发现金融其实玩的是基础设施,也就是支付体系、法律环境、公司治理、会计准则、信用环境、反洗钱、金融监管、信息服务、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投资的保护制度等。金融基础设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美国掌控着全球的金融基础设施,所有的钱要通过它提供的支付清算渠道去清算,美国的基础设施就是全球的基础设施,这点是处在非常非常强势的地位上。而我们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民币国际化一样,都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最后,中国下一步的改革就是要发展金融科技,金融科技发展的是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主要是几个牵引的因素:1.需求,以中国为代表;2.技术,以美国为代表;3.制度,以英国为代表。这三个因素共同构成了金融科技发展的牵引力,这三个国家分别代表着三种情况。相比而言,我们的市场很大,但是市场很容易丧失,而且很容易被人家利用,因此如果不在科学技术上发展,如果不在制度上有所改善,那么我们这样一个市场优势很容易丧失。

  2016年之前,我们在全球金融科技企业中排第四,澳大利亚在我们前面,2017年开始,我们排到前面了,但是赶不上美国、赶不上英国。中国人口多、市场大,但是人口多、市场大如果不被我们自己充分利用的话很可能就变成人家发展的条件。例如,中国是黄豆的主要购买者,黄豆的定价你说了不算;中国是天然气主要的需求者,天然气定价你说了不算。这是很不正常的,大家知道市场经济条件下是需求约束,需求者说了算,但是在国际市场上我们说了都不算,在金融科技上一样,我有很大的市场,但是你很有可能丧失在这个市场中的定价权,就是你没技术,你没制度。现在有关部门在支持科学技术的发展,监管部门的制度也在迎头赶上。

  总之,中国面对着一个百年未遇之大变局,我们应对全球的变化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要实现这样宏大的目标,各个领域都必须做改革,金融领域也需要改革,我相信在习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在这方面是能够行稳而致远的。

  谢谢各位!

 


点赞()
上一条: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扎实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2021-07-24
下一条:姚来新:高质量产业园区助力泰安高新区打造产城融合、投资兴业新高地2021-07-24

相关稿件

李自学 :加快双循环发展格局,铸牢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2021-01-21
石军:如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2021-01-17
徐东华:“双循环”和“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思考 2021-07-24
吕本富:数字化是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必由之路 2021-03-04
全国人大代表,五粮液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曙光:以双循环谋篇 为高质量布局 2021-03-11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