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门类多、体量大、链条长,仅靠“一双眼睛两条腿”的传统人工监管方式已无法做到执法无疏漏、全覆盖。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其中,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高度重视执法信息化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政治建队、纪律管队、作风塑队、科技强队”的队伍建设四项原则之中,并以“智慧文化执法监管平台”为依托,完成从“业务数字化”向“数据业务化”的转型,创新科技监管举措成效显著。
分级分类监管 保障企业权益
近年来,北京市始终把科技赋能作为推动文化执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明确将“科技建队”纳入发展建设总纲。《北京市智慧文化执法发展规划(2022年—2025年)》明确提出,着力构建以信用监管、智慧监管、规范监管、协同监管四大板块为基础,以文化经营主体台账数据库为支撑的“智慧文化执法监管平台”。
在“智慧文化执法监管平台”中,“信用监管”充分发挥数据效能,实现对文化场所的“一户一档”管理、分级分类管理和双随机抽查管理;“智慧监管”能够动态感知文化场所经营状态,建有网吧经营管理系统、网格化监管系统、网络文化管理系统和视频综合监管体系;“规范监管”实现执法流程闭环规范管理,全市执法人员利用线索管理、执法办案、案卷评查等功能开展执法办案工作;“协同监管”实现指挥调度高效联动,建有“一张图”综合调度体系,利用800MHz无线通讯集群、5G执法记录仪和车载定位设备,对全市执法人员进行统一调度。
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新闻发言人、副总队长于鹏介绍,“智慧文化执法监管平台”的投入使用,标志着适应北京市文化市场监管工作需要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初步建成,有效推进了依法行政、规范执法,大幅提升了首都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水平。
“2023年3月,平台中文化市场分级分类监管子系统升级完成,实现了对北京市文化市场经营主体的精准化管理,全面促进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于鹏表示,系统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将上两个年度文化市场经营主体被检查和处罚的数据,以及行业、地域等6种风险因子参数带入分析模型,计算出文化市场经营主体的信用风险分值,从优到差对应A级(绿色)、B级(蓝色)、C级(黄色)、D级(红色)4个等级。
在执法监管中,执法人员依据模型评价结果,对于信用较好、风险较低的A级(绿色)市场经营主体,推行“自我声明”监管模式;对B级(蓝色)市场经营主体,开展“电子函询+自我声明”监管模式。除遇专项执法任务或接办投诉举报等情况,执法机关原则上不对上述两类主体实施主动检查,逐步降低现场检查频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对于信用风险一般的C级(黄色)市场主体,按常规比例和频次抽查;对于违法失信、风险较高的D级(红色)市场主体,可适当提高检查比例和频次,依法依规实行严管和惩戒。具体应用在“双随机”抽查概率、全面推进差异化服务和监管、处罚裁量考量、推动行业自律4个方面。
截至今年6月,系统已完成“自我声明”类监管1120次,“电子函询+自我声明”类监管919次。于鹏说:“文化市场分级分类监管系统的投入运行,旨在确保执法公正、公开、透明、高效,最大程度地保障市场主体合法权益,全面促进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促进首都文化行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数字智慧监控 提升执法效率
近年来,借助综艺、短视频的热度,脱口秀、相声等线下语言类演出市场持续火爆,但也频频出现内容低俗等问题。而且,随着线下演出小剧场数量越来越多,如何实现全景式监管成为文化执法部门面临的难题。
为此,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以“小切口”的方式在文娱领域开展非现场监管技术措施落地试点,在语言类演出监管上推广运行“语言类演出非现场监管系统”,让非现场监管技术措施成为加强市场监管的有力抓手。
该系统依据语言类演出审批数据,结合演出场所风险信用等级,将全市演出场所划分为高频重点演出场所和低频临时演出场所两类。该系统运行初期,在高频重点演出场所安装固定音视频监管设备,并根据场次增减做出动态调整。监管设备实时采集演出现场音视频数据,并实时回传至市区两级指挥调度中心,执法人员依据管辖权限在电脑端和手机端开展非现场监管。同时,尝试利用语音、语义识别技术,使用国内自主研发语言类大模型对回传的现场演出视频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出具系统分析报告,供执法人员参考。
“语言类演出非现场监管系统”应用了先进的数智技术。于鹏介绍,系统利用大数据,在分级分类精准评级基础上,建立涵盖八大领域150项职权的非现场检查事项清单,占日常检查事项的80%;以“动态风险监测+区块链存证设施”为核心架构,推出取证固证“链上”运行,着眼破解非现场执法过程中电子数据“取证难、存证难、示证难、认证难”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用时5分钟对1小时的演出视频分析出监管结果。
于鹏坦言:“该系统大幅提升了检查效率和监管覆盖面,在演出市场监管领域有效解决了‘大市场、小队伍’的不均衡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对演出经营场所的现场检查频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截至今年6月,全市已安装固定监管设备场所57家,非现场监管语言类演出2100余场次;北京市非现场检查量占比为70.51%,有效推动首都文化市场非现场检查率同比提升50%。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扎实推进工作,努力构建‘互联、互通、互融’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信息化新格局,力争于2025年建设成为国内文化市场智慧执法示范标杆。”于鹏表示,北京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总队将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效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首都综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4年7月11日《中国文化报》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