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低碳发展日益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全球大背景下汲取各国有益的低碳发展经验,正确判断低碳发展的困难与挑战,对中国走出一条自己的低碳发展路径尤为重要。
低碳发展与转型路径的国际经验
对于绿色发展概念的认识,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1989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等人在《绿色经济蓝图》中首次提出了“绿色经济”的概念。我们认为,绿色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在实体部门中构建一个基于全产业链的绿色化的制造体系、销售体系和物流体系。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发达国家开始在绿色经济领域发力,推行绿色新政,挖掘绿色新增长点,提供绿色就业岗位,从而使人类的发展驶向更加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从绿色发展的概念来看,其内涵和外延都是动态的。绿色转型的重点在于实体部门,也就是说实体部门的绿色转型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步骤。进入21世纪后,实体部门的发展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服务化的发展方向。产业之间的边界更加模糊,绿色技术在实体部门的应用潜力以及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的市场空间在逐步扩大。同时,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的逐步加深,绿色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在不断调整。在绿色发展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积极谋取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环境恶化的全面脱钩。绿色转型,特别是实体部门的绿色转型,是一个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者的绿色责任一定要延伸到整个产业链条、整个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中。
回顾环境史,或者是污染治理史,可以看出,尽管在19世纪中叶以来,工业化国家就已经开始认识到污染给环境带来的问题,并且开始了环境治理的立法,但是,人类对工业生产引发的影响的认识仍然经历了非常曲折的过程。20世纪50—60年代,人类历史经历了所谓的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快速的工业化,以及超前消费的模式和理念,使发达国家的物质财富极度膨胀,但由此也造成了环境公害事件的泛滥,使人类生产生活陷入了史无前例的环境危机中。
在这些环境危机的冲击和巨大的压力之下,发达国家加快了环境治理的立法进程。到20世纪70年代,大部分的工业化国家已经创立了环境政策的法律体系,设置了环境执法机构,推进了环境自治团体的改革。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达国家污染治理模式或是路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开始由末端治理转变为清洁生活。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世界各国更加积极地寻求清洁能源,抓住机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创造绿色就业岗位。同时,加快与绿色发展相关的整个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变革,从而确保绿色增长不是短期的危机应对措施,而是能够成为社会变革的持久动力,并最终共建零排放的社会经济体系。
从全球历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情况来看,英国、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在经历了碳排放的快速增长之后,在过去15到20年间相继实现了碳排放总量的达峰,而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后发大国,仍然处于排放增长比较快的阶段。中国树立的2030年总量达峰的目标,无论是从结构调整的角度上看,还是从经济增长的角度上看,都面临很大压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其他国家发布的实现碳中和的时间。从现在的情况进展来看,北欧国家在碳中和的时间确立上是最为领先的。芬兰提出要在2035年实现碳中和,冰岛和奥地利提出的时间点是2040年。普遍而言,欧盟确立的2050年是世界范围内接受较广的目标,比如加拿大、英国、智利、哥斯达黎加、韩国、斐济、丹麦、匈牙利、爱尔兰、新西兰、南非、瑞士、西班牙等国家确立的碳中和的实现时间都是2050年。中国提出2060年达到碳中和的目标。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后发的工业大国,提出这一目标既是负责任的,也是非常艰巨的。
相对而言,新兴经济体的减排压力较大。原因在于,一是产业结构还处在巨大且激烈的变化之中,二是能源消费或是能源结构也存在较大问题。另外,从人均历史积累碳排放的角度来看,新兴经济体、发展中国家还未充分享受到工业化的成果。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碳排放总量的达峰,进而实现碳中和,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在所有减排路径中,重中之重的是能源转型。因为对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来讲,能源领域的排放仍然是碳排放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大国都在加紧推进能源转型。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就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的多元化。但是目前发展清洁能源,面临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比较贵,尤其是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但是随着政策的推进以及技术的进步,发电成本在下降,清洁能源变得越来越有竞争性了。第二个问题是清洁能源发电的稳定性不足。特别是风能、太阳能,因其自身发电规律和技术特点不稳定,容易对电网造成一定冲击。现在这些技术在慢慢成熟,问题也在逐步解决,可以预见,未来清洁能源占所有能源供给的比重会越来越大。
我们再来看一下美国,要想实现2050年达到碳中和,作为一个消费大国,全球第一的经济体,美国需要采取什么样的路径?首先,在未来10年中,美国需要将风电和光电装机容量增加3.5倍,达到500GW。美国要淘汰大多数燃煤电厂的同时还要保持目前的发电能力,以确保整个美国电网和电力供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其次,增加零排放汽车的销量,使其占销售总量的比例达到50%。
建筑的节能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以往我们观察到美国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环保但不节能,而未来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提升建筑热泵的使用,使其比例增至50%。另外,所有新建筑物和家用电器要满足严格的能效目标,要投入更多碳捕集、碳固和碳中和燃料技术的研发。最后,要建立电力传输线路以及二氧化碳和氢气传输管道。
日本是一个能源极其匮乏的工业大国,其实现碳中和的基本路线是通过技术创新。如,使用生物燃料、大力发展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另外,日本也非常重视建筑和交通的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困难
虽然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应对气候变化下加速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大绿色投资、推动绿色发展的基本共识,但是实现起来却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障碍。
第一,从全球最新的实践来看,落实碳中和目标的进程似乎偏离了政府和产业界的预期,现在的资金缺口和技术缺口都非常大。从短期来看,各国政府为了应对疫情都面临着较大的财政压力,巨额的财政支出挤占了各国的绿色投入。尽管企业界对绿色转型的共识在不断增强,但目前各国的政策力度显然没能消除市场主体因为低碳技术研发前期投入大和投资回报不确定而产生的对绿色项目的顾虑。现在普遍的现象是,绿色研发也好,绿色产品服务的市场化也好,都需要巨大的投入,而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的关于绿色金融的支持力度。所以,企业融资面临着很大压力。
第二,从全球绿色复苏的实际进展来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世界主要经济体用于经济复苏的支出中,仅约18%属于绿色项目。这样的力度和进展很难支撑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虽然可以肯定的是绿色会成为新型全球化的主基调,但是全球低碳治理仍然很难摆脱机制性的障碍。因为各国都会考虑自己的目标、路径以及困难。建立一个零排放的社会经济体系,需要更加有效的国际行动。同时,也可能进一步加剧全球竞争,引发相关领域发展水平和政策立场的分化。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各国的声音都是不同的,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既要考虑到自己国家的现实需求,又要考虑到自己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发达国家、新兴经济体、最不发达国家,在利益和目标上都有较大分歧。
在这种情况下,明确碳中和的时间表仅仅是迈出了第一步。在碳中和目标倒逼实体部门进行低碳转型的现实压力之下,全球绿色竞争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资源和能源矿产领域,而是在绿色产品、低碳技术、生态系统、排放标准、环境规制、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全面铺开。
第三,在已经明确了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整合低碳发展资源,形成统一的碳市场和交易机制,可能会强化产业链的区域化倾向。近十来年,全球价值链出现了区域化和多样化的倾向,而碳交易市场或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确立,可能会强化这一倾向,并且引发绿色标准体系主导权的竞争。
第四,不断细化的减排目标可能会拉开不同行业价值链之间的绿色基差。比如汽车、钢铁、石化、建材、有色金属等,都是减排压力突出的一些行业。随着各国对燃油车的限制增多,很多汽车企业都面临着转型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又涌现出了新造车势力。这些新造车势力加入之后,会对产业链的绿色化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我们不能单纯地只在现有的基础路径下就断定纯电车是节能减排的,我们还要在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条中进行科学地评估。一些燃油车也正在接近现有技术路径下排放的极值,它们的减排空间还有待进一步的评估。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传统的高碳行业就会在世界范围内寻找新的排放洼地。在全球分工体系中,跨国公司在全球投资,追求成本洼地,未来还可能会有排放洼地。什么是排放洼地?那就是一些欠发达的还没有确立碳排放强制性标准的以及没有树立碳中和目标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对一些传统的高碳部门有一定的包容性,会有一定的引资需求。这些行业在那些国家和地区还可以生存一段时间,但是大的方向和趋势仍然是必须进行转型。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这些传统高碳行业的转型,任何一个国家都很难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第五,全球范围内一些环境规制体系比较薄弱的国家和地区,充当了全球分工体系下的“污染天堂”。在碳中和目标确立之后,在全球绿色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些原来充当“污染天堂”的国家和地区,可能被进一步锁定在全球价值链的黑色或褐色的环节中。这些黑色或褐色的环节,本身就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环节。这些“污染天堂”的存在,或者是这些绿色基差的存在,不利于全球气候治理和产业链的均衡发展。在碳中和目标下,国际绿色竞争会加剧,但合作也会出现新的方向和领域,而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制度建设、技术水平、资金投放等,都会存在分化的局面。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当前,越来越多的国家把环境保护作为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时间更紧、困难更多、任务异常艰巨,我们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创新驱动和低碳发展,成为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实践者,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