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联合会定于2003年8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2003中国500强企业发布会暨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座谈会”。搜狐财经频道独家图文直播。
主题:中国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主讲人:陈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
很高兴有机会,特别是来自于我们国家经济实力最强这么一个企业群体的代表一起交流我们国家企业做大做强的问题,我想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高兴的事。
会议主办方研讨会座谈会主办方给我们一个题目,我们怎么做大做强,其实依我看,这个问题不用较劲脑汁想很多办法,为什么中国有句古话时世造英雄,造就中国走向世界,成强世界大企业时代已经到来了,我们的企业在这样一个时代当中,已经必将成为世界上的具有国际竞争里的大企业,在过去二十于年已经走过很长的阶段,在最初的十几年中,我们努力把企业做大做强,努力使我们的企业成为国际竞争力企业过程中,最开始我们主要苦于扩张供给,扩张生产能力遇到很多障碍,技术要素投入不足,资金急剧能力不足。八十年代初期,我们最初建宝钢的时候,第一期建设300亿人民币投资,那得是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才能办得到的,就这把冶金部拉到人民常委会,摊大求洋,买外国设备,买外国设备专门吃进口矿,那时候做大做强的障碍是什么,资源资金急剧能力不充分,发展能力不充分,我们远远走过这个阶段,我们从1998年以来,如同大家所知,我们面临的是什么呢,是普遍性供大于求。从第九个五年计划,第九个五年计划我们企业和强方向努力遇到一个新的问题是呢?需求市场的扩张制约,第九个五年计划明确列出,汽车行业一汽、二汽、上汽三大轿车汽车规模单厂达到40万辆,2010年达到一百万辆,如同我们在座估计,汽车行业来的代表,在那五年当中,我们的生产能力总是大于实际产量,产量总是大于销量,如果市场许可,我们根本用不到到2000年末,在1998年左右,我们一汽、二汽足以生产能力扩张单厂规模40万辆。显而易见,在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市场和消费需求,现在不一样了,这两个阶段都已经走过去了,我们走过来大家有充分用武之地,市场增长前景非常广阔的这么一个时代。我不赞成今年以来有些学者说,我们现在的汽车生产能力已经过剩了,我们房地产投资过热了,或者我们某些领域有通货膨胀的危险了,应当说,我们在经济运行调控中的政府政策,总是在一种倾向下防止被掩盖另一种倾向,这是对的。但是我不认为我们的企业已经走到头了,我们已经需要小心谨慎地迈步了,不是。我们现在需要鼓足干劲迈步的时候。做大和做强不是你想做和不想做,而是这个时代已经促使你必须做大做强的问题。何以见得,我们举几个产业的例子跟大家交流,现实的交流。
人们说中国现在上了多少万辆的汽车生产能力,上了多少厂家,推出多少品牌,这个能力已经过剩了,已经超出人们的需求,我认为这种看法还停留在十年前五年前的判断。我清楚记得一个例子,在我们第一个翻两番战略制定的时候,八十年代初期第六个五年计划制定当中,六五计划是实际执行两年才对外公布,那时候有专家写文章写报告给中央说,皮鞋这个产业太过热了,当时我们有十亿人,十亿人都穿皮鞋,那得杀多少牛啊,根本不可能办到的事,中国当时牛的存量是有数的,一张牛皮能生产多少皮鞋也是可以算得出来,把这些牛全杀了也不够中国人穿皮鞋的,所以万万不要鼓励人们穿皮鞋。到了这一个发展战略实现之日,我们新的翻两番战略推进之时,人们看到的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有13亿人,这13亿人中穿皮鞋已经是寻常普通事,普通老百姓都穿上皮鞋了,我们在座女士大概家里没有30双皮鞋,28双总有了。我们有了这么多的皮鞋,到皮鞋店里头,皮鞋卖也卖不出去,搁在货架子琳琅满目,各种各样的,像掉下来了一样,牛杀光了没有,我们一打听,牛不仅没杀光,比八十年代初期翻好几番,我们有专门做皮夹克的牛待遇非常好,不能往身上打鞭子,打在包了身上有鞭子印,品质不行,不行,有专门吃肉的牛,分为吨火锅的肥牛和炖吃的牛肉,喝牛奶有蒙牛高钙奶,吃胡萝卜不吃草,哪来这么多牛,用15中以上的数学模式算不出来的数我们实现了,市场经济的魅力、魔力、活力、创造力就在于此。我们不认为中国有些产业已经像人们警告的那样,到了过热的边缘,当初我们不认为中国皮鞋业已经过热一样。相信市场经济的创造力,相信正在出现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化生活方式的人群正在急速扩张,相信人们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相信在这个收入特定收入水平下,人们的私人财富累计能够支撑这样的新的消费需求。
我们去年中国汽车业,汽车产量增长36%,去年单轿车一项增长51%以上,去年全世界的轿车产量和2001年相比增长不到2%,只多卖出不到一百万辆汽车,全世界汽车生产能力是5400万辆,这多卖一百多万辆汽车是哪里多卖出去是中国这个市场上多卖出去,主要是中国这个市场多卖出去,83%以上是中国市场的贡献。我们去年一年的轿车历史性的突破一百万辆大关,今年前七个月接近于去年一年轿车产量,前七个月已经生产107万,稍微乐观一点估计轿车产量销量可能翻番,保守一点估计80%增长是可以支持的。是不是我们走到头了,我们有非常谨慎认真预算的研究报告,不是随便说的研究报告,是认真的,多方面论证的一个研究报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出的研究报告,认为十年之后中国的汽车保有辆可能是一亿辆,是什么含义呢?2002年末中国的汽车保有辆是2050万辆,这意味着在未来十年我们的每年平均卖出1200万辆以上的汽车,十年以上中国汽车保有辆才是一亿辆,汽车六到七年一更新,货车更新时间短,轿车更新时间长。如果我们人均机动车保有辆达到美国现在的水平,现在全世界汽车生产能力专门给中国生产26年半,这26年半,美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不让他们买车,不许他们更新才成。我们怎么就到了过热的地步了呢?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不可能全老百姓开得起汽车,我们说现实的,我们估计现有的中国城镇居民家庭数有20%现在就买得起和用得起汽车,或者消费信贷的帮助下,买得起和用得起私人轿车。这是有,国家城市局城市居民收入抽样调查过去四年资料为依据的,基本指标家庭金融资产存量在十万块钱以上,或者家庭月收入有稳定来源的四千五百块钱以上,我们认为这个家庭买得起车,这样的家庭有20%,我们认为估计不冒,中国城镇居民家庭,现在的城镇居民家庭数的20%是多少呢,是两千六百三十万户,去年我们的汽车业大增长,我们不过卖310多万辆,我们不认为,中国的汽车业走到一个需要刹车,相反,我们刚上高速路,刚刚挂起高速档,这个产业将在未来二十年中,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一花独秀的格局仍然是最强有力的引擎。我们讲汽车业并不是讲汽车业本身,中国很多制造业以及城市化工业化密切相连的产业都正在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包括我们房地产业,过去一年来,房地产业的投资增长,投资规模和上一年相比增长的速度太快了,银行贷款太多的比例流入这个产业的,我们现在的房地产中闲置房太多了,这些理由确实惊起非常令人相信房地产业发展是过热的,是不是?此一时彼一时,过去拿体温表一量就是病,现在一量就不是病。什么叫过热呢?有这么几种情况,投入某一个领域里的货币投资规模,远远超过资源可供量,导致物价飞涨,房地产规模固然比前年去年增长比较快,导致我们砖瓦灰石买不到,没有,导致钢材水泥买不到,也没有导致短缺,2000年中国的钢产量1.2亿吨,01年1.4,去年突破1.8亿,去年一年和去年相比钢产量增量相当八十年代初期全年的钢产量,今年突破两亿吨没问题,供给能力是充分的。尽管我们目前一些建材价格市场仍然是一个较高的位置,但是并没有出现严重的短缺,并没有因为引入某一个领域的投资规模,导致了实物可供量出现短缺,不像九十年代那个房地产热的时候,满大街的公共电话拿着呼机等回呼,排着队说,有没有钢材,有没有水泥,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现象了吗?
第二个什么叫过热,如果一个领域占有太多的资源,使相邻相关的产业得不到充分有利足够的资源,这个产业发展不协调,叫过热了。我们现在银行贷款余额三分之一流到这产业中,所以称为过热。问题是我们的房地产业占有这么多的信贷资金、资源之后,是不是银行已经没有钱借给其它产业的,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在座代表,500强有银行的代表,我们的商业银行苦恼问题之一是什么,仍然是巨大的存差,存差的背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指标,实际利率远远高于名义利率,民间利率远远高于官方利率货币供给短缺的信号,我们没有看到。整个今年上半年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对利率的预期是什么,央行今年会不会降息。不知道在座有炒股的没有,股票市场的散户,股民,机构,券商,大家都在推测,格林斯潘美联储降息了,人民币会不会降息,储蓄利率收益已经是一倍以上高于美元了,王教授讲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缓解升值压力显而易见货币政策调整应该调整利率,防止人们都换成人民币套取利差,并没有出现名义利率,实际利率相当于名义利率加上通货膨胀率,我们通货膨胀率到今天还是在极其微弱的正增长,随时可能跌回负增长,到去年年末连续15个月我们物价还是负增长。有什么根据说,我们已经到了过热了?在房地产业这些产业进一步扩张做大做强反对声音,其中一个最有利的武器说,我们现在有1.4亿平方米的闲置房商品房卖不出去,明明卖不出去,供大于求事实摆在这儿,还不过热,我相信在座听了这样的论证相信这样的事实相信这样的判断。
再给大家一个判断,假定我们来自各个不同的城市,大家想一想自己身边居民朋友、亲戚,你的下属,你的职工,城市居民中有20%的家庭想改善住房条件,这个估计过不过?城市居民中津津有20%的家庭想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这20%城市居民家庭每户没想住别墅,没想住豪宅,比想比现在住的房子增加二十平方米,就这么一点小要求,增加一间卧室,厅大一点,孩子上大学,礼拜六回来不方便,仅此而已,没有高要求,这估计不过分吧,20%的城市居民家庭,2630万户,每户增加二十平方米,这个需求我们现在得有5.2到5.3平方米的房子,才能支撑他们的现实需求,我们有这么大的闲置吗?
实际上我们今天不是专门讲,房地产业是不是过热的问题,实际上我们为什么有1.4亿平方米的商品房闲置,那不是因为房地产业规模太大了,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只造豪宅没造中低收入的住房,是因为城市住房资源里边的存量资源没有充分进入市场。住房这种东西,被分割的,在市场交易中被买掉的。假定有一个250平方米的别墅,这250平方米的别墅是怎么卖掉的呢?被一个原来住在高档公寓180平方米的老板,最近生意做得不错,卖掉公寓买了250平方米的别墅,原来一个小老板最近又发了一笔小财,卖掉120平方米的普通公寓买了高档公寓,原来住七八十平米居民楼的居民,闺女孝顺给父母改善住房条件,把七八十平米换到一百二十平米,四五十平米单元楼卖掉居民住房买了七八十平米,平房院住到单元楼里头,外来经商务工人员买了平房原,在一系列交易过程中,分割的买掉我们称之为增量资源250平方米的豪宅或者是别墅。由于我们城市住房资源大量存量资源没有能够充分进入市场和加入流动,使我们一方面有大量要求改善住房条件的居民需求,现实消费能力,另一方面我们有了供给的剩余。如果我们每年房地产交易中有85%是二手房,交易总额85%是二手房交易额,我们现有存量资源根本不存在问题,我们现在问题85%每年房地产交易总额中,增量资源是新房子的交易额,大量的存量资源不能加入流动导致了我们现在的问题存在。不把这个问题看清了,单纯用一个简单逻辑,买不起房子,一半有大量的闲置,解决问题的办法拆掉豪宅建中低住房,政府想办法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只有一个简单的办法,这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的思路?我们举这个问题也和其它产业发展前景,我们认为非常乐观的判断论证这个问题,和这个问题密切相关的。
去年十六大提出再翻两番,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在十六大报告中,我们提出城市居民人口将呈大幅度提高,最初在酝酿这份报告是量化的指标,全面小康实现之日,我们将城镇居民所占比重将超过50%,因为中国的政坛有一个习惯喜欢刮风,一旦写入各省我的城镇化超过50%,各地各县超过50%,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中国是严重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最后的十六大文本是大幅度提高城镇居民所占比重大幅度提高。但是我们心里头估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居民所占比重超过50%是非常可能实现的,那个时候中国的人口将超过16亿。给我们大家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们现在的城镇居民人数是4.7亿人,也就是说,我们还有3.8亿到4亿人得搬到城里住,在未来20年中,2020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是15.5平方米使用面积。拿15.5乘上4亿人,未来20年现有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都不改善,我们还得盖多少房子?20年不是一个太长的时间,我们除了盖居民住的房子,还得盖城市,还得组织基础设施、施工,这些我们又需要多少的钢材,多少的水泥。这些人加入城市化生活方式,我们还得需要多少汽车?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我们现在的经济已经在高速增长的道路上走到头了,我们同样也没有理由对中国企业做大和做强表示悲观,我们用不着悲观,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争取在这样一趟列车上我这个企业我这个品牌不要被甩掉就好,你有的机会做大做强,时世正在造就英雄,这是我想说的一个怎么做大做强的看法。我们已经走过了供给制约的阶段,走过了需求制约的阶段,我们正在应来市场快速扩张的阶段,给我们做大做强最好机会已经来了,实际上这个市场并非只是为汽车和房地产业预备的,轨道交通,房地产上游的钢材以及金融业的发展,都提供了非常良好的市场机会。
刚才听到王教授给我们讲人民币升值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问题,最近大家从各种媒体上读到美国、日本为首呼吁人民币升值,给我们施加很多的压力,这和我们做大做强拥有国际竞争力的问题联合在一块了。别以为中国迅速扩张的市场就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给我们中国制造业企业留着的呢,不是的。别人想着方算计我们呢,在我们还没有看清楚市场扩张潜力以及我们怎么往前走的时候,别人已经替我们想好了,它怎么来抢我们这个市场。我举一个例子说,很多人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来自外汇储备,来自人民币的购买力或者其它,我们的经济总量。在任何时候一个国家币种升值和贬值因素都是同时存在的,从来没有一个时候只存在推动人民币升值的力量,不存在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我们国家从98年到现在面临什么问题,面临通货紧缩的趋势,通过紧缩是什么,就是币值上升,每个单位货币购买力在上升,也就是说,实际上人民币在过去五年物价负增长微弱正增长,它的购买力相比较人民币应当贬值才对,两种因素都存在,日本为什么要提出人民币应当升值,特别是跑到七国财长会议上呼吁对中国施以广场协议。我不认为这是贸易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的动机,我认为这是产业政策方面的动机,何以见得呢?产业发展和我们这些企业做大做强密切联系,产业政策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将其玩到如火纯清的地步。在日本政府的扶持下,日本六十年代成为钢铁大过,七十年代汽车大国,八十年代成为家电大国,九十年代想成计算机大国,他没成了。城市因为从1948年帮他日本经济复兴化,一美元对360日元低汇率,日本产业有二十多年的振兴机会,强劲发展自己的出口竞争力,到七十年代中期,1974年、75年的时候,日本钢铁业的吨钢成本相当于老排钢铁大国美国的56%,日本汽车出口已经世界第一,1981年的时候,日本卖给美国多少辆汽车,396万辆汽车,一年,日本的厂家从日本生产卖到美国汽车,不是日本牌号396万辆,买1.05万辆汽车,贸易平衡情况是400:1,竞争力的差别是如此明显,日本政府也对产业仍然实施政策保护,政策保护不是树一个关税壁垒,也不是写在文件中某种东西,把日本人政策实行的是非常狡猾多样的,从七十年代末起,日美因为汽车贸易摩擦年年谈判,每年谈判日本代表态度好极了,从进门不停鞠躬,我们又表现不好,卖给你们这么多,我们自律,美国人认为态度很好,看一年表现,1982年除了美国以外287万,美国才卖了63万辆汽车,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差别这么大。第二年日本代表态度还非常好,我们去年整顿了,发文件,鼓励日本厂家
到美国投资设厂,力度不够,厂家不听招呼,回去我们要给它500强好好整顿,放心这次政府采取措施了,第二年照样如此,逃生依旧,年复一年,从春到夏,从夏到春,1985年连续拖了五年,日本产业包括钢铁汽车特别是汽车业国际竞争力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时候,通过拖延的政策,美国人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天真,多么的可爱,在纽约这个地方有一个广场酒店,召集其它五个发达国家定了一个协议叫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从那以后从一美元对240日元进入第二个升值阶段,到现在100多日元对一美元。这个过程我们想说,中国人民币应当升值,人民币施以广场协议,中国钢铁和汽车,日本的钢铁汽车和美国国际竞争力的比较的程度,我们有这样强国际竞争力吗?去年汽车产业的产量和销量有前所未有的大增长,去年汽车也有出口,去年中国汽车业说出来不怕在座汽车业代表不好意思,我们出口了多少辆汽车?两千辆,以微面为主。我们远远没有日本被施以广场协议时候竞争力,凭什么说,中国人民币应当被施以广场协议。日本居心何在,并不像日本代表所说的,因为中国卖给日本市场东西太便宜了,他们认为中国管他们要的钱这么少,他心里不痛快,绝对不是这个理由,日本人什么时候能把实话说出来,这个民族就有比较大的进步了。第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外国汽车进口中国的时候有一个保护期,有一个关税壁垒是逐步降低的,若干年内,现在我们汽车业在过去几年中,推出的新品牌产量增量部分,大家想一想主要是SKDCKD的组装车,最明显品牌最多,产量增量最快的是日本汽车,包括在座的一汽、二汽,或者其它,广汽,接替法国人,日本本田。日本厂家在过去两年中和他们八十年代我们在那个时候,企求日本和我们合资合作生产汽车的态度表现出180度的大转弯。为了配合这样一个产业发展的目标,日本的财相专门跑到七国首脑会议,人民币应当升值,在这个结骨眼人民币升值的结果是什么呢?大量的日本汽车零部件进口中国的价格大大降低了,提前绕过了税率的壁垒,通过汇率的调整更方便进入了中国市场。
还有三年保护期或者若干年保护期,不跟你谈降低税率的问题,我通过汇率这个办法,实际上使我在中国市场上价格具有竞争力,人民币一旦进入上升通道的话,在未来五年内人民币不断升值,国内配套生产能力会怎么样。我们好不容易从变速箱组装,仪表组装,价格质量和日本进口部件差不多,可以取代它了,人民币又升值,又没有它便宜的,得改进管理,引进技术,改到有竞争力,人民币又升值了,五年之内别想推进我们这个产业现有的组装基础上的国产化。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保护期大大提前的,用汇率的办法绕过税率的办法。日本人给我们演绎出地道战用过的招,打枪不要,悄悄进庄。实际上,并不止对汽车业如此,对钢铁业也如此,中国钢铁是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从1996年我们占据这个位置,没有什么异议,我们有千万的若干高档产品需要进口的,多则三四千万吨,少则一两千万吨,我们在调整我们的钢铁产业产品结构实现自己的技术改造,技术生产能力和产品结构升级过程中,这个阶段人民币升值结果什么,日本高端产品一下子把你的努力抵消了,高端产品市场仍将为国外钢铁大国市场占据,我们仍然停留在相对大而不强的地位上,一方面举汇率的办法,一方面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做大做强的历史机遇,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对这个机遇悲观,我们只要脚踏实地做下去开不开研讨会,想不想什么招,你都一定有机会做大做强,但是另一方面别把这个机遇想成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国外竞争者算计我们的招数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可能还要阴险和巨大得多,我们还需要在多方面努力,才能真正实现我们今天所讨论的题目,让中国的大企业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
以上情况跟大家简单交流,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陈淮研究员对我们做的非常精彩有自己观点,对大家启发很大的报告。大家再次鼓掌表示感谢。
主 题:中国企业如何培育国际竞争力
主讲人:陈全生(中国企联常务理事)
刚才新户同志已经介绍了,我再自我介绍一遍,目的是什么呢?有新浪或者搜狐,还有一些新闻媒体的先生、小姐们,我称他们叫无冕之王和无冕之王后,希望你们手下留情,我今天参加会中国企联常务理事,以这个身份来的,因为研究室明确规定到外边去讲,不能以研究室的名义,不能代表国务院研究室,因为外边人都在研究。我们开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会,大家看二楼三楼上面,一片摄像机头一片,有人专门对准某一个领导,每一个领导一直到结束,那都是专门去研究的,研究喝几次水,身体怎么样,上过厕所没有,有人扶着没有,扶的力度大小,和谁谈话,和谁姚耳朵,还对口形,确实有人在研究这个事情,我说话有时候冲了一点,冲了一点更担当不了了。有时候缺点和优点是共生中间这个度是很难掌握的。一难掌握了,就出问题。
我给大家介绍一个过去的事情,93年的时候,我曾经提出了我把所有的国有企业都搞好,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不可能什么原因,小马拉不动大车,这么多国有企业,几十万个国有企业,都想给弄好了,国家财力这么一点,都往里投,怎么可能呢?不可能的事情。当时还举了一个例子,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49年的时候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从此中国的企业就不能死了。中国社会主义的企业只能生不能死,怎么能破产呢,社会主义企业能破产吗,我们企业就压下来,该破产的不破产,该不倒闭不倒闭,一直积压着。如果那个时候宣布中国人也不能死,老了不能死,病了不能死,意外事故不能死,企业是生命体,企业是生生死死,是自然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四十年五十年的包袱,把所有的都弄好是不可能的,小马拉不动大车。没必要什么原因,没必要在产业结构不合理,在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在技术等级不合理等等众多不合理,结构不合理情况之下,把所有的企业都搞活,意味着在原有不合理的基础上意味着把原有不合理的结构强化固化,固化和强化原有不合理结构,这根本不对,所以没有必要,搞活一批企业。同时还要搞死一批企业,要死让安乐死,别引起社会太大振荡。现在看来问题不大,在当时报纸宣传说,那时候国家经贸委官员提出明年改革新思路,搞活搞死企业并重,相当日报、香港的报纸国内的报纸四十多个报纸转载,请清泰同志找小生谈一下,我没讲并重的事情,这是作为一个插曲,如果要报道讲话希望……有时候不留神的地方,我也好改正改正,有个改正错误的机会。
企协领导怎样培育大企业竞争力,我想了想,讲三个问题。第一个关于企业发展战略问题。一个大企业没有发展战略,没有灵魂的企业,而且现在目前来讲,要求大企业必须有发展战略。我搞过公司集团审批,拿着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可行性报告没有花五万块钱我不干,当时很横,比较年轻比较气冲,为什么呢?一定要认真研究企业发展状况,前景是什么,你得研究好才行,你不研究,你不知道你要干什么。
比如讲,我举一个例子,没有任何对现在搞战略的批评。大企业都在搞对标,许多企业都在搞对标,国际上500强的同业,要找到它,把内部的指标找过来,差在什么地方,产值差多少,设备差多少,利润率差多少,都在搞对标,现代企业制度搞试点的企业。然后想学,我说这个没错,比学赶帮超,向好的学习,要跟上。但是我想提醒一下,我们是研究竞争对手。竞争对手的强的东西,你去学,没有问题,应该去学。但是你打不过他,你必须超过他,你才能打过他。而且最核心的东西他不会让你学到的,怎么让你学到,哪个企业的老板让企业最核心的东西让别人学到。你得明白研究发展战略是什么目的?是研究对手,研究对手,为什么呢?研究什么呢,发现他好的地方,他强的地方,我躲开它,我绕开它,那是人家的优势。我不能拿过我去打人家的优势,最快的地方,我不碰它,我绕开它,这是研究战略。与此同时我除了研究先进的一面,我还得研究落后的一面,更重要是研究它弱势在什么地方,它问题在哪儿,软肋在那儿,我往那儿捅刀子。我们在研究战略的时候有一个误区,今年投入多少,产出多少,明年又增加多少投入,后年又有多少产出,是这样一种研究战略,这不叫战略,这叫生产计划这叫生产规划,连续五年,每年递增多少,第五年头我达到什么水平,这不叫战略,这叫发展规划,发展计划。
计划和发展战略是不一样的,发展战略是什么,发展战略是环境研究,发展战略是什么,发展战略是根据明天将要发生的变化决定今天干什么事,计划是根据今天的情况决定明天干什么事。计划根据今天发生的情况,决定我明天干什么,战略明天将要发生的情况决定我今天干什么事,这是不一样的,这个东西要弄清楚,发展战略是环境研究要研究竞争对手,最开始研究市场,研究市场缺口,研究市场占有率。最后,由此延伸到市场竞争对手。我个人认为,战略最重要的研究就是研究竞争对手。你可以看到有许多的企业发展战略,但是最核心的一块密不可缺的,不会告诉你,那一块就是关于对手的研究。研究什么对手呢,研究现在的对手是谁,潜在的对手是谁,过去是对手,现在不是对手了,为什么?他的教训是什么?研究国内的对手是谁,研究国外的对手是谁,研究中国人对手是谁,研究大鼻子对手是谁,研究境外对手也同样如此,研究大鼻子对手是谁,还要研究华侨的对手是谁,黄种人的对手是谁,研究对手的对手是谁,你要和对手的对手搞联合,研究对手的盟友是谁,防止盟友包围你要吃掉你,还要研究达不到的对手是谁,你打不倒我,我打不倒你,我们不能再打了,否则第三者起来了,否则有战略同盟,什么叫双赢,你打不倒人家,人家也不打不倒,大家看到了,我们不打了,我们形成战略同盟的联系。我们在发展战略的时候,我觉得有很大的误区,像这种研究对手比较少,我看过几个公司有,但是真正做的深的,到位的不多。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