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九“燕九节”来源于道教,是为纪念道教全真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而设立的。开始时燕九并不叫“燕九”,而叫“宴丘”,因用酒席等祭拜丘处机而得名,后来的传承过程中又遇其它事,便传成了“燕九”。
道教是在中国诞生的本土宗教。虽说道教是1800前由天师张道陵建立的,但道教的神灵和思想却远远早于这个时间。黄帝时期,人们祭祀山河湖海,形成了早期的神灵体系。周朝时,形成了天神、地祗、人、鬼的概念,道教的诸神和卜之术就此产生。到春秋战国时期,老子作《道德经》,从而促使″修炼成仙,长生不老″理念的形成。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求生存,道家吸纳儒家的三纲五常、墨家的机巧、阴阳家的五行阴阳、医、兵、法、纵横等学说,使道教得以延续。到东汉时,经张道陵天师的整合,真正的道教才以一个宗教的形态展现出来。
丘处机1148年正月十九,生于山东栖霞。他19岁出家,次年拜全真道主王重阳为师,道号长春子,金代元初道士,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因以74岁高龄远赴西域,劝说成吉思汗止杀爱民而闻名世界。丘处机被称为道教宗师,归功于金朝元朝时期,他对全真教乃至整个道教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他所创龙门派,为全真道传承的主要教派。撰有《大丹直指》、《磻溪集》、《摄生消息论》等书。而他能够使道教大兴也得益于他的西行,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尊重与支持。成吉思汗尊丘处机为国师,“神仙”,让他主掌管天下道教。泰和三年,丘处机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正大元年(1224年)春天,丘处机应燕京官员的邀请主持天长观。正大四年(1227年),成吉思汗下诏将天长观改名长春宫(今北京白云观),并赠“金虎牌”,称“道家事一切仰‘神仙’处置”。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一时间全真道达到″古往今来未有如此之盛″的兴旺局面。丘处机仙逝后葬于白云观。因此,道教设立燕九节,纪念丘处机也顺理成章。
燕九节,不仅是道教非常重要的一个节日,在民间也广为流传。明清时期,丘处机画像及雕塑往往面白无须。相传丘处机在磻溪、龙门修炼期间,为除去心魔,炼心去欲,曾经自行阉割,因而明清太监多奉丘处机为祖师爷。明清两朝太监也多于正月十九日接受阉割。燕九节清末在北京极盛,人们清晨便在白云观附近寻找相貌清秀如女孩的男童,指为长春子转世,祈求神灵保佑。
据明代刘侗、于奕正所著《帝京景物略》中记载:相传是日,真人必来,或化冠绅,或化游仕冶女,或化乞丐。故羽士十百,结圜松下,冀幸一遇之”。意思是说,在正月十九这天,丘处机必然会出现在故里或修道的地方,谁有幸遇上长春真人,就会被仙人庇护,就能驱除百病,延年益寿。正因如此,明清时期,宫廷都会遣臣在白云观内摆下酒席,隆重祭拜长春真人。一般在正月十八前来进香朝拜者,从四面八方赶到白云观。丘处机的弟子们,就在观内松树下搭起数座简易棚房,坐禅说法。香客们大都彻夜不眠,以期喜遇丘真人。十九日节庆活动达到高潮,白云观内外,游人如潮,热闹非凡。而在邱处机的家乡栖霞滨都里,建有“太虚宫”,祭祀活动同样盛况空前,逐渐形成了大型庙会,会有各种杂耍表演。
燕九节,也有很多习俗和讲究。就饮食来说,主要是“三吃”。一是吃饺子。春节和元宵节独立而存,没有收尾活动,燕九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缺,也算收尾工程。俗话说:“正月十九,年过封口。”意思是说,到了正月十九,年就算过完了,应开始迎接新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正月十九也叫封年口。年封口要吃饺子,一来饺子形似元宝,吃后可以招财进宝;二来包饺子要捏实,把口封得紧紧的,好专心新的工作生活。二是吃饺子面。所谓饺子面就是煮饺子时掺着煮一点面条,其意为“金丝缠元宝”,一年都缠着福气。三是吃发面饼。因为“发面饼”蕴含发财之意。另外饼是圆形,有着“团团圆圆”之意。
清代诗人孔尚任曾为“燕九节”作诗三首,其中之一这样写道:“春宵过了春灯灭,剩有燕京燕九节。才走星桥又步去,真仙不遇心如结。”表达了燕九节未能见到仙人的失落心情。实际上燕九节也是一种精神寄托,目的在于祈祥纳福。
愿君沐浴燕九,吉祥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