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之加速数字化转型 提升全球竞争力平行论坛
时间:2021年9月24日(星期五)下午2:00
地点:吉林长春净月潭益田喜来登酒店(宴会厅2厅)
会议内容:
马克: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参加由埃森哲中国和国家工业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中国数字指数报告发布论坛,这场论坛是埃森哲和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发展第四次发展这个报告,我们这个报告是聚焦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今年有一个特殊的背景就是数字化建设已经提升到了整个数字中国的概念,我们刚刚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在这个大背景下埃森哲和国家工业信息发布会有哪些洞见,非常值得期待?先让我来介绍一下今天出席我们这次论坛的嘉宾,首先介绍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委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先生,埃森哲全球管理委员会成员大众化区主席朱虹女士、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龙先生、埃森哲大众化区企业技术创新事业部总裁贾缙先生、微软全渠道事业部首席技术官徐明强先生,欢迎各位嘉宾,我是论坛主持人财经杂志执行主编马克。我们首先有请朱宏任理事长为论坛做开幕致辞。
朱宏任:我代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欢迎大家出席加速数字化转型提升全球竞争力,2021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专题论坛。在座的各位都是中国企业500强的代表,年前,我们第一次发布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时候,入微门槛为年收入20亿元,而今天达到392.36亿元,超过8家企业进入万亿俱乐部,更为可喜的是中国企业500强中越来越多的企业跻身全球500强。目前,中国企业数量在全球500强中的数量已经成为各国之首,在当下,全球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动荡,产业受到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不但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而且还在夯住全球竞争力的强大基础。
在进入中国500强的企业榜单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显著特征,尽管这些领航企业分属不同行业,但都致力于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发展数字经济和实现双碳目标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等围绕5G网络、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数字技术、重点领域出台了系列政策,国资委全面部署国有企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党中央、国务院就双碳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规划与企业升级转型的切实需求相结合,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很高兴看到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与埃森哲连续四年推出了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报告,评估我国企业数字化成熟度,追踪转型成效,并明确未来发展方向。该报告通过对全国众多企业的实地调研、中肯的规模分析中国企业在打造数字化能力与国际化竞争力方面的要点、难点、与突破口,为企业跨越数字化分水岭提供了指导与建议。对此,我表示高度赞赏,在中国企业500强高峰会上,这个报告为我们深入探讨、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提升全球竞争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指引,我很期待分享埃森哲大众化区主席朱虹女士以及她的同事的精彩洞察,以及其他专家、企业家的经验。
中国企业联合会成立40多年来,始终致力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以智慧企业建设推动两化深度融合,助力中国经济再创新佳绩,我们衷心希望本次论坛能帮助广大企业了解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把握数字化转型背景、夯实数字化基础,找准切入点,构筑全新竞争力,更加扎实的推进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发展,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谋好局、开好篇。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马克:感谢朱会长的致辞,下面我们有请何小龙先生,他的主旨演讲题目是“双循环新格局下的产业数字化”,有请。
何小龙:尊敬的朱宏任主席,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衷心感谢大家对此次500强企业高峰论坛,我们2021年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发布的平行论坛的指导和支持,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多年来都是围绕着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丰富了研究和实践的一些工作,我们与埃森哲联合进行的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至今应该马上进入第五个年头,已经持续发布了四年,已经受到政府广泛的关注,在今年的研究里,我们重点聚焦了新基建和双循环背景下,分析我国企业如何趁势而上,在多重社会领域塑造全面可持续的优势,具体的内容待会儿贾总为我们做详细的解读。
接下来我想基于我们以往研究的基础,就当前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机遇现状,以及下一步重点发展的方向和大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当今世界正经历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的兴起,推动了全球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的迈进,刚刚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的纲要,谋划了十四五及更长时间发展宏伟的蓝图,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的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
这个十四五的规划里面,也明确指出了以创新驱动和高质量供给来引领和创新新需求,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壮大工业数字经济能够有效的制造资源匹配的这种效率和优化,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加快国内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的改革,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的支撑,特别是我们现在,立足新发展阶段,按照咱们新发展理念,全面、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这种新发展格局,这种新发展格局就是双循环。
具体来看,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的核心关键在于激发我国庞大的内需潜力,并构建与需求相匹配的中高端的供给体系,一方面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粗生了一系列更加智能化的产品,差异化的服务,个性化的体验,带动形成了丰富的线上新经济和新消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的体系。另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们整个过程中,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各个环节的集成应用,推动我国制造业由价值链的低端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加快形成这种现代化的产业体系,构建那种中高端的供给体系,缓解需求不匹配、供需不匹配、不平衡的问题。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事关于经济的大局,更是大国经济必须要具有的基本特征,以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能够加快全社会人基料法环制造资源和能力的连接,柔和的配制和社会化的共享,全链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构建柔性稳定的产业链的竞争力。
在我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现状的趋势,数字转型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集中的体现,也是协同推进我们两个制造强过关键的举措,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制造业企业生产方式、企业的形态和业务的模式等全方位的变革,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过程,也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必由选择。
近年来,尤其是刚刚过去的十三五,十三五期间大家都看到,我们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成效还是非常显著的,体现在,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不断的夯实。2020年,全国近半数的企业实现了数字化工具的普及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的普及率达到了73%,关键工序的数字化率达到了52.1%;二、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的水平,这两年也是大幅的提升。特别是一些综合型、特色型的互联网平台体系已经基本完整,连接设备数也超过了70000多万台;三、制造业的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十三五期间全国开展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比例由增至27.9%,实现了个性化定制企业的比率提高到9.2%,新的服务的模式、新的业态蓬勃的发展也为我们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注入新的动能。
聚焦到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等重点的制造领域,由于各个行业所处的产业链的位置、行业的结构、生产的特征、发展的需求各有不同,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的特点,下面我就我们基于我们中心目前已经积累的20多万家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现状的数据,同大家一块分享一下我们研究的成果。
原材料的工业是个典型的流程性,或者复合行业的特点,主要包括我们的石油化工、钢铁、有色等细分的行业,以冶金行业为例,2020年行业数字化生产设备的联网率达到了47.8%,企业通过加强生产管理全过程和产业链供应链全环节的数据的信息的采集、分析、共享,全面提升了设备、设施、研发、生产、安全环保、产业链、供应链方面数字化的管控的能力,构建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智能生产的体系,实现了降本增效,集约高效,实时优化智能的生产,加快行业整体的智能化、绿色化和协同化的发展。装备工业是一个典型的离散行业,它包括机械、交通设备的制造等等细分的行业,以机械行业为例,实现信息化环境下产品、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一体化的关联管控和协同优化是我们机械行业实现网络化改造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实现智能制造奠定了一个夯实的基础。
年行业产品的数据管理覆盖产品的设计,工业的比率分别达到74.1、63.1%,随着行业转型需求释放,生产力成本上升等问题的凸显,个性化定制、精准的营销、在线的运维和云设计等智能化的模式已经成为机械行业主要的趋势。消费品行业,与民生密切相关,它主要包括我们的轻工、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家电等多个细分行业,以家电行业为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探索互联网工厂的生产模式,不断的加强企业内部供应链的集成互联和外部产业链的协同运作,建设为打造更为精准敏捷的供给体系奠定了基础。2020年行业的工业互联网电三的普及率达到76.1%,家电行业以用户和终端消费者接触紧密,企业积极利用这种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技术,更加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进行营销模式和产品差异化的创新,也是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可能性和趋势。
展望十四五,再谈谈几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的方向。第一、创新发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应用体系。要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主要是支持建设一批一体化发展的示范区、应用创新推广中心和解决方案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各有特色、互相集成创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体系。今年,工信部新发司把工业互联网平台和产业园区的发展正在梳理,看看工业互联网和园区发展做的比较好的,做一些试点,试点完之后,有些示范的引领,今年我们中心也是推荐了做的比较好的两个园区,希望示范引领,把工业互联网的平台更多的赋能。
二、大力发展新兴工业软件,加强工业知识统一表达,以模型的互联,工业知识的柔性等基础工作,构建工业软件价值评估机制,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突破融合发展的关键技术,突破先进的传感智能控制,工业仿真 等关键技术的转化与应用。
二、拓展制造业转型的广度和深度。
一、积极推进解决方案、行业的应用,提升解决方案在不同场景灵活的部署和综合集成的能力,持续提升重点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二、基于平台的制造资源和能力的泛在的联系,弹性的供给,高效的配推动产能在线的交易和开放共享,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的电商平台的建设,提升网上交易、物流配送、供应链的管理等综合服务水平。
三、推进制造业产业链补链的建设,鼓励中小企业开展联合的创新,和协同的制造,提升关键产品的供给水平与质量,提升供应链配套的能力。
第三个方面,要繁荣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生态体系。
一、加快产业、教育、科技、金融融通的发展,强化校企合作,引导产学研用各方的协同培育,融合发展急需的人才。
二、打造双创的升级版,打造服务型制造多层次的产业平台,加快研发制造管理商务、物流、孵化创新创造的改造。
三、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学习国际先进的经营管理的模式,加强对国际政策的法规、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等制度要求的跟踪、严判和分析。加快数字化的发展,打造数字经济的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转型是支撑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也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的支撑。
我就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咱们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简单跟大家分享,最后预祝我们本次论坛取得圆满的成功,谢谢大家。
马克:接下来由我跟朱虹主席做一个对话,这也是我第四次参加埃森哲的指数报告发布,第一次2018年,我记得跟朱主席有一个对话,提出了一个概念,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成为共识了,就是数字化一定是一个一班子的工程,如果仅仅是CTO来抓的可能不太有成绩。第二年,我记得主题是拥抱新思维,持续投入数字化,当时企业中有一个想法,数字化是不是能够解释成我今年投了明年就有效?我记得当年说数字化一定要持续,它不是一个点石成金的事,去年,大家都知道了,面临着疫情,去年9月份,那个时候疫情的分化、中国的经济已经率先的恢复了,但是企业代表对于企业数字化的投入是应该加大、投入是有分歧的,这个分野导致的结果也很清楚,一会儿贾总会具体的讲,我就不剧透了,有请朱虹主席。
高端对话:
朱虹:2018年数字化转型的概念还没有今天这么普及,当年高官对于这件事的认识度包括重视程度也没有今天这么高,我记得即使是到咱们去年,第三次的指数报告发布后,当月咱们国务院国资委就发文要求我们国有企业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当时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我们可以在国家的战略层面推进数字化转型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议题,通过过去四年的追踪,今年我们看到背景墙上已经写了,我们的观察应该说,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了一个快车道,全面的提速,所以这个是我们今年发的很重要的一个信息。当然,如果我们打开来看,这是不同的企业、不同行业,等会儿我们贾总做主旨演讲的时候也会跟大家详述,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我们发觉综合指数能力全部都提高,打开一看,领军企业整体和其他企业之间的数字化的程度、差距其实是拉大了,最关键的是因为数字化转型给领军企业带来的创新业务的业绩的成长,它的一个增幅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加速的分化。
后面我们也会提出一个关健词,就是数字化转型出现了分水岭,那天我们跟马克老师沟通也说,这是一个地理词的概念,我们借用这个地理词,分水岭两边的地貌各不相同,我们的领军企业和其他企业,领军企业是强者遇强,其他企业也在做努力的尝试,但是的确,从今年的指数报告来看,和领军企业的差距是有增大的,所以当时我就说,关健词是分水岭。还有第二个关健词,叫跨越。我们希望是跨越数字化的分水岭,我们希望所有的企业都能看到美好风景的那一边,我们希望所有企业都能成为领军企业。
马克:分水岭是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词,咱们说的分水岭就是秦岭淮河,咱们发现不同行业处于分水岭,两边的风景各呈现出什么样的风景呢?
朱虹:我不知道各位在座的专家、领导怎么定义领军企业?我先跟大家说一下,埃森哲这里说我们数字化的领军企业指的是因为数字化转型所带来了一些颠覆性、创新性新业务的成长达到标准和要求,这样的我们叫领军企业。领军企业,因为他所处的行业不一样,自身发展条件不一样,生命周期不一样,竞对环境不一样,各自的数字化转型故事各有不同,但是我们还是总结了三大共性:一、就是我们发觉所有的领军企业把数字化转型还是持有一个我们叫“长期主义”的态度,因为数字化转型,2018年就提出来,是一把手工程,它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战略性的转型和变革,所以它整个的投入是需要持续性的,它的见效可能也不是立竿见影的,特别我们前面提到领军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颠覆性、创新性业务的成长,甚至是规模化的成长,它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实是需要时间的,所以要持续性的投入,你一定要有一个长期主义精神。
第二个共性就是所有的领军企业,咱们都把数字化转型由业务驱动和业务引领的,因为我们也和很多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探讨,发觉如果大家只是把数字化转型理解成为是我局部的信息系统的一些升级、改造、IT系统数据工具的实施和部署,这其实是不够的,所有的领军企业都会把它的数字化转型和业务强挂钩,和业务绩效强挂钩,这样才能获得成功。
第三、其实很有意思,我们发觉领军企业为什么说他强者遇强,近几年我们发觉大家已经在一些非经济价值的,更高的价值纬度推进数字化转型,今天早晨我也特地听了一下可持续发展指数报告的发布,包括全球100佳的企业,你就会发觉,其实这个数字化转型也不仅仅是经济价值的实现,还有很多其他的社会价值,社会价值里面,现在最流行的就是可持续发展,双碳目标,我们反复的提,我们数字化转型,上云就一定能够帮你减碳,今天我们微软的徐博也在这儿,微软已经公开承诺我们的数据在2025年达到全部的可持续能源的供给,像这样的就意味着如果企业深度进行数字化转型就一定能够帮你切实有效的达到这个双碳的目标。所以,领军企业已经开始在这些非经济价值的纬度看我们的数字化转型,这是马克老实说的风景很好的一边的领军企业。
再回到我们另外一边,其他企业。其他企业,其实是在做非常大的努力,这一点我觉得我们还是要高度的认可,我们所有中国企业位数字华转型所作出的付出和努力,但是我们今天的指数研究也发现,其实大家对数字化转型的结果的满意度有所下降,在不同的领域,也就是说大家没有觉得我的数字化转型带来了他预期的效果。为什么?我们做了这么大的努力,后续贾总给大家做主旨演讲的时候会归纳我们三大障碍,这个我先不剧透,请贾总来讲,但我在这里想分享的是有三个误区,我们中国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三大误区:第一、前面马老师也提到,我只要做一些数字化技术,立竿见影,会立竿见影吗?这个就回到我们前面领军企业说的长期主义包括业务引领是相呼应的,我们发现大部分中国企业,对于实际的生产设备、硬件、上系统是比较热衷的。包括前面会长提到,所有的产线上数字化生产布局已经非常到位了,但是我们发觉,我们基本的生产管理数据、企业级的生产管理数据和销售数据、财务数据之间其实还是没有做到协同和打通的,所以你没有办法真正有效的用数据来决策我们的运营,这样的就负办法达到你预期的业绩效果,这是第一个误区。
第二、我们也跟研究院探讨,我们发觉企业对上云这件事情有误区,大家觉得上云是一个降低我技术投入的手段,因为上云可以不用买服务器了,这时候我想着要上云了,没有把上云作为一个我们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一个数字底座,一个必要的数字底座的打造。这点很有意思,所以大家对上云的优先级是不高的,这是中国企业对很多欧美市场、成熟企业的一个很大的差距。我们想说,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由于信息安全的考虑等等,可能大家对上云有一定的误区的认识,我觉得我们做数字化转型最关键的要把数字底座打造起来,你在这个数字底座上才能做数字中台,才能做体验侧的一些应用,如果你没有这个底座,很难实现真正的数字化转型,所以大家不能只是在我需要一些新应用、新系统的时候,我才考虑到要上云或者做一些云化的产品,这样的还是没有做到合力的协同。
第三个误区,我们说有点急于求成,偏离了重心,很多企业希望通过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营收,现在很流行做全渠道营销,线上线下一起做,所以很多企业就做线上的营销渠道,我们做过实体经济,全渠道整个一套大供应链的数字化转型如果不到位,怎么样把更符合客户体验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更好、更快的送到他的手里呢?所以你线上的去多建在那里,并没有办法真正的实现你收益的增长,所以我们说,线上线下打通,线下的工夫也要做到位,马克老师,总结出来,我们看到咱们分水岭那一边,其他企业虽然做很大的努力,但是在一些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方式方法,我觉得我们还是值得做一些改善和提升的,这样的话我们所有的中国企业就能够跨越这个分水岭,到那边去看更加美好的风景和地貌。
马克:三个理念、三个误区,信息量非常大,你说上云的时候,徐博士在纸上记了很多东西,可能他一会儿会讲很多问题。我想把镜头再拉回来,因为咱们研究了大概8-10个行业,我发现这些行业中间,有的在2019年、2020年是在第一梯队的,但是他今年变到第二梯队了,有的是第二、第三梯队,他今年进到了第一梯队,比如零售、物流,当然退到后面的汽车、消费电子是什么原因呢?
朱虹:马克老师对我们的报告研读的很仔细,已经发现这个问题了。各行业的属性不一样,竞争态势不一样,所以数字化转型,本身之间有差距是很正常的。我们也从多年的跟踪调研发现,一般离最终市场最近的,比如说前面说的传统的零售业,包括一些物流行业,他可能受最终市场消费者的一些压力,倒逼他进行不得不的数字化转型,这方面他的投入是比较稳定的,而且也马上可以看到效果。但是,其他的一些行业就不太一样了,我们发现,这跟行业对数字化转型本身的投入的意愿和实际的投入的确客观上影响到了他的数字化转型成效的体现。我这里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生产技术密集型的高科技制造行业,应该说高科技制造行业一直处于第一梯队,当然近几年主要是受到疫情,包括全球供应链的影响,还有整个地缘政治的影响,所以对高科技制造行业产生了比较大的冲击,但既使是在这样的冲击情况下,我还是想说,因为我们今年也访谈了一些高科技制造行业,还是挺有感触的,有一家大家也知道,全球全国都有名的高科技制造行业,其实他是在五年前就对他整体的业务、技术、数据做了一个战略布局,把系统更换,架构重新设计,建立了很多线上的销售渠道,线下从研发到采购、生产、端到端的做了一个数字化的布局,正因为有这样的布局,其实在去年有疫情的影响,有全球供应链的芯片结构性的调整的影响下,他还是能够实现收入包括盈利的双增长,倒过来说,也许数字化转型由于种种原因限制了他的进一步推进,但是因为他五六年前的部署,让他能在危机的情况下更好的应对。
倒过来,比较有意思的发现,其实前期交流我们也说到这个汽车行业,我们发觉汽车行业原本是一个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都比较高的行业,大家都知道,我们2018年看的时候汽车行业绝对是在第一梯队,今年来看就掉到第二梯队,为什么?其实是因为数字化本身 对咱们汽车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大家知道移动互联、电动化、共享出行、自动驾驶等等这些数字化技术都从根本性上冲击我们的汽车的传统行业,原来汽车行业都是通过经销商做代理分销销售、代理商来做,现在我们都要做直达消费者,B2C的模式,如果你不直达消费者,你销售的产量就会受到影响。
另外,原来汽车行业只要卖车,我们把车做的最好就可以卖出去,现在我们还要给车主提供数据化的体验,这种角度来看,传统的车企已经在产线上做大量数字化的投入,比如说设备已经不够了,现在我们再做数字化转型就必须要以用户为中心,打造端到端,从研发一溜烟到最后售后整个的数字化转型,但是我们发现传统的车企还是有一点谨慎的,相对来说,大家可以知道,新能源汽车,甚至高科技制造公司等等对于车辆的数字化转型的研究更加更加的深入。虽然这么说,回来讲到车企,我们还是给全球一些比较领先的车企,在中国还是做了一些数字化转型方案的。比如说一些车联网的方案、帮助车主及时的做保养,浏览保养记录,援救呼叫、车内空气质量的跟踪,远程解锁、锁定汽车,都能够通过车联网的解决方案实现,因为做了这样的解决方案,咱们这家车企他整个互联网的消费提升30%,消费者的满意度提升,这就是一个数字化解决方案。
另外,我想举个例子,我们在用户侧,在座很多专家是不是也开始用电动车,其实大家开电动车,车主最焦虑的就是两件事,一个是车况,一个是路况,就担心道路拥堵,我没电了怎么办?我没办法充电,我们也是帮一家全球很领先的汽车行业做了一个手机端的应用,他做到的就是实时监控咱们这个车况,用电的情况,给他指示出行车轨迹周边的充电桩的布局,给他不同充电的场景,便于他能够选择一个优化的行车路线,这样他才能做到用车的流畅和安全、舒心,这样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马克老师,回到我们传统车企理解的,我只是把产线上做的特别的优化是不够的,我们要在这些方面做数字化的探究。
另外,我也想提一点,我们全球的调研发现,其实汽车行业是我们全球各行各业当中产生数据最最密集的行业之一,所以我们汽车行业有大量的数据,但数据的深度挖掘, 数据分析产生的商业价值还有待传统车汽做这方面的探索,所以我相信,咱们车企能够在这些领域,数字化领域再下工夫,应该还是能回到第一梯队,现在来看,暂时的掉到第二梯队,但总体来说,各行各业在数字化转型当中,都有很大的努力和付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领军企业,所以我觉得这些领军企业本身做的一些案例,做的一些资产,还是能够为我们其他的企业做出很好的示范效应,所以我们应该比较有信心,各行各业都会把数字化转型能够深化下去。
马克:汽车行业真的是很有意思的行业,他在信息化和自动化时代是绝对领先的,到数字化时代,为什么相对落后了?是不是可以用这两年汽车行业不是那么景气解释呢?今年刚公布了数字,中国整体的汽车销量是负增长,但其实这个是解释不了的。就算他们这两年有衰退迹象,但从利润率各方面讲都是很好的。数字化领先与否的行业变化来看,真不是这样,同样是陷入衰退的行业,汽车好像滞后,但你看房地产,房地产是不是还没有纳入到咱们调研的范围?这很有意思,其实房地产行业这几年数字化的投入是非常大的,但是各种调控之下,他们的利润率各方面也是下降的非常快。包括今年进到第一梯队的零售,零售一向是低毛率行业,物流,大家以前都觉得是一个体力活,这些看上去比较土的行业恰恰在数字化上比较领先,这很有意思,我觉得这可能还是竞争的压力,因为零售业有投资在里面,在竞争的压力之下,他不得不跟着步伐往前走,所以行业观察很有意思。
朱虹:对,其实他做了转型以后反而会带来他的效益和利润的提升,会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如果我们是因为担心我是要花钱做事,就觉得有犹豫,反而会产生更高的机会成本,所以我认为企业还是应该坚定不移的把数字化转型推动下去,只是说我们推动的方式方法,前面我跟何主任说,也许我们在帮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中,我们会总结出一些打法,或者说我们叫套路,能够帮助我们的企业在特定的发展阶段和行业里面,能够借鉴一些领军企业的经验,这样的话能够帮助大家加速的实现数字化转型。
马克:我们还有一点时间,您能不能分享一个企业的个案,像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让您印象深刻的个案。
朱虹:我们前面提到的高科技制造行业,因为我们也参与到这个行业本身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整个的集成供应链,包括前段从商机到客户关系管理,高科技制造行业,大家也知道,我还是不属名了,但是因为我们跟他共同伴随做了这样一个数字化转型的历程,从前端的研发开发就需要根据客户的体验做前端的研发产品,到整个生态的打造,大家会发觉,我们现在在做任何的数字化转型,我们都不可能只是自身企业来完成的,你一定要看你上下游、供应商、伙伴,包括你的渠道,包括你的最终消费者大家之间整个生态链的打通,我们跟他合作了三年多的时间,帮他打通整个的大供应链,以至于到了最关键的疫情发生的时候,他很快的恢复生产,三个月内就恢复了,从这点来说,我们还是看到了,因为数字化转型带来很多实际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包括危机的应对,创新能力的增强。他现在除了做本身的高科技制造产品,也开始突破一些其他的领域,能源领域等等,也是把自己的能力开始外化,这都是他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一个体现,就像我们前面说的,数字化转型最关键的不仅仅是我自己核心业务的转变,是新业务的孵化和规模化的增长,这就是我们这里亲自参加的,历程比较长,三年多的集成供应链的转型项目。
马克:好的,我们的时间不够了,到此结束,接下来我们迎来今天的重磅的主旨发言,也就是咱们埃森哲和工业信息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制作的2021中国汽车数字转型指数报告发布,有请贾总。
贾缙:今天会长坐的挺满的,非常感谢大家赶到会长参加我们的活动,我知道所有今天能够坐到会长参加我们活动的领导们、各位同仁们都非常不容易,因为你们一定在过去72小时之内接受了两次核酸检测的,我昨天也来到了会长进行了二次检测,因为我平时出差比较多,所以我测的机会也比较多,我不知道大家测核酸的感受如何,我个人感觉不是特别好,但这个是要去看测核酸的小护士手的力度,比如像昨天,小护士就特别特别的认真,他拿着这个棍子使劲的搅,她所测完了,我说护士我是来测核酸的,我不是来测胃镜的。
切回主题,我很有幸代表埃森哲公司做第四次报告的分享,假定这个报告本身已经对在座的不是那么的陌生,所以我不会讲什么是数字化,为什么要做数字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等等,这些基础的问题我不讲了。我会更多的讲,从今年我们的报告中看到的一些东西。
第二、我非常非常有幸,在于我这四年一直都代表埃森哲讲这个东西,所以我能够感受到这个报告的连续性,如果今天在座的企业家朋友们或者领导们,如果是第一次接触这个报告,我反而建议大家把前面的三期都找出来看一下,其实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强很强的连续性,今天我们要说的东西,其实在过去一两年的报告中是有体现的,所以有的时候我自己反而也反思,为什么我们前几年提出的一些建议、一些洞见,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去采纳,就像刚才马克老师和朱虹老师对谈最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很多企业认为,数字化其实是点石成金的,我投了一千万,我明天就有一个亿的收入,其实这是在我们第一次报告里就说这是不可能的,当时我们提供了一条曲线,这条曲线是在你前期的若干年的投入中,很有可能它给你带来的效果是不显著的,但是在某一个节点过后,它的效果一下就显示出来。当时我们就认为,做数字化的转型也好,做数字化的建设也好,更多的是要参照互联网的方式去做,大家可以看,互联网公司在开始的时候是不计成本的投入的,前期根本没有说我投每一笔钱看每一个LY,但是他最终产生的网络效益,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我觉得通过过去的报告和我们这次报告的一些综合分析来看,我觉得能够给我们朱主席刚才说的,这边的企业,还没有达到领军者企业很多很多的提示。在开始之前,我还是跟每年一样,带着大家去回顾一下我们怎么去定义数字化转型指数。这个其实跟我们和工信部四年前设计的一个模型相关,这个模型用了四年,从来没有改变过,当时设计这个模型也非常简单,该为了回答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的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做的怎么样?第二、哪些企业做的好,哪些企业做的不好?第三、做的不好的那些企业要做些什么能变成做的好的企业?当时我们就想不能用一个非常复杂的文字化的描述,描述一个企业数字化转型做的怎么样,我们希望用一个数字,所以就产生了这个指数,我们看,我们在经营一个企业的时候,其实无外乎就做三件事:
第一、运营自己内部的事情,跟其他人没有关系,自己内部可以搞定的,包括人事、供应链等等。第二、跟自己的客户、跟自己的供应商、上下游的合作伙伴,等于是对外的。第三、自己原来的业务和能够产生新业务的能力。特别是现在我们聚焦于数字化,所以我们是通过数据和数字化的技术产生新的业务的能力,就这三个方面,我们在这三个方面上,希望对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描述。当然这三个方面又太粗了,在每一个方面上,我们继续把它分解,往下沉一层,智能运营方面我们又提出了,依据业务需要灵活调整职务部门、结构有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在主营增长上面,再往下一层,继续看这个企业,当然在这个方面看还是太粗,所以我们整个这个模型有四层,最后大概是52个数据收集点,每一个数据收集点上都根据企业自己的状况打分,而且采用的是非常传统的0-100分,你觉得自己做的完美无缺打分,我自己做的不行就打个0分,在这52个数据采集点上就出了52个分数,都是0-100,我们逐层的把分数用最简单的平均的方式往上叠加,最终会出现三个分数,这三个分数再一平均就出来一个数,这个数我们叫做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指数,非常非常简单。
如果说,得分高的肯定是数字化转型做的好的,得分低的还需要努力。通过这个模型,以这个计算方法就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做的怎么样?通过过去四年,我们看一下我们调查的结果,这里有很多的数字,我稍微花一点时间跟大家讲讲,从左边来看,从年开始我们做这个调研,当时的得分,平均分是37分,就是所有的企业,我们覆盖了个行业,大家可以看到,没有互联网,因为互联网天生是带着数字化的基因诞生的这么一个行业,所以他一定是很高分的,我们更多的是看传统的行业,也是中国整体的实体企业在做数字化转型比较难的行业,这是我们选择的。从平均得分来说37、45、54,每年都在提高,刚才马克老师和朱虹主席对话中来说,总体来说是往前走的,这没有问题,但是我们更要去看谁做的好,谁做的不好,所以这时候我们就定义了一个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领军企业不是得分高就是领军企业,领军企业是有一个标准的,就是你在过去三年中产生的新的业务、新的服务或者新的产品所带来的营收超过了你整体营收的一半以上,这就是转型了嘛,以前你是做A的,你用数字化的手段、数字化的技术转型产生出B,而你这个B的市场带给你的收益占你整体营收超过一半,说明你转型成功,这些企业,我们认为是领军者企业。
他做的好的,这些领军企业,你可以看他的得分一定是高的,这是一个逻辑关系。
当时我们做第一次报告的时候也试图去回答一个问题,数字化转型做的好的企业是不是赚钱?你确实可以说在各个方面上我的数字化水平很高,我用了很多黑科技,能不能给我的企业带来实际的收益,转化成财务优势方面的一个比对,在疫情之前大家可以看到,领军企业对非领军企业,他的营收增速是达到1.4倍的,营收增速代表这个企业在加速的扩大,代表这个企业在加速的占据市场的份额,加速这些企业对那些非领军企业的压迫在逐渐的增强,但是过了疫情之后,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差距没有缩小,反而在扩大,从这个信息上反而可以给非领军者企业以更大的压力,有更大的紧迫感,因为从得分也能够看到,上面最蓝色的领军者企业得分,从66涨到84,但是下面的一般企业只是从35涨到49,确实大家都走了,但是差异在变大,从第一年我们做的31分的差距达到了35分,追成一个喇叭形的发展方式,这个为什么叫分水岭,这个特别形象,如果再这么发展下去,很有可能我们的领军企业真的就变成了强者恒强,非领军者企业想要去超越或者是改善,就会有很大很大的压力。
还有一个我们特别强调的,我们去看领军者企业,因为通过对这些领军者企业的研究,能够给那些希望成为领军者企业带来很多的启发。过去是小步快走,从7%的领军企业到11%,今年因为疫情,大家可以看到,疫情带来了一些分化性的东西,有很多企业在疫情的压力下,其实反而加大了数字化方面投资的欲望,以及实际的行动,造成一个好的结果就是领军者已经达到了整体企业调研的16%。我举个例子,大家可以看那个报告,那个报告里面举了很多很多的例子,如果我每个例子都举可能没有时间,我举其中一个,当然报告里也讲了,就是厦门的向隅集团,他是一个国资企业,他在过去五年历的营收增长,平均年营收增长42%,盈利能力的年平均增长37%,2018年这家企业第一次进入到世界500强,2021年月居189位,你去看这个企业,如果他只是做传统的业务,他过去做什么今天还做什么,他绝对达不到今天这个效果,他以前该做的其实也在做,他是一个做大中商品供应链以及投资的企业,集团里面的管控、财务、人事的共享,过去的他都在做,但现在他更多的是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技术开展新的业务,比如最近我们在跟他合作做的,他做农业,因为大中商品中包括了农产品,他在农业上很有意思,他通过物联网、通过平台技术连接农民,通过生产、供应、销售以及他所连接的金融的资源给这些农民做供应链金融,他又在自己原来的大中商品的供应链之外开拓了农业产品互联网这么一个新的板块,这个也能给他带来很多很多的收益,像这么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企业,他虽然是国资的,但是也在不断的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数字化的技术产生新的业务,这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典型的领军者企业。我们看这16%里面很多很多这样的企业,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
这个就是刚才的对话中反复强调的行业的区别,为什么汽车下来了,零售上去了,我就不再说了,因为刚才两位的对谈中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大家看左边,左边是我要去投入的,我要在数字化转型中投钱做事的,我们给它分成了三等,我特别愿意去投钱、我一定要投钱、我一定要砸钱做点什么的,大家看到是电子材料、物流和传统零售,今年的结果也非常有意思,他把钱砸进去了,结果真的是非常好,确实他已经成了第一梯队,各个方面都做的非常非常的不错。这点上,其实可以说,这个东西是一个持续投入的过程。大家去看我们第二年的指数报告,其中有一点,我记得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图,我特别希望企业家的一把手可以去看一看,或者是CFO去看一看,当时在第二年我们做调查的时候发现领军者企业跟非领军者企业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就是对投资的评价标准,一般的人都认为,投资嘛,我肯定看LY是什么,他的回报是什么,结果我们发现,领军者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上的投资最不看的就是财务回报,非领军者企业最终使的就是财富回报,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企业没有耐性,转型的三大困难之一就是没有耐心,因为我投进去了没有结果,我再投又没有结果,算了,我不投了。所以这点上,为什么我从一开始就希望大家能够把我们四期报告连在一起去看,可能能带来更多的体会。
既然说到零售跟物流,我们就开始举几个例子跟大家简单分享,这些例子在刚才两位的对谈中多多少少都有涉及,像传统零售,大家一直说我们要做全渠道,全渠道狭隘的想法就是我要把线下的搬到线上,因为线下的以前我都有了,就像朱虹主席说的,线下才是真正工夫的所在,你线上所有的东西,没有线下的支持是做不了真正的全渠道的,我举各这个例子叫,可能年轻的朋友都知道,UR大概是年销售在60-80亿,具体的数字我忘记了,在广州的一家本土企业,如果从我们来看算是一个中小型的公司,他是做轻奢、快销服装的,特别是年轻的女孩子们非常喜欢,他大概是每周上新两次,一年新产品推出12000各种类,基本上这个速度是跟ZARA是一样的,但是他的产品的价位比ZARA还便宜。它的时尚性很强,产品卖的很好,一直都说我们做零售应该是往线上走,当然他有商城,也有会员,他该有的都有,他最厉害的是线下门店,他的线下门店开的非常很大;第二、开到比较繁华的地区。其实他是通过线下的这些门店,能够真正的去改善,让客户能够有一个不同的体验,最终带动他产品的创新,所以他在他线下门店的布置里有很多的黑科技,比如在上海的有一家很大的门店,他里面有一个VR试衣,你可以穿现在的衣服去试,但你觉得不满意,他可以马上设计一些不存在的新的衣服,你去看好还是不好,这些信息统统都反映到他的系统里,他通过这个系统再驱动他的供应链、他的厂家、备料、包括他的设计师,所以很快会有新产品推出,这也就是说,在传统的零售,比如鞋服类,但是说这是不赚钱的,但是他的UR发展的非常的不错,他很快就上市了。他在伦敦还有一家店,也是盈利的,这是中国广州一个不是很大的企业,但是通过数字化能够发展非常好的一个例子。
第二、我们说物流。物流给人一种非常重体力、非常难挣钱的行业,我们举德邦物流的例子,他最近的特点就是能够搬大件,他大概是在260亿左右的营收,这大概是一中大型企业,这个企业也是处于领军状态的,他每年在数字化方面的投入都是5个亿以上,他有专门的数字化团队,专门的数字化团队,而且不是一个独立的,说我要坐在办公室里只搞数字化,这个团队是跟业务部门充分捆绑在一起的,以客户的视角、业务的视角不断的创新新的服务、新的产品,所以德邦在这次调研中也是表现异常的突出。
综上所述,大家也看到好的了,也看到了喇叭敞开往那边走的了。但不管怎么说,所有的企业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我希望能够在数字化转型中做的好,我现在已经是领军了,我希望跑的更快,领军的更多,如果我没有领军,我希望能够弯道超车。通过我们的企业调研,全球3000多家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在未来六个月他们想做的东西,以及未来三年他们想达到的目标,大家可以看到,基本上大家想的东西都是一样,我就是要在数字化的浪潮中不要成为弃儿,要成为领航者。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如愿以偿呢,是不是所有的人力、物力投入进去都能如愿以偿呢,并不是这样,所以我们谈到了三大难题,也是困惑非领军者企业的,简单来说就是没战略、没能力、没效果。
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企业?你的使命、愿景价值观在哪里?还有很多企业答不出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都回答不了,只给你数字化的手段,还是帮助不了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企业。如果你自己的战略都想不清楚,这个是做不到的。第二、能力,一个就是刚才我们强调了底座不牢、没上云、也没有整理数据、也没有相应的人才,你说OK,我找了一大堆IT人才,这些人才是否真的懂你的业务,有没有全局观,对现在数据化转型的思维有没有,这个方面也是很多企业的难题。最后还有效果,很多人希望点石成金,我今天投一笔钱,明天就有收益,我们强调很多次了,这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当时我们说这是一个一把手工程,如果说每一个项目都能够非常清晰的算出LY,而且我今天的投入一定能带来更好的回报,这跟原来的信息化建设几乎是一样的,不是一个数字化的建设,没有一个通盘的规划,没有对你系统架构长远的规划,是很难很难能实现这些的。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显示这些非领军者企业的焦虑,从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领军者企业跟非领军者企业在同样一个问题上,在同样一个方面上,去年跟今年对数字化带来结果的感受不一样。从这边可以看出来全线的感受下降,特别能够感受到这些非领军者企业真的是非常非常的焦虑,我做了那么多东西,人家做线上线下我也做,但是没效率,人家通过数据打通带来数据决策,我也做,也没有达到。这些看起来其实真的是能够感受到的,再加上刚才的得分,放在一起就特别能够感受到现在的状况。其实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其实在刚才两位的对谈和我刚才给大家介绍的一些内容,多多少少都已经涉及了,所以最终总结出一页纸给所有的希望能够弯道超车或者继续保持领先的企业家朋友们,基本上就几件事,明确战略、打好自己架构的基础、加强体验、管理好自己的运营、共创生态以及可持续发展。
我就不一个一个的展开了,因为每一个展开都会花很长的时间,我说关键的几个。首先是战略,自己的企业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特别是在数字化的世界里,和你的竞争对手相比,你是要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战略。你是差异化还是低成本?明确这些之后你才能知道数字化的手段如何帮助你。云数据,这个我们强调了很多次,没有云、没有数据,其实你是转不了的,第一、你缺乏灵活性。第二、如果你没有数,你都看不见,就更不要说通过数据里面的内容来驱动你做更智能化的决策,这都是无从谈起的。包括体验,不管是2B还是2C,最终客户、供应商,很多时候体验是很重要的,有一个好的体验能构建一个很好的合作基础。我们看运营,刚才我们谈到,在一个企业里,现在的运营通过数据也好、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可以做到非常的精制精益,可以在每一个流程上量化出来,能量化就能够优化,所以是不是自己在自己的企业里,真正的把所有的流程都梳理清楚了,所有的流程都数量化、都可视化,有没有相应优化的措施,这就是讲的智能运营、规模发展。
生态和社会责任这个我就不去更多的展开了,这基本上就是一个报告的解读,马克老师也说今年的报告特别长,58页,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从第一页开始读,里面有很多案例,这些案例如果正好是在座企业家同行业的,可能他们会成为你们学习的样板,总的来说,我们跟工信部一直在做这个报告,我们还是希望能够看到我们的领军者越来越多,我们在过去四年里,给中国企业提供的一些建言,希望真正对大家有帮助,埃森哲在中国的定位就是数字化转型卓越伙伴,所以我们一直希望秉承这个市场定位,能够跟中国的企业携手、能够帮助大家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走的好、走的远,最终用一句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分享,深耕自我、自在长远、转型之路,与你同行,谢谢大家。
马克:接下来,贾总您还得再辛苦一下,今天我们论坛的最后一场是由贾总、埃森哲企业创新事业部总裁贾缙先生,还有微软全渠道事业部CTO徐明强博士对话。
有几个问题,第一个是数据资产。第二、上云的正确知识。第三、双循环格局下全球供应链管理。最后一个,数字化如何助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咱们这四个主题,看您二位谁先开始。
徐明强:谈到数据资产,首先是两大问题,第一、是发现,我到底有什么数据,数据从哪里来的,我能不能信任这个数据。第二、尤其我们很多需要出海的,包括现在国家也非常重视数据的合规问题,就是我拿了数据能干什么样的事情,谁可以访问这些数据。根据国家的规定,意味着我这个数据能做或者不能做什么样的事情,基于这个要做这样的事情还是比较难的。难在哪里呢?咱们先从客观因素去看,数据是有原罪的,数据何罪之有?总结为四个字?自由散漫,自由是什么?大家都看到,数据库里其实同样名字的数据,它意义不一样,自由在什么?很多时候数据跟我们生产原料有点像,因为从原数据生产出中间的环节,两点不一样,当数据生产出中间环节,原数据还在,不好的是中间数据还在,很多时候你用中间数据去分析发现结果不是你想要的,就是你对中间数据的理解,它同样的名字,但是回到第一个问题,它的意义你明白吗?
第三、散漫。过去的数据都是在我们业务的数据库里,今天可就多了,今天在本地有一份,云上有一份,在我们SAS有一份,可能还有第三方的数据,散在各处,最后的问题就是要把它集中到一起,有什么样的难度呢?就是这个活非常的脏,当你把数据全部集中到一起,你希望看到一个清澈的数据湖,实际上是一个数据沼泽,还要把它做各样的数据清晰,因为数据的原罪和脏,脏就意味着你要去干,干完以后,其实干的好也会有怨气,所以救赎的点就是在云上有很多的工具可以供大家使用,在数据沼泽里面发现到底有什么样的数据,把数据建立起来,而且一些敏感数据他也给你打上标签,他还可以自动给你跟踪、溯源数据的血缘关系,可以让你对数据产生信任,我介绍这几点工具,虽然这个活比较脏,但是还是有工具可以帮助大家多快好省做好这样的工作。
马克:刚才贾总提到数据一定要可视化、可流动,把数据作为一种资产产生新的收益,这点微软做到了。
徐明强:领导要报表就必须有数据,一开始采纳的是用我们微软各种漂亮的报表,做完以后大家知道,你给报表的结果就是领导要更多的报表,结果意味着要把更多的数据凑在一起,他们就要把各种信息集中到一起,就成了数据沼泽,使用我们提供的数据湖、管理的工具,让他们可以很清楚的把数据分清楚,而且关键是他们很快可以找到我所需要的数据源是什么样,最后跟踪数据的使用结果,使他们数据的效果可以做到省力而且还可以信任,还达到了合规的效果。
马克:谢谢,咱们先把议题讲完,如果有时间再回来讨论,贾总,供应链管理随着双循环这个词提出来,就变的更有意味了,原来说要走出去,现在是要走出去还要在内需中找到机会,您有什么样的观察?
贾缙:是这样的,从宏观的数据上来看,2020年,我们中国在国外的投资是特别大的,亿美元,如果你把全球看作一个单一市场来说,其实把钱放在外面是能够赚到钱的,这其实是对所有中国企业来说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否我们需要走出去。第二、从走出去的方式上来看,现在我们基本上看到两方面,第一个,跟国内竞争差不多,第一就是用我们核心的优势去占领国外的市场,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华为的5G,别人都没有,我有,所以我就卖出去了。第二、利用中国的产品、技术、设备,包括资金,能够跟别人直接竞争中产生优势,最典型的就是我们一带一路上所做的这些东西。其实在整个大的双循环的环境下,每一个企业,以前可能很多人不去想,说我往国外走,我只要在国内干,其实在双循环的情况下,往国外走是很多企业要去发展、或者说再上一个新台阶必然要考虑的事情,现在的问题就出去了,去海外的过程中,因为我们今天讨论到数字化,数字化如何帮助他,或者他需要去考虑哪些东西,这当中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你到了当地,你如何建你的基础设施,你到了当地之后,你和国内之间的协同关系,你到了国外之后,你如何保证你自己在当地的运营是能够合法合规的。非常非常多当地不同的东西,这些都是要去考虑的,所以我觉得,从我们的一些观察上来看,因为正好今天微软的徐博士也在,我们也觉得,微软和埃森哲其实有一个共同关心的点,就是助力中国企业出海,从我们来看,给企业一些建议,像出海的过程中,基础架构的采纳,在国内你可以考虑是华为、腾讯、阿里占绝对统治地位,但一旦到了国外,云厂商未必有那么多的数据中心,就要借助微软了。以及和国内,通过Offce这种协同的工具,哪怕你走出去之后不是一个独立的孤岛,和国内能产生效应,这些都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埃森哲本身在一些业务流程,包括人事、财务,因为本身我们自己是一个全球公司,所以在很多地方也有我们自己的分公司的操作。帮助中国企业到了国外能够快速的适应到当地的商业习惯,避免中国企业踩雷,避免灰操作,这些方面我们都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所以我觉得中国企业首先要看到,在双循环的状况下,中国企业出海,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这个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中国的疫情已经先控制住了,所以肯定是大势所趋,但并不是说有那么大一个蛋糕,你出去了就能吃到,这是每一个企业在出海之前要认真的考虑的,从基础设施到合规都要考虑的问题,这可能也是给企业家朋友们的一个建议;马克:徐博士有什么补充吗?
徐明强:供应链方面有两点,我们的客户,尤其是现在疫情之后,大家多要解决柔性和中断的问题,两点非常重要的问题。供应链的可时性,因为供应链本身是没有生命的,不会说话,通过数字化的方法可视每一个链条、每一个环节,都要可以看到。另外,看到了以后,还要能够做仿真的、要能够解决OTIS,金融界20多年间一直在做这种分析,假如说明天利率下降或者上涨会有什么样的场景,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做这种分析,有了这个以后,另外一个就是帮助做计划,帮助做预测,我们埃森哲报告上讲到,华为怎么样能成功的预测到很多供应链上中断的事件,我觉得这些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马克:刚才朱虹主席发言的时候,谈到中国企业上云的积极性,发达国家的企业跟美国的企业相比,是比较弱的,说到这儿的时候,您在纸上记什么呢?
徐明强:我记的上云当中,尤其讲到数据底座,这个非常重要,我想谈一下上云的问题。为什么要上云,我就不讲了,因为大家都特别清楚了。怎么样上,我讲两点。第一个是准备、准备准备,第一个准备是天下难事要从易处着手,如果你没有上过云,你还是应该选一个简单的应用练练手,有了经验、感觉以后再选难的上去。第二、天下大事要从细处着手,即使一个简单的应用,你也要非常仔细的看说明,什么样的部件要过去,就跟要搬家一样,就跟搬家公司过来,把你全都点清楚,我发现不少企业,没点清楚,最后一上去,发现关键的两个东西不在,所以就拖很多时间。第三个准备,其实很多时候,看着那个新的家,你发现那里面已经有一个很漂亮的储藏室了,是不是很多大的柜子就不用搬过去了,这就是上云有很多的PAS、数据服务,这些就可以不用了,用上面的,现在云上还有低代码的服务,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会EXCE的人就可以用它编代码,所有的数据都像是表格,无论是数据库都是以表格形式在业务面前呈现。第二、会编一些函数你就可以改变应用的行为,所以现在低代码平台,微软跟埃森哲合作,在很多的场景里发现,能够赋能业务人员开始编应用。
准备完了以后,上去了很多人就以为革命成功了,其实这个时候管理非常重要,过去我们都是一笔一付就完了,现在在云上是按月按实际用量,你没有好好监控的时候,很多时候一看就吓了一跳,所以这个方面微软有很多合作伙伴,包括埃森哲可以提供咨询,让大家可以省钱,提高效率。
马克:贾总关于上云的问题有什么补充吗?
贾缙:我觉得徐博士说的特别的生动,刚才马克老师和我们朱虹主席对谈中有一点,上云其实不是为了节约你的固定投资或者成本,比如我废掉了数据中心,我把这些东西都搬到云上我可以省一笔每年的IT运维费,这个不是主要原因。当然以前是,现在不是了。云真正能带来的好处,像徐博士说的一样,现在云上有很多非常先进的服务,包括AI的服务、包括大数据分析的服务、包括物联网的服务,这些服务通过若干年的技术的沉淀,比如微软若干年持续投资的沉淀,他所带来的能力远远比一个企业自身所能开发出来的这些东西的效果要好得多。所以我们一般就说,现在中国企业开始进入云市场的2.0,1.0是上云,2.0是到了云之后如何真正用好云,把微软的云也好,其他厂商提供的真正好的服务充分的应用起来,来重塑自己的业务,这叫转型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
正好顺着徐博士说的,确实管理很重要,我们曾经给客户做过一个咨询项目,帮他看他订阅了多少服务,最后有些根本就没用,但是他还得花钱,最后给他省了20%,所以上云绝不是革命的终点,很多时候是转型的开始。
马克:我问一个小白的问题,昨天在来长春高铁的过程中,电脑突然打不开word,我就用了一个在线的编辑文档,但是信号不好,敲一行字,等几秒钟才能出来,过去企业安置在本地的IT工具都上云的话,对连续的、高速的网络环境要求很高,会不会碰到我昨天碰到的问题呢?
徐明强:上云以后对网络设施的带宽和延迟有一定的要求,一方面这是好事情,因为这促进我们IT事业的新陈代谢,5G更高的采用率。确实,对他的依赖性也增强了。我小的时候家里停电还是很常见的,我估计在座的大部分,停电是什么概念,煤油灯都从来没有用过,今天,同样,现在我们可以说云以及网络还是在当年的那个时代,但是要是因为那个不用电,这个必要条件就不能满足了,所以说大家有些耐心,等到我们云总有一天会变的非常的成熟,那个时候对它的依赖性就几乎成为条件反射了,可能它的存在大家也不是那么意识到,就如同电在周围一样。
马克:最后一点时间,云的问题我们可以再谈两个小时都谈不完,贾总我看您好像想分享一下数据化热门话题的心得。
贾缙:对,时间关系我快速的说,我们很多企业客户在问,现在中国的双碳,2030年的碳达峰、60年的碳中和,对企业的挑战是什么?以及数字化能够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我希望能快速的分享一些我们的观点。
很多人认为双碳的目标的宣布会给中国带来一个巨大的变革,这个变革有可能超过当年加入,为什么?因为这是中国领导人在全世界宣布的一个目标,所以一定要实现的,但你到企业去问,问你的碳是什么?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有多少碳,没有人想到这个。所以今后我们以这个原点,想达到的目标看今天来说,其实有很大的差距,而这个差距所能带来的机会或者商机是巨大的,今后很多人说出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外会有一个碳流,所以首先每个企业要明确自己能生产多少碳,这就需要有很多技术的投入,你才能够衡量出你的碳,你衡量出来之后,才有一个减排增效的问题,我如何优化碳,现在有很多企业还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想说的就是,从数字化的角度来说,企业现在更多的是降本增效,是某一方面的,但是随着双碳逐渐的加强,作为企业的领导者来说,一定要去考虑到碳在我的决策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在今后做数字化建设的时候,对这个碳的处理是必须要考虑的一个要素,我希望借这个机会能跟所有的企业家朋友做一个分享。
马克:对,现在可能还不是那么的强烈,因为纳入管控的目前只有八大行业,将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纳入,现在的碳价可能是50块钱,到2030年可能会达到160块钱。
徐明强:首先微软要达到零碳,如何达到呢?过去我们是用柴油机来预备停电的发电,现在我们有一个新的液氢的技术,我们储存了很多的氢,一旦发生中断燃烧这些氢可以做发电,还有各种其他的服务器的智能的技术,在优化当中,有一些我们贡献到开元里面分享出来,大家都可以看得到。
马克:谢谢贾总,谢谢徐博士,今天的论坛就全部结束了,谢谢所有到场的嘉宾和听众。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