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汉石门峰《公墓“变”公园》的创新与实践
现代城市公墓,它与城市公园、街道、广场一样,已经成为一座城市不可缺少的公共文化空间。
传统城市公墓,由于习俗影响长期被人忌讳,加上私埋乱葬,一直是各级政府的痛点。
早在1994年,武汉洪山区政府为解决乱葬岗和改造资金问题与深圳南山区政府合作,引进深圳管理团队投入巨资进行旧公墓改造。深圳管理团队为改变社会传统习俗的偏见,在全国范围率先提出并践行“公墓变公园”这一理念。通过打造石门峰纪念公园并持续公益影响力投资,将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文化精神予以重现,让人们在新建立起的文化连接中寻找到生命的意义,把石门峰纪念公园打造成“一个受人尊敬的伟大企业”,受到国家和各级政府领导及广大市民好评,大家一致认为;公墓“变”公园,这个办法好!好!好!
聘请行业专家主题规划设计,公墓“变”公园式生命花园
“一个好的墓园应该是城市靓丽风景线”。在公墓改造初期,深圳投资管理团队就聘请哈佛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著名专家学者来规划人文纪念主题公园,制定了以坚持自然与人文相济、殡葬与生态共融为建设目标的公园、陵园“两园合一”的“公墓变公园+博物馆”的规划布局和“依山就势、顺其自然、就地取材、化腐朽为神奇”模式。陆续建成“日、月、星、光、山、川、林、海”八大纪念园区和“名人文化公园”、“董必武纪念广场”,“荆楚名人墙”,为现代城市公墓创新发展提供了成功案例。
通过数十年的改造和建设,石门峰从一个封山禁葬的乱葬岗变成了一座“公墓与公园共融、绿化与文化一色”公园式的生命花园。既给逝者打造了一个美丽的存在空间,也为活着的人们诠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健康的生死观……
改造后的石门峰,从墓园变成了公园,每天都有不少市民在此休闲旅游,昔日的乱葬岗已变成城市中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深受市民好评。
据了解,石门峰纪念公园2001年获得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2002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公墓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石门峰“公墓变公园”作为成功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2003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典范公墓,2012年被国家民政部评为首批“全国殡葬改革示范单位”。
精益求精构建城市精神家园,砥砺前行谱写荆楚人文华章
公墓是人生的终点站,石门峰纪念公园安息着众多在荆楚大地上创造过丰功伟绩的英灵:如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熊秉坤、打响辛亥革命第一炮的蔡汉卿;被毛泽东亲自授予“革命烈士”称号的红军政委谭正品;共和国开国少将武汉军区政委严政;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张俐娜;著名经济学家,有“一代经济学大师”之称的武汉大学教授董辅礽;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全身咖玛刀发明者段正澄;著名地热学家,挑战“板块构造假说”第一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李德威;著名诗人曾卓、编剧夏雨田、作家碧野、画家汤文选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中堪称大师,他们的英名长留人间,他们的人品高山仰止。石门峰纪念公园还通过开设圆满人生博物馆及多样化的展现形式,定期举办个人生平展、常设个人实物展,呈现出“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人文脉络。
除展示人文脉络外,石门峰纪念公园设计团队还将墓园不断地创新升级为雕塑艺术的精神家园,如著名歌手姚贝娜雕塑和花祭区、“梦舞台”等小型生态艺术纪念园区就是设计师们精心雕琢的精工巨制,以雕塑、艺术、自然和谐为主的环境艺术,让游览者从哲学、文学和艺术方面感受眼前景观带来的心灵观照。
这样既注重墓园的“景观视觉方面”的设计效果,让墓园成为靓丽的文化旅游景区,使得观众“想看、可看、好看、耐看、回头看”;又注重精神家园建设的“情感体验设计”,使得石门峰纪念公园“可进入、可停留、可欣赏、可享受、可回味”;同时还注意各类展陈内容和各类活动的差异性、互动性、参与性、舒适性、方便性;尤其注重精神家园的内容设计要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历史穿透力、文化震撼力、快乐激荡力、生活浸润力。使人们在缅怀各行各业的名人先辈、寻找生命的意义的同时还能享受视觉艺术和精神洗礼,为殡葬行业建设人类独特的精神家园探索了一个良好的路径。
广邀全球艺术家驻地创作,科学与艺术孕绵长治愈力
失去亲人的痛苦,特别需要抚慰和疗愈,艺术是最好的疗愈,用艺术来诠释生命,是石门峰纪念公园的又一个创新理念和表现形式。
2013年以来,石门峰纪念公园通过持续举办国际艺术展、“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和艺术家驻地创作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世界各地艺术家来园驻地创作了一大批优秀艺术作品。
在2021年“百分百国际生态雕塑艺术双年展”中,艺术与科技碰撞出的“新型生命纪念方式”,广受市民好评。来自中央美术学院费俊教授创作的作品《水曰》会通过识别生者不同情绪,以不同的水纹涟漪,回应安抚生者,仿佛两个世界的生灵在同频对话。来自中央美术学院的蔡雅玲博士创作的《思念的河流》将生者的祝福汇入数据之河,缓缓传递思念,给人以慰藉。中国美术学院的郑靖教授创作的《水书——生命》,会在不经意的一次路过,在水面缓慢书写“生命”二字,给人无尽的生命联想。这些作品不仅通过艺术连接观众,抚慰生者,也对行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依托地域特色弘扬红色文化,在缅怀先烈中完成生命教育
著名历史学家、原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章开沅教授说:“公墓是一个城市的编年史”。武汉作为中国特大型的中心城市,从辛亥革命第一枪把中国从封建帝制带到民主共和,从武汉保卫战成功阻止日本侵略者速胜避亡国之灾,都体现武汉英雄城市“敢为天下先”的城市精神。
为保护城市历史,为英雄城市铸就英雄祭坛,二十多年来,石门峰纪念公园在省市区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抢救性地从世界各地收藏与辛亥革命和武汉抗战及城市发展相关的历史文物,并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先后建成《辛亥革命纪念园》、《武汉抗战纪念园》、《开国元勋雕塑园》等纪念园区和《湖北军民抗战博物馆》、《楚天将帅馆馆》、《抗美援朝馆》、《生活票证馆》、《百姓族谱家训馆》、《圆满人生博物馆》等主题场馆。由此成为各级政府、部队、企事业单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首选之地,也是各大、中、小学校缅怀先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国史教育的重要场所,通过缅怀先烈,生命教育得以完成,红色文化也得以传扬。
红色主题园区的建设及相关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发掘了红色文化资源,还充分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史教育等功能。因此石门峰纪念公园先后被各级政府授予《湖北省国防教育基地》、《武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汉市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
斥巨资兴建公益主题园区,为特殊民众给予慈善关怀
仔细研究那些世界著名企业,我们会发现,它们大多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改变生活之类的崇高使命作为自己企业文化的核心。那些企业的存在,绝对不能仅仅以赚钱为唯一目标。石门峰纪念公园在人们的心目中就是坚持公益慈善、坚持公墓变公园,成为受人尊重的伟大企业。
20多年来,石门峰纪念公园践行“每日一善”,持续投入巨资兴建纪念园区和博物馆聚落,为城市做编年史等公益影响力投资。在惠民利民工程方面,石门峰纪念公园先后建成零元“博爱苑”、“名校名师纪念园”、“白衣天使苑”、“钢铁英雄纪念园”、“遗体捐献者纪念广场”等大型公益主题园区与设施,全方位为特殊民众给予慈善公益关怀。同时拿出最好园区在每年清明节举行“全免费集体环保葬落葬仪式”,以公益慈善的方式为生命送别,在优美的钢琴声中,肃穆的军礼下,让告别变得环保而温馨。
也是因此,石门峰纪念公园先后获得“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中国公益慈善十大影响力企业”等多个荣誉称号。
在北京工业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教授王国华看来,石门峰纪念公园的探索不仅让墓园成为文化旅游目的地、文化寻根地、城市浓缩编年史,也让墓园成为一座城市精神家园,为人们寻找生命意义与价值提供重要场所,是国家大力倡导“文化建设工程”的好样板。
希望全国的公墓都能“变”公园!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