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马夸特汽车电子系统及开关二期项目签约落地,时隔5年,全球开关及控制系统里领域隐形冠军再度与临港区“牵手”。
2月开始对接,4月正式签约,短短两个月,总投资4亿元的天海藏食品深加工产业项目正式花落临港区。
小分队8月到厦门拜访,航空结构与医疗器材复材部件项目客商预计9月来威。临港区商务局负责人介绍说,该项目合作内容已基本敲定,有信心年内完成签约。
一两次可以解释为偶然,但在临港区前7个月签约的26个优质项目中,类似例子并不少见。普遍给人以“拉锯战”印象的招商引资,何以变成按月计算的“闪电战”?近日,记者走进临港区,实地感受以商招商魅力背后的逻辑与力量。
思路想在出路前 4月11日,是临港区今年招商引资的一件“关键大事”——德国马夸特汽车电子系统与开关二期项目正式签约,投资4000万欧元的德国“大块头”二度落地威海。
看似“偶然”的背后,实际上工作思路带来的“必然”。随着招商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以让利为核心的传统招商策略日渐式微,围绕产业链补链延链和产业聚集发展的以商招商,成为临港区今年丰硕招商成果背后的秘诀所在。
时间回溯到2017年5月,随着全球开关及控制系统里领域隐形冠军马夸特集团的落地,临港区就已经嗅到以商招商的良好契机——一期项目签约时,他们第一时间向马夸特集团发出邀约,为二期项目预留了土地,期待着双方再次合作牵手。
果不其然,2021年,马夸特集团启动中国业务拓展的选址工作,拥有服务一期项目成功经验的临港区,成为马夸特集团的首选。正如马夸特集团首席执行官哈拉德·马夸特博士签约现场的话语:“再次相聚并启动二期项目,印证了我们当年所作决定的正确性。”
借力打力扩展“朋友圈”,落地的不止一个马夸特。以商招商策略下,产业链条的带动效应逐渐显现——
2021年,江河液压成为临港区第一个“拿地即开工”项目。一年后,总经理孙海涛主动成为政府招商的“红娘”,将上游供货企业吉威带来临港,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条的进一步延伸;
临港区碳纤维产业园里,盛林医用新材料及电子连接器项目在各路新材料企业的吸引下入住园区,精密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连接器等系列产品达产后将带来3.8亿元的收入。
种种例证,不胜枚举。今年以来,临港区实际使用外资年度目标完成度已超七成,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约30%,以高水平招商引资带动全区经济发展持续向好。
投资跑在引资前 项目没入住,“家”已经安好了。走进中日(威海)产业合作园区,高标准日式厂房和人才公寓鳞次栉比。工人下班后,短短两三分钟就能步行回家。
“这种拎包入住2.0模式,既方便项目直接搬来,也能把工人留住,真正打消企业投资的后顾之忧。”临港区商务局负责人说,临港区目前有2处青年中心和人才公寓正在建设,投用后可满足万人以上住房需求。
招商引资面对的是市场经济,有投入才有产出。在临港区,这份投入既体现在中日(威海)产业合作园区、中欧先进智造产业园等特色园区载体,也体现在冰球馆、国际学校等接轨国际的配套设施。由此形成的综合竞争力,让临港区成为不少国外客商眼中的“第二故乡”。
看似不吝手笔,背后其实有笔精打细算的“长远账”。“我们主要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器械三大主导产业‘招商选资’。引进龙头企业投入大,但带动配套企业入驻后能形成更大产出;成长性强的企业起步期效益较低,但未来会有很大盈利空间。”临港区商务局负责人说。
好环境就是一心一意为企业着想。项目落地后,临港区还会提供企业全发展周期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能够快速建设、顺利投产、加速膨胀,实现良好发展。
答卷写在问卷前 熟悉招商流程的人都知道,对接好项目、大项目,少不了和戴德梁行、高力国际等“世界五大行”打交道。这些机构常为跨国公司提供项目选址等领域专业咨询,对城市能否纳入大企业选择范围意义非凡。
要征服专业,只有让自己变得更专业。多年来,临港区根据“世界五大行”问卷,整理出一份包含水电供应、地质、生态等各领域200多条信息的临港特色答卷。对每个项目选址,招商人员甚至能调出周边90分钟车程内覆盖的所有相关配套企业,第一时间进行答复。
“这份‘答卷’主要用来参考。实际上,我们要求招商人员根据职责分工,把这份答卷牢牢记在脑子里,决不能被客商问倒。”临港区商务局负责人说,为此,临港区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医药及医疗器械、日韩招商、欧美招商、服务业招商等六个领域,建立“奖优罚劣、良性竞争”的绩效考核体系,努力打造一支向“世界五大行”看齐的招商队伍。
“军令状”下,区商务局、威海临港投资促进有限公司和威海临港新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部门单位的招商人员绷紧了弦。今年以来,专业招商人员参加专业化精准化招商引资业务培训会等专题培训十余场次,带动临港区形成了全员招商的火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