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两会已开幕。今年是全力“拼经济”的一年。拼经济,拼的不只是招商引资力度和项目建设强度,还有服务态度和营商环境的优越度。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自2001年世界银行提出“加快发展各国私营部门(即私营经济)”新战略,需要建立一套衡量和评估各国私营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营商环境”一词由此被正式提出,距今已沿用20年。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它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2022年12月,世界银行发布了《宜商环境新版概念书》,正式取代了之前提的“营商环境”概念。为此,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品冠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董事长潘保春率先提出,建议与国际同步,将“营商环境”改为“宜商环境”。
潘保春认为,从“营”商环境到“宜”商环境,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标志着世界银行对全球经济体商业环境评估体系的进化,也承载着世界银行消除贫困、促进共同繁荣的根本目标。不仅评价方法更容易理解,对商业环境评估的典型指标也更显突出。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宜商环境的评价范围更广泛。营商环境侧重于通过评价单个企业的经济环境来评估整个商业体的经济环境,而宜商环境则注重将私营经济体的整体情况纳入评价体系。
二是宜商环境的评价结构更合理。宜商环境不仅注重对政府政策本身的评价,也更加关注对政府政策落实机构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评价。
三是宜商环境的评价信息更全面。宜商环境不仅收集法律法规规定的数据,也真实反应企业实际执行的事实信息。
四是宜商环境的评价结果更科学。宜商环境指标对各国数据的可比性和特定经济体的代表性上都有平衡机制,评价结果更具有可比性和代表性。
此外,“宜商”比“营商”在称谓上也更具有亲和力和感召力,“宜商”让企业更具有“家”的安全感和舒适性。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