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在不损害文物面貌、不影响后世传承和使用的基础上合理对其开发,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泸州老窖品鉴创新中心总经理曾娜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文物要在保护中利用,在传承中发展。
传承意味着继承,发展意味着创新,要让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和保护中来。泸州老窖拥有物质和非物质双国宝的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始建于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1573国宝窖池群,至今已连续使用了450年,对于窖池而言,不间断的酿造让窖池微生群更加丰富,窖池的生态在传承中更具活力。而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是在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经24代人的努力,酿制技艺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与发展。
近年来,泸州老窖连续多年举办“封藏大典”、泸州老窖“怀玉杯”酿酒技能大赛,承办“中国白酒传统酿制技艺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论坛”,发起成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白酒酿制技艺专业委员会”。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白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向世界生动展示中国白酒非遗技艺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让活窖池和活技艺历经岁月接续绽放新光彩。
曾娜表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努力,要让更多年轻人自主加入到非遗的“传承”与“保护”中来,需要我们借助优秀的文化内涵和创新的表达形式。在网络层面,大力推进“互联网+非遗”,借助直播等形式,全方位展示非遗魅力;在校园层面,积极推动非遗项目和传承人与当地大专院校、高中、初中、小学联手,让更多适合不同年龄阶段的“非遗”走进校园,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的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非遗”、认识“非遗”,增加“非遗”项目传承人发掘与培养的渠道;在产业层面,要加强文旅和非遗的相互融合,充分考虑每个地域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以及旅游场所的承载能力,在旅游发展过程中融入有生命力的非遗项目,通过丰富而生动的旅游项目增加非遗的感染力。通过各个层面综合发力,为非遗文化提供更多新鲜血液的入口,拥有汇聚年轻人的强大能量,蓄青年之力,向世界呈现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讲述中国故事。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