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诉即办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国有企业作为接诉即办体系中的重要参与者和践行者,担负着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经济责任和服务保障民生的社会责任。推行接诉即办改革以来,国有企业闻风而动,直面群众和服务对象诉求,及时高效推动问题解决,不断推动业务领域精细化治理走向纵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国有企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接诉即办工作为抓手,全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 “接诉即办”,助推国有企业“三力”落细落实
(一)将接诉即办融入中心任务,提升党建工作引领力
接诉即办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理念内在一致。落实接诉即办工作,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党员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及时回应群众诉求,找出工作不足和隐患,找实民众痛点和难点,通过真抓实干为民众排忧解难,更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引导“一把手”高位统筹,提高认识,重点问题亲自过问,重要事项亲自调度,下大决心、大力气解决好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引导党建工作更好与业务工作相融合,找准党建与业务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做到群众需求在哪里、业务工作开展到哪里、党建工作就延伸到哪里,自觉把党的领导融入业务工作全过程,实现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双效提升。
(二)将接诉即办融入生产创新,强化产品服务竞争力
以接诉即办工作为抓手,持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是国有企业提升产品和服务竞争力的重要实现路径。做好接诉即办工作,有助于及时响应解决客户和服务对象需求,推动企业不断提高产品服务质量、筑牢安全底线、优化工作流程、增强创新能力、强化人员素养、提升工作水平;有助于进一步延伸工作触角,加强源头治理,通过事前预控、抓早抓小,及时进行预防、规范和化解,做到生产端和客户端的风控前置;有助于从客户角度出发,对企业日常工作中容易产生群众诉求的点位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形成未诉先办经验库,以未诉先办机制“抢答”民众诉求,引导推动诉前化解。
(三)将接诉即办融入社会责任,增强国企为民践行力
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是国有企业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国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接诉即办工作,将“国企为民”作为最高层次的精神动力,在参与城市治理和保障改善民生中持续提高政治站位,践行国企责任,彰显国企担当;通过12345“一号响应”,充分倾听、尊重与回应个体诉求,在企业职责范围内,坚持“应接尽接”,高效处置问题,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围绕“七有”“五性”,积极回应市民诉求,有效破解民生问题,做到“说话有人听、困难有人帮、事情办的快”,形成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良性循环,让城市“面子”更靓,“里子”更实,“底子”更厚。
二、多措并举,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搭平台,携手共进促发展
国有企业与政府、其他企业及社会团体齐力协同。搭建齐抓共治平台,有效整合资源,充分调动力量,打破部门、行业的界限,针对同一问题在多家单位的重复投诉进行协同处理,高效、精准地化解专业性、跨领域性的疑难杂症;搭建经验共享平台,打造集反馈、收集、办理、跟踪、评价于一体的诉求平台,准确查找短板、及时发现问题、总结归纳高频民生诉求及解决路径,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借鉴参考,实现诉求资源最大化整合,提高主动治理能力;搭建大数据分析平台,探索AI技术在接诉即办系统运行中的应用。接到市民热线,由AI人工智能立即将诉求内容与相关部门进行关联分析,将有关问题推送给责任单位,准确研判解决办法,推动市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入“处置快速道”。
(二)建机制,固本夯基精管理
国有企业从建章立制入手,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建立健全工作考评机制,注重过程考核,奖优罚劣,做到以“考”促干、以“考”促管,真正以实干立身、拿实绩说话,激发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健全内部轮岗机制,充分发挥各专业部门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经验优势,充实“接诉即办”工作力量,促进部门间的横向合作协调,提高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效果。通过岗位轮换历练,深入一线及时了解、解决人民诉求的同时,开拓思路视野,活跃创新能力,培养企业复合型人才。建立健全员工关怀机制,丰富业余文化生活,释放心理压力,介入心理辅导,及时疏导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应激能力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和学习能力,使员工以健康积极心态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建立健全数据治理机制,设立案件数据库,总结同类型案件经验,通过快速检索查询相似案例的解决方案,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为“未诉先办”创建数据基础。
(三)强队伍,素质兴企展新貌
国有企业应设立接诉即办专职部门、完善培训体系、提高工作技能。强化队伍建设,设立专职部门,组建专职队伍,明确职责划分,由专职部门牵头,分清主动和协办关系及各自的职责分工,减少冲突、降低内耗。加强各部门对接联系、常态化沟通、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保障工作效率;强化专业知识,定向开展政策讲解、经验分享、新规宣贯及责任提示,全面细致了解相关制度和工单流转程序,通过专业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在实践中增强业务能力,加强知识更新,消除“本领恐慌”;强化专业技能,增强工作技能、沟通技能和处理方法等,引导群众清晰理性地表达诉求,促进群众拓宽处理问题的思路和途径,通过多元方式,达到解决核心诉求的理想效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