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从民生角度看,2022年要在五个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切实推动民生事业发展,增强人民福祉。
教育:教育支出增幅明显
每个人都要接受教育。教育既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手段。近年来,中国的教育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教育规模庞大。2022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中,教育支出安排超4.1万亿元,与去年相比,增幅明显。中国政府一直在加大教育投入,并致力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教育事关国计民生,事关每个人的人生发展。未来10到15年,我国教育均等化水平会得到大幅提高。
医疗:持续加大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投入
国民的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而医疗保障对国民健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022年,要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610元;要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5元,达到每人每年84元。持续加大医疗保障与公共卫生投入,有利于持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社会公共卫生水平。
就业: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
促进就业是政府的主要职能之一。2022年城镇新增劳动力大约为1600万。《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全年控制在5.5%以内”。2022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所以,中国政府非常重视2022年的就业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2022年还将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以此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
现在中国的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5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达1亿户。这1亿户雇佣约3亿劳动力。政府扶持民营企业、扶持个体工商户,一定程度上也是在促进就业。中国民营企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所以,保就业,首先要保市场主体,保民营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就业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保就业关系到人民的饭碗问题,是很重要的民生问题。所以,我们要非常清醒地认识到,未来5到10年大力发展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社会、民生发展的重要方向。
社会保障: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
社会保障也是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21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突破2亿人,占总人口的14.2%,预计到2025年“十四五”规划完成时,这个数字将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15%左右。到2030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5%左右。所以,未来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特别是养老服务工作任重道远,这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规模将达到22万亿元左右。中国的养老模式与西方或日本相比,有很大不同。因为中国已经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关于养老的传统观念与文化观念。据调查,我国老年人大多数都在居家和社区养老,形成“9073”的格局,即90%的老人居家养老,这与中国传统文化里重家庭、重孝道的观念有很大关系,7%的老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
这既有观念的原因也有经济能力方面的原因。未来养老领域发展的目标是形成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居家与社区相互支持为核心的养老模式。社区的发展要与支持养老紧密结合,要考虑如何将老人衣食住行的需求通过居家和社区支持相结合的方式得到满足。政府要对社区养老机构进行支持或扶持,要在社区发展一些公益型、微利型的社会企业,为老年人提供更为便捷、更加经济的医疗、饮食、出行等方面的服务。虽然养老模式尚在摸索中,但是未来中国养老事业发展的重点已经很明确了,那就是让居家养老和社区支持相结合。推动养老事业的发展,一方面会让老人享受到安心、舒适、幸福的晚年,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
水和空气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在空气污染防治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大气污染防治资金安排300亿元,增加25亿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专项资金安排170亿元、增长42.9%。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民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健康的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
何谓民生,涉及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就叫民生。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及时回应民生关切”。以上五个方面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未来,这五个方面都会加大投入力度,以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