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重磅文章 | “稳”字是2022年中国经济最突出的关键词

作者:张鹏 2022-01-08 19:26 来源:中国企业网 次阅读
 
重磅文章 | “稳”字是2022年中国经济最突出的关键词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稳”成为最突出的关键词。那么,如何实现“稳字当头”?

第一,要“四稳”。要强调四个稳:一是宏观政策要稳;二是经济运行要稳;三是动力转换要稳;四是改革推进要稳。

该如何理解“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关键在“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也就是说,在统一的政策下,还要根据各方的实际情况来对政策进行落实。要从力度、角度、进度、强度等方面对政策进行落实。

第二,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如果经济运行能保持在合理区间,最主要的精力还是调结构、促改革。还有,经济运行能否保持在合理区间是启不启动大规模经济刺激的重要判断。

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调整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解好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从两个方面看。第一,以系统化眼光,按协调统一的总体思路,运用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第二,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第一要务。以前,当我国经济发展有所波动时,往往会采取扩大总需求和扩大投资的方式来进行应对。现在看来,以前的应对之策会累积风险。

现在要遵循经济的发展规律,按照提高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的方式来有效制定政策。因为符合经济规律运行的发展,对社会的需求、对人民的生活需要都是有现实帮助的,并且还能在发展的过程中考虑劳动者切身利益。

第三,要稳定管理杠杆率。2022年,要加杠杆,还是去杠杆,还是稳杠杆?从现状来看,加杠杆显然有一定难度和压力。因为当前市场主体端的债务负担相对较重,并且经济转型尚未全面有效完成。此外,在需求端、预期端都有转弱的相关迹象。如果大规模增加杠杆就需要更高的信用注入。不能注入更高信用的话,就会导致一系列系统性风险。更高的信用包括政府信用和央行信用。从当前情况看,如果注入央行信用,结果极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再看政府信用,现在政府信用压力也比较明显。

政府由去杠杆转为稳杠杆。要推动经济平稳有效增长,就要保稳定和推进结构改革。现在不是去杠杆的有利时机。因此,明年要做的是稳杠杆,2021年,是去杠杆。从现状来看,今年依然会有大量的专项债资金无法有效使用完,如果没有办法有效使用完,相应的这些专项债资金就要结转到明年。那么,明年专项债的发行额度就无需提高,甚至还可以有较为明显的降低,照样可以保证明年有较好的政府投资资源和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能力,而不是以简单的增加债务方式来解决所谓的政府由去杠杆转为稳杠杆的问题。2022年,去杠杆改为稳杠杆的逻辑点在于隐性债务的化解。从今年的情况来看,隐性债务的化解压力是比较大的,地方政府也把主要的精力放到了化解隐性债务这一块。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于明年的工作,希望地方政府的主要精力是做好对新增债务、新增项目的投入和管理。对于隐性债务,在推进力度、节奏和进度上,可以将时度效考虑进去。

从居民端来看,2021年是稳杠杆,2022年也是稳杠杆。但此“稳”非彼“稳”。2021年稳杠杆落点是投资不要太快。比如,北京、上海等地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拐点都隐然若现,房地产市场的交易活跃程度在投资端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降低。所以,从居民端来讲,现在对杠杆的管理要有新的调整和变化。第一,保障消费杠杆。第二,全力推进创新创业杠杆。第三,坚决遏制房地产投资性需求,对居住性投资需求,对正常的租赁性住房需求,还有其他消费和生产性投资都要进一步鼓励。

企业端仍要以加杠杆为方向。在这里,要注意加杠杆的结构、主体和方式。如果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更强,或者企业在原有金融融资中受到的抑制更强,其边际效果都很显著。也就是说,企业获得的融资转变成投资带来的收益情况会非常好。在此情况下,要重视三方面:一是小微企业的融资;二是创新型企业的融资;三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融资。这些融资要支持,要让它们能加上杠杆。在加杠杆的结构中,如果能够直接形成债务,还要鼓励债券市场的注册制改革,扩大相关的直接融资规模。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能形成股权,就积极去形成股权。除直接融资外,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要求它坚持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本分的总体要求来进行部署布局。当然,从加杠杆的相关规模来看,也要重视杠杆的可持续性,并且要避免通过杠杆来获得收益的情况,也就是刚性兑付和久期管理的泛滥的情况。

 行稳为了致远,行稳方能致远。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我们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巩固和延续“十四五”开局良好势头,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点赞()
上一条:2022年面临“三重压力”,中国经济如何突围?2022-01-07
下一条:重磅文章 | 2022年中国经济如何打好稳中求进组合拳?2022-01-09

相关稿件

重磅文章 | 2022年中国经济如何打好稳中求进组合拳? 2022-01-09
重磅文章 | 文化科技融合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 2022-01-12
2022年面临“三重压力”,中国经济如何突围? 2022-01-07
稳字当头 改革攻坚——访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 2021-12-31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21-07-16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