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紧扣党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三个新”为核心要义,有机衔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明确提出指导思想、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发展导向,共同构成指导方针,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大政方略。
一、“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这一指导思想突出强调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
一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理论指导,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必须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二是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当前,我国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无论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还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都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而且,在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必须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领域。
三是要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在供给和需求这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无论是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还是大量关键设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依赖进口,都反映出供给体系不适应需求变化。必须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不断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实现供需高水平动态均衡。
四是要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勇气、更有力的改革举措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有效激发新发展活力;必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并举,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是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发展成果理应由人民共享。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更高的美好生活需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六是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党中央把握全球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基于我国新发展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比较优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必须从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确保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
二、“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激发全体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五是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
三、“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导向,是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障。“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贯穿“十四五”规划纲要始终的核心要义。
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坚持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十四五”规划纲要在集中阐述“三个新”相互关系之后,又明确提出了“五个必须”: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必须建立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破除制约经济循环的制度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循环流转和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个环节有机衔接。
必须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持续深化要素流动型开放,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依托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形成对全球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
必须强化国内大循环的主导作用,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
以上指导思想和原则构成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方针,是党中央对2035年远景目标和未来五年发展目标提出的总体要求和行动指南。要把指导方针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理解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把指导方针落到实处,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