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京东云不恋“旧战”

2022-07-20 13:45 来源:中国企业家 次阅读
 
京东云不恋“旧战”

后来者如何留在牌桌?

  30.2天,这是京东最新披露的库存周转天数。

  这是什么概念?京东在管理超千万自营商品SKU的基础上,30.2天的库存周转,强于Costco的31天、沃尔玛的38天。在这样的效率下,京东服务了超过5.8亿消费者。这背后,京东云的数智技术联结了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支撑着京东全球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不过,与成立于2009年的阿里云、2010年的腾讯云相比,京东云可谓姗姗来迟,2016年4月才正式对外开放公有云服务。但近几年的“618”“双11”电商大战,京东每一次万亿级交易的背后,扛住不断上涨流量洪峰的,就是京东云。

  以2022年“618”为例,5月31日至6月18日,京东618累计下单金额超3793亿元,创造了新的纪录。作为技术保证,京东云承载了全球亿级消费者和百万级商家间的流量访问、交互、交易,处理了数以亿计的订单和物流包裹。

  但,京东云绝不甘于仅仅服务于京东。

  “多年来,京东集团在数字供应链方向有大量积累,所以为什么不在这个方向上去发力呢。”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坦言。在这家电商巨头过往18年的转型实践中,数智供应链是被反复验证的一套方法论。京东云正在将这套供应链能力“解耦”,以技术服务的形式,推向更大的产业中。

  无论是阿里云、腾讯云还是华为云,环顾头部云厂商的数字化赋能战略,技术都起着“压舱石”的作用。相比之下,产业场景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力,不仅促成了京东自身的业绩增长,也为京东向外延伸提供了触角。某种程度上,数智供应链为京东开辟了一个新的增长极。

  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企业,是京东自2020年以来确立的全新定位。在其战略布局中,技术被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视为交易与服务外的第三条增长曲线,京东云则是京东集团对外输出技术与服务的统一品牌。

  据《中国企业家》了解,今年中期的京东集团内部战略会上,最新上任的京东集团CEO徐雷将to B 、to G业务列为今年京东的“三大必赢之战”之一。高礼强认为,这具有一定的信号意义:“一直以来,京东不是依靠低买高卖来赚钱,而是靠优化供应链效率。”而今,云赛道战事正酣,格局剧变,玩家竞争激烈,“京东云已成为京东to B、to G业务的总出口。”

  京东云如何迎战?高礼强给出的思路是“不战”,且不恋旧战场。

  “就像一条大街上不可能只有一家餐馆,云厂客户忠诚度很低,选择权大,云赛道足够宽广。我们不会在存量市场和同行、友商争夺,更多的是创造新需求,尤其是围绕供应链数字化的需求。”高礼强说。他给出了京东云最新的成绩单:过去一年,京东云实现超过110%的高速增长,已经深度服务80多座城市、1800多家大型企业、195万多家中小微企业。

  高礼强将京东云定义为云赛道上的“长跑型选手”。避开巨头锋芒,寻求广泛合作,主打开放平台,差异化竞争是京东云现阶段抛出的打法。“京东云巨大的潜力还有待于进一步释放。”他表示。

  18年,做“重”供应链

  在陕西白水,智能供应链服务打开了苹果产业销路,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主要抓手;在兰州新区,多式联运平台连通欧亚,助力特色产业乘上“一带一路”快车;在江苏常州,出口企业格力博借助“超级虚拟工厂”,一举扭转疫情外销不利局面,成功转舵国内市场。

  京东云这样的业务选择,取决于京东的技术底色与电商基础,更关乎客户需求的变化。反观企业层面的数字化需求,已从“上云”进入到“上链”的关键阶段。在高礼强看来,以数智供应链实现高效的数实融合,已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点。京东云的目标是要做“更懂产业的云”。

  “数智供应链已逐渐成为京东云的服务特色。”高礼强说,“京东最初提出的企业经营第一性原理,就是成本、效率和体验。京东的‘效率’,原先主要体现在‘打通后五节甘蔗’上,这也是典型的消费侧,也就是需求端供应链。如今,整个链条已经延伸到前五节中。”

  这样看似很“重”的路线,源自刘强东的京东经营理念,尤其是“十节甘蔗”理论,即把产业价值链条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十个环节。京东此前多专注于后面五个环节,近几年已经成功实现了向前五节甘蔗延伸。

  19年前,京东从电子商务零售交易环节起步。如今,京东的业务模式能够让京东触达和洞察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从创意、设计,到生产、制造,一直到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服务等,同时连接商品流、信息流、物流、金融流。

  2019年至今,京东年活跃用户数已分别达到3.62亿、4.72亿和5.8亿,2021年京东全年净收入9516亿元,同比增长27.5%。截止到2021年末,京东物流经营超过1300个仓库、7200个配送站,其来自外部客户的收入占比在2021年首次超过了51%。

  得益于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线上交易场景的不断使用和优化,所有过往不太顺畅的用户体验都得到了改善。从2017年开始,京东梳理了全面向技术转型的战略,已在技术方向上累计投入近700亿元。

  “集团对我们的要求,是极致的调度能力。”高礼强说。

  从“技术底座”到“核心品牌”

  “如果没有虚拟的供应链能力,根本做不到大规模的实体供应链扩张。”高礼强如此形容京东云的作用。

  从技术支持角度,京东的技术底座基于京东云。在零售、物流的标签之外,专注于数智供应链的京东云,已成为京东的“B面”,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事实上,早在2018 年,京东就曾对外宣称,自己不是一个电商公司,而是一个技术供应链服务公司。

  2018年6月的一次采访中,刘强东曾说:“大概两三年之后,我们会进入第三条增长曲线,主要是以技术拉动和供应链服务作为核心的增长推动点。”到了2020年,这句话演变成京东集团的战略定位——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

  当年年末,京东云内部召开了一次会议,讨论京东云和其他云有何不同。那场会议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说中国要有懂产业的云,那京东就要去做那朵最懂产业的、最开放的云。

  京东云的组织基础京东科技,历经近两年的“变阵”,通过技术统一(云计算和IoT、AI业务合并)、业务统一(京东云与AI和京东数科合并组建京东科技),于2021年5月逐步完成组织架构稳定化。京东科技按照云、智能城市、供应链金融科技等业务线被划分为若干个事业群。

  在京东技术和服务业务实现统一的过程中,前Oracle全球副总裁高礼强被任命为京东云事业群总裁。他透露,目前,京东集团所有核心业务均已全面上云,而充分利用了京东业务和技术生态背景发展而来的京东云,也已成为京东集团对外输出技术与服务的核心品牌。

  7月13日,在京东云峰会上,京东云首次展示了数智供应链全景图,以及京东云在零售、能源、城市、金融、工业制造等方面的实践。会上,京东云还发布“数智供应链开放创新平台”,将京东的数智供应链能力对合作伙伴开放。

  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云产品研发部负责人曹鹏对《中国企业家》表示,为了满足客户的多云需求,京东云已将去年发布的混合多云操作系统升级,全面兼容全球范围各类基础设施,真正实现了客户视角的一朵云。

  业务选择源自客户需求的变化。高礼强观察到,随着数字化的深入,企业使用的云厂商数量和云服务类型都在不断增加。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的业务所需的云服务类型不同;此外,“他们现在也不想被某一家云厂商绑架”,因此,一套系统管理多种云的需求随之增加。

  格局生变,巨头加速洗牌

  两家巨头的重要活动,竟然“撞车”了。阿里云和京东云同一天召开了大会,阿里云宣布与分销伙伴服务全国300个城市;京东云则反复强调数智供应链,并发布了7个解决方案。

  放在以前,业内很少将阿里云与京东云放在一起对比。这不仅是因为阿里云一直是行业“老大哥”,还在于两者的发展阶段、规模体量和竞争压力存有较大差距。

  多年来,底层能力建设和投入是阿里云等头部云厂商的一贯打法。前不久,阿里云提出了今年最重要的策略“B2B”,即回到云计算的本质,做深基础,夯实底层。相比而言,京东云紧贴业务而动的思路更“接地气”,对供应链数智化能力的打造要求也更高。

  “数字化不是你获取一个工具就是数字化了。下一阶段,数字化是要解决供应链的问题。任何企业,追求的终极使命就是体验和效率。”高礼强说,京东服务的很多客户,既是销售渠道,也是生态伙伴,“我们既要帮他们做数字化,也要团结他们,做社会化供应链。”

  十年前,中国云计算市场尚处于襁褓之中,市场规模不过10余亿元。此后十年间,云计算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年均增速超过50%,并成为中国数字化升级的“顶梁柱”。放眼全球,中国信通院预计,2023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美元,接近4000亿美元。

  云计算市场体量巨大,潜力无限,但也早已巨头林立:阿里、华为、腾讯、百度牢牢占据头部位置。而由于云服务是重投入、长周期生意,对前期基础设施投入要求很高,新进玩家想站稳脚跟并不容易,美团折戟就是先例。

  在“入局云计算”这件事情上,京东未得先机,但从各家云厂商专注于供应链的时间点来看,京东还不算晚。尤其自2021年以来,云市场格局剧变,阿里云的市场份额不断被华为云、腾讯云蚕食,市场高速增长暂时放缓,云厂商应“变速换挡”的声音此起彼伏。

  “跟同行比,我们基数低,增速快很正常。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是野蛮生长,而是找到了内生逻辑。”高礼强拿京东云在城市业务中的表现举例,“我们不是在红海中跟友商抢份额,而是创造需求、匹配需求,获得增长。”

  一场“必赢之战”

  掌舵京东云已近两年的高礼强,留给外界的是“一位务实的产品主义者”形象。从消费到汽车,再到近几年同样迫切于转型的政企,京东云对外输出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越来越多,前进方向逐渐笃定的同时,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也越来越棘手。

  车企对供应链有着极高要求。疫情之下,国内汽车产业链受冲击明显,主因之一在于,汽车产业链条既宽且长,一辆普通汽车的零部件超过2万个,豪华汽车甚至超过3万个,且各角色之间分工明确,一旦某环节掉链子,整个供应链稳定性就会受到影响。

  有着5000亿元营收规模的北汽集团,在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局面更为复杂。2019年,京东云与北汽合作,双方决定先建立一个灵活稳定、安全可靠、资源统一的云平台以支撑业务发展,同时整合北汽集团各单位、各业态用户信息,建立一个数字化营销与用户运营平台。

  京东云副总裁、解决方案总经理任成元表示,一系列动作的背后,这种方案为北汽节约了70%的系统重复建设成本,以及用于服务器等硬件资源采购的数千万元投入,推进速度和覆盖范围超各方预期。

  相比各大头部云厂的发展路径,京东云虽是“后来者”,但“懂产业”是其差异化打法中的关键砝码。高礼强表示,当下,产业数字化正由量变向质变进化,“产业数字化的下一站是数智供应链,以供应链管理的思维来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是最高效的方式。”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的数字经济规模16年时间里增长了15倍,去年已超39万亿元。一个共识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已成必然,这亦是互联网巨头们探寻业绩增长的全新着力点。

  围绕“数智供应链”,玩家的竞争之战才刚刚开始。在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增大叠加电商流量见顶的背景下,京东亟需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不同于市面上留下的“补短板”,高礼强更倾向于“长板”策略。在他看来,国内整个云计算行业正在回归理性。

  “所有厂商都在考量,自己的核心能力是什么。原来,他们都是同质化发展,事实上,还能留在牌桌上的云厂,技术差异都不大。”高礼强说,现在各大云厂都是在拿自己的核心能力谈客户,“京东云的差异化能力积累,就是供应链能力。京东自己就是这么成长起来的,产业禀赋在,那就发挥长处,而企业正好也需要这个,我们出手,正是时候。”

  高礼强将京东云比作产业数字化赛道中的“长跑型选手”。海外业务正成为京东云的全新发力点。国内疫情反复叠加复杂的国际局势,也给各大云厂的业务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他将做实京东云的数智化供应链作为最重要的一件事,“服务千行百业的过程很艰苦,更需要耐心”。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点赞()
上一条:市场化与智能化两手抓2022-07-18
下一条:中铁物资集团:三年改革行动“动真格” 激发强企富工“真活力”2022-07-28

相关稿件

京东云峰会:产业数字化的下一站是数智供应链 2022-07-14
“618”农产品卖得好 京东智能城市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 2021-06-21
京东科技蒋凡:数智技术是构建城市消费“新基建”的关键 2022-07-15
京东集团总裁徐雷出任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 2022-04-12
京东下沉西藏偏远“万人县” 2021-06-16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