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英格兰小镇 四百年丝路情缘
——走访英国“丝绸之都”麦克尔斯菲尔德
走在麦克尔斯菲尔德的街头,“丝绸”的字眼会不断映入眼帘:丝绸博物馆、丝绸商酒吧、丝绸之路……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在提醒路人,这座现在看来并不起眼的英格兰西北部小镇,曾经作为英国丝绸产业中心,经历过经济繁荣的辉煌时代。如今,尽管丝绸已经不再是其核心产业,但是这座400年前就与中国联系密切的英国“丝绸之都”,仍然保持着自己的丝路情结。这里的丝绸商不断加强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旅游界也将“一带一路”倡议视为小镇经济“重生”的难得机遇。
一年一度的“丝绸女王”评选和巡游,是小镇的重要节庆活动。(图片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记者 张平 摄)
与中国联系历久弥新
麦克尔斯菲尔德位于英格兰西北部的柴郡,曼彻斯特以南20公里左右,人口约5.5万。小镇历史上以丝绸制造着称,被誉为英国的“丝绸之都”。它与中国的交往有400多年的历史,被当地人认为是古代“丝绸之路”在欧洲延伸的最西端。
位于镇政府旁边的游客中心内,一件印有古丝绸之路手绘图的旅游纪念品上的文字,讲述着该镇历史上与古丝绸之路和中国的联系:“丝绸之路已经被用于贸易数千年,从中国的西安到麦克尔斯菲尔德。麦克尔斯菲尔德成了世界最大的丝绸成品产地,以高端丝绸产品闻名世界。”
天堂丝绸厂内至今保存完整的机器。(光明图片 林卫光 摄)
居住在当地的文化遗产咨询顾问格拉厄姆·巴罗向记者介绍,麦克尔斯菲尔德的丝绸产业最早可以追溯到16世纪,得益于英国工业革命,小镇丝绸产业逐渐实现工业化,先是出现水力驱动的工厂,后来煤炭又成为丝绸纺织工厂的主要能源。小镇上第一家水力驱动的丝绸厂建立于1744年,是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最早出现的工业建筑之一。19世纪是小镇丝绸业的鼎盛时期,当时有超过70家丝绸工厂,小镇成为名副其实的“丝绸之都”,也是具备制丝、梭织、布料生产、设计这样一个完整丝绸产业链的几近欧洲最西端的城镇。
小镇教堂窗户玻璃上与丝绸产业有关的桑蚕图案。(图片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记者 张平 摄)
在格拉厄姆·巴罗看来,丝绸是中国发明的闻名全球的产品,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欧洲,“丝绸的故事就是全球化的早期例证”。他说,麦克尔斯菲尔德的丝绸工业是建立在中国古代丝绸纺纱和布料生产基础之上的。他还介绍,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始终贯穿麦克尔斯菲尔德的丝绸工业故事”,1749年,英国进口税的取消大大刺激了从中国的丝绸原料进口。
小镇市政厅用丝绸装饰、风格独特的穹顶。(图片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记者 张平 摄)
1835年,麦克尔斯菲尔德艺术与设计学校的成立,使小镇广受关注,也推动了小镇的丝绸产业大规模从亚洲和其他地区引进设计。目前,小镇的丝绸博物馆就位于这所学校的旧址之内。这座博物馆是当地丝绸业数百年发展历史的最好见证,展示着大量丝绸纺织机器和零部件,向公众介绍当地的丝绸工业历史和专业知识。博物馆还通过曼彻斯特孔子学院,与中国各地加强联系和沟通。
天小镇“丝绸之路”路牌。(光明图片 林卫光 摄)
博物馆商务经理露辛达·麦凯女士告诉记者,麦克尔斯菲尔德丝绸产业最早与中国的联系可以追溯到400年前。据她介绍,这里在发展丝绸产业前,早已是英国的服装纽扣制造中心,早期的纽扣使用棉花布料,后来因为丝绸更受欢迎而开始使用丝绸布料,制造“更加昂贵、更加奢华”的纽扣,就此带动了丝绸工业的起步。她说,因为当地气候不适合养蚕,所以当时主要是从中国进口蚕茧作为丝绸工厂的原材料。她介绍说,麦克尔斯菲尔德现在仍保存有小规模的丝绸产业,仅存的几家丝绸厂从中国进口丝绸布料成品,主要的工作是设计和印染,大量使用数字印染技术。当地丝绸商现在还希望为中国品牌制造领带等丝绸产品,认为在中国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期待“一带一路”带来经济“重生”
在麦克尔斯菲尔德,一切似乎都与丝绸有关,丝绸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和保护。位于丝绸博物馆旁边的“天堂丝绸厂”,在停产之后被改造成小镇的重要景点,至今还保留着工厂车间的原貌,置身其中,给人回到工业革命年代的感觉。25年前,小镇建设环路,决定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小镇足球队的名字也与丝绸有关,称为“丝绸人”队。小镇学校的教学内容中也包括不少与丝绸有关的知识,告诉学生们当地丝绸业的历史,以及与中国的联系如何促成了当地曾经的经济繁荣。小镇历史上就有每年从纺织厂女工中选拔“英国丝绸皇后”的传统,这一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至今得到保留,也是小镇最重要的节庆活动。在距离麦克尔斯菲尔德仅有几公里的小镇兰利,还有一处名为“丝绸花园”的小型主题公园,其创意来源于古丝绸之路,是在一家废弃的丝绸厂内建设的一系列室内花园,展示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
曾经用于运输丝绸原料和产品的运河。(光明图片 林卫光 摄)
格拉厄姆·巴罗认为,这里的丝绸产业历史是值得发掘的丰富旅游资源,而紧邻英国着名的“峰区”国家公园也是这座小镇的重要旅游优势。然而,小镇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脏乱、废弃的传统工业城镇,往往被游客忽视,“这里的旅游业没有得到好的发展”。他说,小镇一直在尝试“重生”,希望“一带一路”倡议成为小镇发展旅游业的新契机,并能使这里成为受人关注的旅游目的地。他向记者谈及在小镇设立一座丝绸之路主题巨型雕塑的方案,一位生活在伦敦的华人艺术家将负责雕塑的设计。他说,雕塑一旦落成,将成为小镇的地标性建筑,从某种程度上,这也将是小镇作为丝绸之路西端的标志。当地政府旅游经济负责人理查德·米尔金斯告诉记者,以前这里很少有中国游客,但是最近两三年,中国游客开始明显增多,而2018年曼彻斯特与西安直航的开通,使中国游客参观曼彻斯特和柴郡更加方便,也给小镇带来了更多的旅游生意。
丝绸产业纪念碑,丝绸产业作为小镇珍贵的历史遗产,被世代纪念。(图片来源 中国新闻网 记者 张平 摄)
格拉厄姆·巴罗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为麦克尔斯菲尔德将自己打造为中英文化和贸易联系的中心提供了重大机遇。11年前,他曾经受邀参与西安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建设工作,与西安当地人士建立了工作联系。在中国工作期间以及后来多次返回中国时,他走访了丝绸之路沿线的主要中亚国家,建立了自己的丝绸之路主题博客。他近年来一直积极推动麦克尔斯菲尔德与西安的联系,认为西安和麦克尔斯菲尔德作为古丝绸之路的东西两端,是“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天然合作伙伴”,而这种历史上就有的联系可以推动陕西省与大曼彻斯特地区更好对接。据他介绍,由英国前财长奥斯本在2013年成立的曼彻斯特英中协会对此表现出浓厚兴趣,正在积极参与相关工作。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