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规上工业产值从2016年的180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67亿元,年均增速约21%;产值亿元企业从2018年的46家增加到62家,增长35%,特别是10亿元级骨干龙头企业较2018年净增10家,增长200%;形成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近年来,南宁高新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4·27”重要讲话精神和对广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对外开放发展引领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三个区”建设,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以实体经济为强区之要 产业实力显著提升
今年3月底,南宁高新区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有10个项目开(竣)工,年度计划投资10.5亿元。这批项目的开(竣)工将带动有效投资,为南宁高新区经济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为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等多重因素叠加压力,南宁高新区克难攻坚、踔厉奋发,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南宁高新区始终围绕自治区“1+1+4+3+N”目标任务体系,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实现产业实力提升的不断努力。
工业是南宁高新区产业的基石。2021年,南宁高新区规上工业产值在全市占比实现新提升,达17.65%,总量排名全市第一。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生命健康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93.85亿元,同比增长14.12%。重点打造的两个“百亿产业园区”支撑有力,其中南宁·中关村电子信息产业园3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348.98%;南宁综保区加贸产业园21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227.5亿元,同比增长15.54%。着力推动存量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全年完成技改项目62个,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4%。
服务业捷报频传。2021年,77家规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139.7亿元,同比增长26.4%,总量占全市比重达28.6%;南宁高新区批发业销售额增长91.6%,排名全市第一。2021年7月,南宁高新区获批“广西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博世科获批“试点园区”。此外,南宁高新区还获得2021年国家电子商务示范综合基地评价结果“A”等,成为广西唯一获得“A”等评级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企业发展提质增效。世纪创新、博世科两个重点“百亿企业”做强做优,其中世纪创新产值超14亿元,同比增长332.36%;博世科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二期项目引进关联企业科佳装备,共实现产值超24亿元。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6家、占全市28.6%,自治区级、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22家,总量排名全市第一。
以科技创新为关键支撑 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南宁高新区始终坚持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为高水平的创新创业和高端产业的培育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创新载体做强做优。2021年南宁·中关村(基地+科技园)营业收入创新高,达207.64亿元,同比增长88.76%;新引进安能建设、德鹏新能源等132个创新项目,累计聚集创新主体490家。中关村科技园一期基本建设完成,浪潮、世纪创新、联东U谷等22个产业化项目快速发展,二期落地的东创精密、三一重工等一批在建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南宁·中关村信息谷科技园启动建设,将打造成为科技园标杆示范项目以及北京中关村落户南宁的永久性地标。和德科创中心二期竣工交付,已入驻广西区块链科创园等94个创新项目;“飞地孵化器”南宁市—中关村深圳协同创新中心入孵企业27家;双创服务云平台注册用户超千个,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有效对接融资达1.02亿元。在“中关村”品牌的引领下,环明月湖创新创业集聚区“全域联动”,各平台发展齐头并进,国家级众创空间南宁创客城完成升级改造,新引进企业11家,累计入驻初创型科技企业78家;力合星空(南宁)孵化器入孵项目41个。
创新要素融合聚变。科技创新能力更强,全年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367家,广西瞪羚企业保有量达18家,并与自治区大数据发展局、广西大学共同推进广西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
创新指标实现提升。全力保持争先进位态势,在参评的157家国家高新区年度综合评价中,南宁高新区较上年实现新提升,保持广西首位。高度重视研发经费投入(R&D)指标提升,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预计完成52项。
以开放合作为突破方向 外贸潜力不断激发
围绕打造对外开放发展引领区,南宁高新区充分发挥毗邻东盟国家的区位优势,以及直接管理广西重要的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南宁综保区的优势,努力在拓宽“南宁渠道”、扩大开放合作、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上走在前作表率。
开放经济快速发展。2021年,南宁高新区完成实际利用外资6434万美元,招商引资到位内资完成106.5亿元。重点依托南宁综保区,新引进外资企业26家,完成全年任务的216.6%;中国(南宁)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据初步统计,南宁综保区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量1.11亿单、交易额57.5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9.82%、177.56%。
开放平台持续搭建。截至目前,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建设累计完成投资62亿元,其中物流产业项目年度投资4.5亿元;新中智慧园、新中信泰医药物流园实现常态化运营,货运量累计超130万吨;科创苑“东盟多式联运智慧产业城”顺利封顶,中新光合谷物联智慧园、中国—东盟特色商品汇聚中心等项目进入快速建设期。依托Lazada跨境生态创新服务中心,综保区离岸人才双创基地先行先试,为中国—东盟跨境电商直播、人才培养、跨境商家孵化提供多元化服务;菜鸟网络东南亚物流枢纽(南宁)项目正式开仓运营。
开放优势不断突显。南宁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试验区“三区叠加”开放优势吸引企业加快集聚,围网内外新增注册企业914家,累计达1257家;中韩(广西—江原道)产业园项目成功落地,虾皮东盟跨境电商物流中心等项目抓紧洽谈入区。国际交流活动也将目光聚焦南宁综保区,中国—东盟科普国际交流基地落户,2021年东盟跨境电商研讨沙龙、2021Lazada东南亚跨境直播人才大赛在南宁综保区举行,面向东盟扩大开放、深化合作交流已成为南宁高新区的突出特点和优势,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和外向型经济综合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以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 社会事业亮点纷呈
南宁高新区始终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全面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强化民生保障,下大力气做好“千家万户的事”。
疫情防控成果持续巩固。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紧盯“三零”防疫目标,成功打赢复工复产复学、突发应急涉疫事件快速处置、防范“三非”人员疫情输入等硬仗。
基础配套不断完善。高质量推进“十四五”规划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全年实施88个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79亿元。新片区路网建设进一步完善,南宁·中关村科技园已建成四纵四横园区路网,芦村岭路西段、罗伞岭西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南宁综保区已建成道路20条、约22公里,银海大厦、汇通产业园等建成投入使用,和泰产业园、银海保税仓、金良路小学等项目顺利竣工。
城管水平稳步提升。大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建设,协调处理各类市容环境问题24.86万件,办理各类行政处罚案件3645起;清理违法占地面积70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设面积40.3万平方米,对辖区75个“三产”项目建立动态台账、进行全覆盖监管,有效遏制了“三产”项目违建势头。
生态环境继续向好。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PM10、PM2.5均圆满完成年度控制目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保持100%。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各项工作任务,持续保持“水清岸绿”。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2021年,如期完成21个自治区、南宁市下达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教育配套设施水平不断提升,安园路小学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学位供给1500个。辖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57760人,社会救助困难群众17077人次,发放救助补贴576万元。建成南宁高新区示范性公办养老院,进一步加大社会救助和养老服务兜底力度。圆满完成年度基本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各项任务指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本报记者阮晓莹 通讯员苏鑫亮)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