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报集团主管主办

中国企业信息交流平台

微博 微信

企业落户跑出“雄安速度” 金融活水润泽新区建设

2022-08-11 15:10 来源:证券时报网 次阅读
 
企业落户跑出“雄安速度” 金融活水润泽新区建设

8月上旬的雄安新区,在炎炎烈日下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工地上各种设备轰隆作响,工人们冒着豆大的汗珠忙碌在钢筋水泥中。作为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北京四中雄安校区、雄安宣武医院)交钥匙项目,“三校一院”目前已有“三校”竣工并完成交付;“一院”一期工程已进入内部精装修阶段,全部工程预计将于2023年底竣工。

“三校一院”是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为吸引并留住人才来雄安新区工作生活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保障。证券时报记者近日走访雄安新区了解到,当下,雄安新区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设同步推进的重要阶段,一批标志性疏解项目正在推进实施。金融资源为雄安顺利进入大规模建设期提供了有力支撑,今年上半年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超90%,信贷投放规模位列河北省首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雄安新区近期正从便利企业落户手续办理、加快配套民生工程建设等多方面完善公共服务。不过,亦有多位受访的当地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透露,雄安新区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载地,还需进一步聚焦解决人们普遍关心的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关乎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完善公共服务的软硬件,为吸引更多企业、人才来雄安做好准备。

一日办结:便利企业落户

跑出“雄安速度”

7月底,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这是继中国中化、中国星网、中国华能之后落户雄安新区的第四家央企总部。

记者了解到,目前落户雄安新区的存续企业超过4000家,其中,来自北京的企业转移新区注册就有3700余家。为便利企业尤其是来自北京的企业来雄安新区落户“少跑腿”,雄安新区在商事登记领域进行了诸多简化办理手续的新探索。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市场主体准入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登记注册是企业获得主体资格的第一关,目前在雄安新区,企业开办涉及的设立登记、公章刻制、涉税事项办理、社保登记、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和银行预约开户已实现“一窗办理、一日办结”的“套餐式”服务,并且印章免费刻制。

为避免企业因遗漏提交材料导致的多跑腿问题,雄安新区还探索实行企业登记容缺容错方式办理,针对部分登记注册材料一次未提供完整的情况,申办人只需签署承诺书,承诺一定期限内补正材料,登记机关就可正常开展审批,按期发放结果文本,此举可以缩短办理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企业跨省迁移在雄安新区更是实现了全程网办,尤其是针对从北京迁移落户至雄安的企业,为高效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实现了企业档案线上传输与接收,企业免迁纸质档案,大大提高了迁移效率。

“过去企业办理跨省迁移需要先向拟迁入地登记机关申请准迁,然后凭迁入地区开具的准迁函向迁出地登记机关申请迁出,迁出地登记机关同意后会邮寄企业纸质档案,最后企业向拟迁入地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入登记。现在北京企业想迁移至雄安新区,可以直接网上申请准迁,自主打印审批结果后到北京登记机关办理迁出,登记机关同意迁出的,会将企业的电子档案线上传输至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同时,企业再次登录企业迁移全程网办平台办理落地登记,办理全程不用来新区,最后连营业执照甚至都可以不用来我们这里领取,我们可以提供免费邮寄服务,或者企业可以自己到企业登记服务站打印。”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市场主体准入组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为增强承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吸引力,保障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印发实施《支持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若干措施》(下称“《措施》”),强化“保姆式”咨询帮办服务,畅通“网上办”登记申请渠道,着力减材料、优流程,持续放宽登记条件,为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提供有针对性的便利化举措。

稳增长、促发展

金融活水助推新区建设

雄安新区启动区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投用、雄安自贸试验区综合管理服务中心项目主体结构封顶、起步区EA1东延项目基本完工、新区首座新建500千伏变电站建成投运……今年以来,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持续加力,数据显示,新区上半年完成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4.7%。

便利企业落户,除了工商手续的“落户”外,企业办公楼宇的“落户”也在大规模建设中,而这背后自然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人民银行雄安新区营业管理部(下称“央行雄安营管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证券时报记者,今年央行雄安营管部对雄安新区重点项目、重点领域提供“长周期、低利率、批发式”信贷资金,共支持雄安新区基础设施项目190余个。

截至6月末,雄安新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718.1亿元,同比增长93.9%,高于全省水平82.2个百分点,居河北省第1位;比年初增加620.3亿元,增幅为43.6%。“信贷资金在支持雄安新区大规模建设中发挥血脉作用。”前述负责人称。

从贷款结构看,企(事)业单位是拉动信贷增长的主要力量。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雄安新区企(事)业单位新增贷款占比超九成。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608.8亿元,同比增长103%,比年初增加611.5亿元,增量占各项贷款当年增量的98.6%。

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雄安新区各金融机构也持续加大了助企纾困力度。截至6月末,新区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49.7亿元,同比增长74.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11.8亿元,占比74.7%,同比增长119.0%。

今年6月,央行雄安营管部还联合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改革发展局创设了全国首个全流程数字化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产品“雄安纾困普惠贷”,使用央行再贷款资金支持银行发放信贷资金,使用财政资金补贴企业贷款利息。据了解,“雄安纾困普惠贷”发放利率不超过5.5%,单笔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贷款企业,可优先享受财政贴息支持,实际支付利息成本可低至2%左右。

“‘雄安纾困普惠贷’在发挥央行再贷款低成本资金牵引带动作用同时,释放财政贴息资金正向激励作用。”据前述负责人表示,产品推出首月投放即突破亿元,预计企业可享受财政贴息370 余万元,银行让利 150 余万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降低 500余万元。

此外,在支持新区绿色发展上,绿色信贷业务同样发挥重要作用。今年4月,国内首个前置绿色信贷认定支持绿色建筑发展管理办法在雄安落地。数据显示,上半年新区累计14个绿色建筑项目获批授信1964亿元,实现信贷投放171亿元。

截至6月末,绿色贷款余额312.3亿元,同比增长233.0%,比年初增加146.1亿元,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9.1个百分点;此前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预期绿色信贷余额在2025年达到325亿元左右,目前来看今年就能突破。

民生建设加速就位

“雄才计划”还需放眼全国

即使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改善,7月7日召开的雄安新区2022年半年工作会议仍强调,下半年要全方位提升公共服务和城市治理水平,加快优质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引入和配置,加强现代化城市运营管理,为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夯实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久文曾在第五届雄安新区投融资发展论坛上表示,优质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是雄安新区集聚高层次人才和高端产业的关键所在。虽然雄安新区起步晚,追平北京等一线城市任重而道远,但在产业引入进来前,公共服务设施要先到位。

多位在雄安新区工作的受访人士认为,目前雄安新区尚处大规模建设阶段,吸引大规模人才来雄安新区工作安居仍需时日。“首先要解决好人才来雄安新区后社保、子女教育、医疗保障、购房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尤其是很多人在北京已经落户,他们的子女也已经在北京上学,如何打通北京公共服务资源,比如实现两地公共服务资源互认互享,是人才来雄安新区工作安居关心的主要问题。”

随着6月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竣工并正式移交雄安新区,目前北京市支持雄安新区“三校一院”中的“三校”项目全部建成交付,交钥匙项目建设任务已完成大半。记者还在雄安宣武医院施工现场了解到,该医院项目一期工程的主体结构、外立面幕墙已完成施工建设,正处于内部装修阶段。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雄安宣武医院二期工程已于今年7月全面冲出“正负零”,计划11月实现主体结构封顶。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组成部分,雄安宣武医院项目总规模为1200张床位,用地面积约200亩,总建筑面积约28万平方米,是新区启动区首批建设的三级甲等医院,建成后服务新区及周边居民的同时辐射京津冀,推动京津冀医疗和健康均衡发展。

孙久文还认为,雄安新区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还需要注意公共服务引入与人口聚集的协同问题,接下来要力争在人口竞争中胜出。一方面,要制定城市建设、产业引进和集聚政策,将京津内部的人口吸引出来,克服京津的人口向心力。

另一方面,考虑到未来雄安新区人口目标是2035年达到300万人,2050年达到500万人,而从北京疏解的人口估计不超过未来雄安新区城市人口的1/10。所以,要面向全国,聚天下英才。尽快出台各种宽松的吸引人才政策,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全国“抢人”大战中来。

年初召开的雄安新区党工委人才工作会议同样强调,要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充分发挥雄安引才特色优势,全面实施“雄才计划”,加快聚集支撑承接疏解和高端高新产业发展的各类新人才,全力建设人才特区和高端人才聚集区。坚持服务引吸,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生态,为各类人才提供教育医疗、创新创业等多领域优质便捷服务,让各类人才在新区扎下根、稳得住、干得好、有奔头。

国家一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对记者表示,“愿意来、留得住、有发展”将是雄安新区要回答的首要问题。雄安新区突破人才的瓶颈,既要承接京津冀人才转移,也要全球引才聚才。应制定差异化、更具雄安特色的“招才引智”创新机制,建立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税收奖励等在内的“菜单式”人才待遇传统政策包。(记者 孙璐璐 贺觉渊)

点赞()
上一条:桐乡出招壮大“腰部企业”2022-08-08
下一条:国网厦门供电公司: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赋能特区发展2022-08-12

相关稿件

雄安再迎一批企业“落户” 承接疏解起势良好 2022-12-29
首个基建类中央企业子公司落户雄安新区 2022-09-26
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创建打响“雄安服务”品牌 2021-03-25
金融活水“解渴”中小企业 2022-05-27
雄安新区首批市场化项目开园运营 40余家企业集中入驻 2023-01-02
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 中国企业报 中国社会经济网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新浪财经 凤凰财经 中国报告基地 企业社会责任中国网 杭州网 中国产经新闻网 环球企业家 华北新闻网 和谐中国网 天机网 中贸网 湖南经济新闻网 翼牛网 东莞二手房 中国经济网 中国企业网黄金展位频道 硅谷网 东方经济网 华讯财经 网站目录 全景网 中南网 美通社 大佳网 火爆网 跨考研招网 当代金融家杂志 借贷撮合网 大公财经 诚搜网 中国钢铁现货网 证券之星 融易在线 2014世界杯 中华魂网 纳税人俱乐部 慧业网 商界网 品牌家 中国国资报道 金融界 中国农业新闻网 中国招商联盟 和讯股票 经济网 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网 中国报道网 九州新闻网 投资界 北京科技创新企业诚信联盟网 中国白银网 炣燃科技 中企媒资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 中国保利集团公司 东风汽车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 滨州东方地毯集团有限公司 大唐电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