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处中国东北、黑龙江省西南部,是黑龙江省的省会城市,是中国东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风情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将中外文化融合,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盛地,素有“冰城”“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之美称。哈尔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城市,也是一座蕴含开放、包容、时尚、活力、生态的城市。
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孙喆在介绍哈尔滨市百年奋斗发展历史时表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以来,勤劳英勇的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砥砺前行、风雨兼程、接续奋斗,书写了沧桑巨变的壮丽篇章。改革开放以来,哈尔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高水平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持续发展老工业基地,哈尔滨产业基础不断巩固。坚持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与培育新兴产业新动能并重,着力构建“4+4”现代产业体系,绿色农产品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现代生物医药、特色文化旅游4个主导产业,以及信息、新材料、金融、现代物流4个优势产业整体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清洁能源装备等10个重点产业链条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到26%和12.7%。全市4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3个省级园区承载力不断增强,哈尔滨新区自贸片区加速崛起,成为全省全市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先试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
勇担粮食安全重任,哈尔滨现代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充分发挥国家商品粮基地积极作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发展规模化、水利化、机械化、标准化现代农业。全市耕地面积达3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800余万亩,粮食产能跃增到300亿斤,今年已实现“十八连丰”。“中国人每9碗饭,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这1碗饭的1/5就出自哈尔滨。突出“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提升价值链,有机产品721个、地理标志产品31个,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1043万亩,五常、方正、延寿、通河大米品牌价值突破920亿元。“十三五”期间,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33140个;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企业达373家、产值超千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收入增加了6000多元,年均增长7.9%,乡村振兴活力进一步增强。
践行“两山理论”,哈尔滨文体旅融合发展活力充分释放。充分挖掘哈尔滨开放包容、欧陆风情、音乐冰雪、自然生态等特色文化,打造了哈尔滨大剧院、音乐厅、犹太老会堂、哈尔滨博物馆群等地标性建筑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冰雪节、湿地节、丁香节等城市节庆活动,引进勋菲尔德国际弦乐、全国声乐展演等音乐比赛和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冰盘国际公开赛、哈尔滨国际马拉松等体育赛事,被联合国授予世界音乐之城,成功入选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东亚文化之都”,连续三年居全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榜首。中国旅游研究院刚刚发布的《2021世界旅游城市蓝皮书》,哈尔滨上榜“世界游客向往的中国城市榜TOP10”。“十三五”期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4亿人次,旅游收入6268.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0.1%和14.8%,哈尔滨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连续五年位居东北地区首位。全市旅游业从冬季“一枝独秀”,到“两季繁荣”,再到“四季发展”,成为引入外部需求、拉动经济繁荣的重要引擎。
不忘初心使命,哈尔滨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补齐民生短板,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区道路长度超过4300公里、桥梁500余座,道路面积8000余万平方米,市区面积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34平方公里扩大到458平方公里,“一江居中、南北互动、两岸繁荣”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城市地铁等现代交通体系加快构建,成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从哈尔滨出发,乘高铁1小时可通达省内各市地,航班通航国内外128个城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自2018年始终保持在80%以上。延续20多年的“三沟”治理实现了清水入河,结束了污水直排松花江的历史,成为城市生态靓丽景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和松花江干流Ⅲ类水质断面比例保持100%。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46%、34.2%。环卫机械化清扫率和清冰雪率均达90%,生活垃圾、厨余垃圾日处理能力分别达到6680吨和1500吨,垃圾围城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实现基层化、网格化。商事制度实现“35证合一”,企业开办时限被压缩到6小时以内,企业集群登记、信用体系建设、建设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改革被列为全国典型,网上政务能力居东北地区首位。住房条件显著提升。“十三五”期间,市本级累计改造65个成片棚户区,4.31万户群众喜迁新居。全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达95%,主城区燃气普及率达100%、管道燃气普及率为90%。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保水平持续提高。中小学发展到1069所,普通高校增加到51所,各类医疗机构达4187家,养老金、城乡低保、居民医保标准连年提升。同时,启动建设智慧城市治理体系,打造了安防云促进平安哈尔滨建设,依托医疗云建立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室外智慧健身系统,免费开放太阳岛景区、森林植物园等公园游园95处,群众休闲健康生活更加丰富。哈尔滨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连续两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客观而言,过去的一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哈尔滨的经济发展来说,更是可圈可点的一年。面对各种困难挑战,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快构建“4+4”现代产业新体系,采取了一系列超常规举措精准施策、靶向发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推动经济社会运行从年初的“暂停键”切换到“加速键”,迅速恢复市场“人气”“商气”“烟火气”,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全面回暖。2020年全市GDP由一季度下降9.7%、二季度当季下降5.1%,到三季度当季增长4.3%,四季度当季增长7.9%,经济运行逆势走出“V”型曲线,实现“由负转正”,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一份难能可贵的优异答卷。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在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科学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延续了稳定恢复态势。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2.6亿元,同比增长8%,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13.6亿元、933.8亿元和265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7.4%和8.1%;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8%、2%和2.1%。三次产业结构为5.624.669.8,二产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农业生产持续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5.5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5.5%,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牧业、林业产值同比分别增长16.9%和9.1%,增速分别高于上年同期20.2个、2.7个百分点。全市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长31.2%,牛奶、肉类、蔬菜(食用菌)产量同比分别增长27.5%、19.7%和19.7%。今秋,作为农业大市,哈尔滨严把秋收生产指导、质量、防控“三道关”,全市人民鼓足干劲、热火朝天合力夺丰收,确保实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旨在“中国饭碗”装满更多“哈尔滨优质粮”。日前,哈尔滨各县市区粮食生产捷报频传。粮食作物已收获1944.8万亩,占应收面积的63.2%,比去年同期提速5.6%。今年粮食作物生产形势良好,单产、总产均有提高,哈尔滨市粮食生产实现了喜人的“十八连丰”,稳住了农业基本盘,夯实了开新局的“压舱石”。常言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以来,哈尔滨市紧紧围绕农业主要经济产业聚焦发力,推动全市农业实现较好发展,全市一产增加值实现80.8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列全省第一位,农业强省3项指标综合排名列全省第一。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正逐渐成为冰城黑土地上的一抹亮色,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交上一份合格、优秀答卷。
——工业经济总体稳定。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4.2%,增速较上半年加快0.6个百分点。重点行业平稳运行,占比70%的四大主导产业生产稳定,同比增长10.1%,合计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个百分点。其中,装备制造增长24.6%,成为拉动工业增长最大动力;医药增长7.7%,食品增长5.6%,石化增长3.1%。大企业支撑有力,前30户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4.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6.1个百分点。生产预期持续向好,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3%,连续6个季度保持增长;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上涨4.9%,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
——服务业保持增长。消费市场韧性增强,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47.8亿元,同比增长14.9%,位居东北四市首位。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同比增长18.6%,其中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销售额(营业额)分别增长56.2%、21.6%、46.3%和51.8%。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17%。金融有力支持实体经济,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9.2%和11.2%,贷款增速高于全省3.7个百分点,创近三年新高,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0.6%和21%。物流行业加速反弹,全市货运总量同比增长23.1%,公路、铁路、航空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7.9%、10.3%和7.4%;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6%和16.6%。旅游产业稳步复苏,截至9月末,全市累计接待游客8748.7万人次,较2019年同期增长16.7%;旅游总收入873.9亿元,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七成水平。哈尔滨机场旅客吞吐量1216万人次,同比增长40.9%,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八成水平。
——投资增速企稳回升。前三季度,受省市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个和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4.7%,增速较上半年加快4.6个百分点。从重点领域看,政府驱动的基础设施投资实现了超高速增长,同比增长45%,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9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下降7.3%和5.9%。从重点项目看,50个省百大项目开复工率100%,完成投资289.7亿元,投资完成率84.4%。256个市重点产业项目开复工率94.5%,完成投资216.8亿元,同比增长12.6%。从招商引资看,签约千万元以上利用内资项目189个,同比增长1.6倍;实际利用内资444.1亿元,同比增长78.9%。从三次产业投资看,第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6.2%、17.6%和7.6%。从投资主体看,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25.1%,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15.1%,民间投资增长2.3%。
——创新动能加速集聚。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截至9月末,全市实有市场主体总量98.9万户,同比增长8.2%;今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35.6%,其中,文体娱乐业和信息软件服务业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分别增长78.7%和65.4%。新入统“四上”企业185户,其中新建企业149户,成长型企业36户。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11户,同比增长90.7%,占全省的71.9%;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12.48亿元,同比增长2.7倍,占全省77.1%。2273户企业通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同比增长17.1%,占全省64.3%。动能转换步伐加快,全市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7个百分点,其中,电子通信制造业、计算机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4.9%、92.9%和18.9%。锂离子电池、集成电路、石墨烯等“三新”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1倍、47.7%和14.3%。全市科学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和工资总额同比分别增长20.8%和17.4%。国企改革成效持续显现,全市地方国企劳动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2%;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1%;净利润实现扭亏为盈,两年平均增长1.3倍。经济外向度不断提升,全市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1.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2个和8.4个百分点。出口总值和进口总值同比分别增长21.1%和42.9%。
——质量效益稳步提升。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同比增长21.9%,增速低于全省3.5个百分点,位列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三位,其中,实现税收收入218.9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76.3%,同比增长10.9%。企业效益不断改善,1~8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4%,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9.6%。居民收入和就业持续向好,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1%,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3个和1.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同比增长10.9%,完成全年目标97.6%。城镇登记失业率3.4%,低于5.5%控制目标2.1个百分点,低于上半年0.1个百分点。商品价格保持稳定,受居住及服务价格下降影响,CPI同比上涨0.1%,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前三季度,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同比分别下降23.4%、9.5%、4.3%,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5天。
——新区引领作用进一步增强。前三季度,哈尔滨新区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高于全市1.1个、0.2个和2.6个百分点。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同比增长42.6%;各类高层次人才增至1.1万人,累计建设和引入各类孵化器53个、122.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654家,形成了全省规模最大的孵化经济群。哈尔滨自贸片区前三季度实现进出口总值48.5亿元,同比增长1.8倍。
值得一提的是,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办事流程、建设魅力冰城,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得到根本改变和本质提升。2021年2月1日,《哈尔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省首部、全国第六部市级地方信用建设法规,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中,哈尔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做法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另外,《哈尔滨市民营企业促进条例》自今年10月1日起施行,有效保障了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强化了营商环境监督作用。
哈尔滨市营商环境建设监督部门切实发挥“利剑”作用,形成了对破坏营商环境行为的高压态势。倾力打造政企互动交流平台,持续开展“哈营面对面”活动,倾听企业声音,回应企业诉求,以实际行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调整规范市级权责清单,现有行政权力4425项;规范中介服务事项98项,取消8项。深入推进“办好一件事”改革,系统重构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跨业务的办事流程,打造18个政务服务E(易)服圈,推进政府集成服务和标准化建设,方便企业群众办事创业。目前,已推出“我要开饭店”等144个“办好一件事”事项。相关服务事项办理承诺时限平均缩减40.9%,环节数量平均压缩66.5%,材料数量平均精简38.8%,跑动次数平均减少42.7%。并且,哈尔滨市对标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实现跨越追赶,推出2021年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涉及企业开办、企业注销、办理建筑许可等19大类共87项;组织开展了18场营商环境指标问题溯源分析研讨会,进一步查找制约哈尔滨市营商环境优化的短板弱项,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推动提升。据悉,在2020年度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哈尔滨市有9个指标列入优秀档次。同时,组织“创百优、争十佳”营商环境优秀案例评选活动。评选出20个优秀案例,并向社会公布,起到了积极示范引领作用,营造了优化营商环境浓厚社会氛围。
另外,哈尔滨市以“一网一窗一次”改革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持续对标比优、流程再造,推动政务服务事项线上线下融合办理,持续提升了政务服务便利化。即以“一网一窗一次”改革为突破口,以“全国最优、时限最短、要件最少”为标准,对市本级和区县(市)级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了多轮优化。同时,加快推进网上办事步伐,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推出“e冰城”手机移动App,为群众提供普惠方便、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政务服务。据介绍,在国务院办公厅对32个重点城市网上服务能力评估中,哈尔滨市位列第六名。上线“企业开办直通车”,企业注册、开户登记等8项业务一站式办理,免费赠送开办大礼包,平均用时130分钟。因此,哈尔滨市“企业开办”典型做法在全国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作为代表交流发言。为解决群众反映的疑难问题,哈尔滨市还设立了“办不成事”窗口,积极推动了哈尔滨高频事项在海口、三亚、长春、沈阳等城市“跨省通办”,在哈尔滨市民大厦开设了“跨省通办”受理窗口,提供了优质“跨省通办”服务。
此外,2021年4月,出台了《哈尔滨市行政审批信用承诺制实施方案》,推出92项信用承诺制“极简审批”事项,材料数量精简33.7%,并创新开展“码上诚信”,通过强化企业自律意识,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使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新改善。例如,中央大街112家商家在经营场所显要位置“亮码”,消费者扫码点评8000余次。通过“一条街”的企业诚信,影响带动“一座城”的诚信自信,目前正式赋码企业4.9万余家。同时,创新开展“承诺即修复”,已为46家企业开展“承诺即修复”;开通全国“信易贷”平台哈尔滨站,中小微企业授信8.58亿元,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贷款等问题。由此,哈尔滨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了更新突破。
成绩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这一年多来的丰富实践,使人深深感到任何时候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哈尔滨落地生根。任何时候都必须凝心聚力抓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最大限度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突破瓶颈,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任何时候都必须真抓实干强担当,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和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干到底,一以贯之抓落实,推动各项工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日前,为提升哈尔滨市国际影响力,加快哈尔滨市打造对俄罗斯开放“桥头堡”、中东欧开放节点城市和对北美开放重要门户,加快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城市,《哈尔滨市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印发实施。《规划》提出,到2025年,哈尔滨市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200万人次,国际(地区)定期直飞航线数超过50条,国际(地区)航空货邮吞吐量突破40万吨,哈俄班列发运量年实现1.2万标箱,利用外资4.3亿美元,世界500强4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年度举办国际会展20次,国际友好城市达到80个。《规划》提出,打造国际交通枢纽、建立国际化开放平台体系、建设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交流特色城市、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国际生态宜居城市六方面主要任务。
如今,“十四五”发展、现代化建设序幕已拉开,展开新画卷,提笔在手,只有众志成城才能落笔有神;踏上新赛道,开启新征程,只有众心向前才能领跑有望。正如哈尔滨市委书记王兆力所说,要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文/倪馨 图/哈尔滨市委宣传部)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