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走遍长城》摄制组走进中国磁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拍摄源于8000年前的磁山农耕之源、文明之光。
磁山文化遗址
磁山文化,是一种以筒形直壁盂和鸟头形支脚为特征的考古学文化,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因最早发现于武安市磁山遗址而得名。磁山遗址是中国北方农耕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渔猎生活场景
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古人类的定居生活等的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农耕文明的地域多样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深厚的底蕴,也是中华文化发展至今的重要原因。
原始制陶
中国早期农业已形成了以粟为代表的北方旱作农业,和以水稻为代表的南方水田农业两大系统,以及与手工业、家畜饲养业相结合的南稻北粟格局。有一个成语叫“良莠不齐”的“莠”指的是一种类似谷子的野草,民间叫狗尾巴草,我们的祖先就是把狗尾巴草培育成了粟,又称为稷,北方叫谷子,小米。
粟和黍标本
磁山是粟谷的发祥地,在磁山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粟、黍,可见种植粟作物已成为当时先民最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磁山先民通过耕种、收割、脱粒、储藏奠定了粟作农业基础,开创了农耕文明的曙光。粟食营养丰富,是中国北方人餐桌上常见的食物,粟食加工多种多样,如小米粥、小米蒸饭、小米炒饭等。粟食在中华饮食文化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核桃生产第一大国,在国内广泛种植,拥有最大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而磁山是最早种植核桃的地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八千多年前。磁山文化时期的核桃属于野生植物,果实个头小,但果壳外形及纹理褶皱与现代非常接近,显然现代核桃是由野生核桃栽种培育而成的。
碳化核桃标本
我们总是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六畜:马、牛、羊、鸡、犬、豕,这六种动物就是我们的祖先最先驯服的家畜。磁山遗址发现的鸡骨是最早的人工驯养的家鸡,距今已有八千年以上的历史,磁山是家鸡的起源地。
饲养鸡狗猪
眼前闪过一幅幅磁山先民生产、生活的画卷,仿佛看到了在距今8000--7000年前,磁山村民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他们用石器砍伐林木,收割庄稼,种植谷物粟;用陶器烧饭、盛水、储存食物;在他们居住的半地穴式草屋旁养猪喂狗,清晨家鸡开始啼鸣报晓。
粟、核桃、家鸡等等在中华文明早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是中华儿女勤劳勇敢、吃苦耐劳、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等优良传统和核心价值理念的体现。磁山文化,是历史见证,是文明的记忆。
相关稿件